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11篇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11篇

时间:2022-05-06 13:15:03 来源:网友投稿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11篇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篇1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篇2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地与作者斯诺走完了伟大的红色之路。感受到红色中国的美丽、强大。更钦佩于红色中国人民精神的不朽和伟大!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那红军十万八千里长征,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从1930年起开始对根据地进行围剿。1933年五月,蒋介石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人采取错误的路线和军事战略,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在这之后中国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过草地,爬雪山,与生死决斗。

在最困难的时刻,大家甚至吃皮带,扒树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伟大的共产党人仍旧用战士们的血肉拼杀出飞夺泸定桥、四度赤水河的光辉战绩!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他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道:“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以为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

这就红军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心连心,令一种却是把自己与士兵们做了不仅仅是等级上的区分,更是生与死的差别。

红军的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但在所有人心中却又不可磨灭的精神作用!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篇3

20世纪初期,硝烟四起,烽火连天,却有人逆火前行,从光明走进了黑暗之处,一人穿过石雨江,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将近一个世纪以后,在阳光下幸福生活的我们又捧起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记录了中国红军点点滴滴的纪实作品,在阅读中感悟历史,收获成长。

此书可把红色中国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这些小小的书中,红色中国全然不是我懵时期想象的死板,紧张,这里有着好几百万的人民,而苏区的管理可谓井井有条,学校,工厂都有。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在当时共产党被苏区外的国民党围剿压迫,苏区的生活十分艰苦,甚至连学校里的课本用的纸都是从敌方得来的传单,枪械更是从乾县府和的,但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爱戴红军,我想这是因为红军不欺压百姓。反之,还帮百姓从大地主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旧中国,土地就是劳动人民的命。红军可谓是人民的军队。试问,这样一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军队,会有谁不去爱戴呢?

在书中我还认识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领导人。譬如我们最伟大的毛主席,书中的第四章,对其有详细的描写,透过这些文字,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歌颂敬畏的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还干过许许多多的大事。原来毛主席童年时期也是个有点叛逆的孩子。毛主席十分善良,对待老百姓可好了。这可真让我大开眼界,我情不自禁的把第四章读了好几遍。

从小爸爸就给我讲长征的故事,而在这本书中,我真正体会到了红军的长征精神,不管前方是崇高峻岭,还是在湍急大河,我们的红军战士都从不退缩。他们不畏艰险,克服重重难关,也许即将到来的是死亡坑和红色信息深深铭刻于战士们心中,他们绝不放弃,这就是红军的长征精神,既然红军战士可以取得胜利,我们也可以。

读《红军照耀中国》,体红色世界、感红军事迹、记长征精神,我想,这便是这本作品想告诉我们的了。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篇4

“他好象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看到这句话,我不禁“噗”的一声笑出来,一面为这位美国作者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新奇而笑,一面又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神”而大为震动。迫不及待地向后翻去。 埃德加·斯诺所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通过他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此前虽有所了解却并不熟知的延安根据地。当面对误解和扭曲,红色中国的领导人敞开胸襟,热烈的欢迎这个远方而来的不速之客。无拘无束的告诉他他们所知道的一切。然后信任地通过这个青年,告诉全世界,在世界东方的战场上,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生的故事

在这里,西北的漫天黄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民主之风;滚滚的硝烟暂时退却,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军民一心的生活景象。他们坚定、执着、深邃而不乏快乐和幽默,他们是为了幸福而战的勇士,他们更是活生生的、与普通人无异的市民。 不同于其他书籍上描写的民生凋敝,也不同于历史上讴歌的艰苦卓绝的抗争,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中国共产党领袖、是一群敢爱敢恨,真心的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它深切让我认识到了共产党与人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感情源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并坚持这条路走下去。或许这就是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在历史的洪流中日益富强,走向民族复兴道路的根本原因。

20__年5月12日,整个中国都为之沉默了。在这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昨天还是一片如花似玉的景象,夏天的勃勃生机刚刚弥漫开来,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毫不留情的摧毁成一望无际的废墟。数万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一命呜呼!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 在地震爆发后的当天,年过六旬的温总理,在第一时间内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孩子们挺住,我是温爷爷。”面对随时可能发生五六级余震,每一次震动都有可能导致一些断残的墙体进一步坍塌滑落。尽管如此,温总理仍然执意要爬上废墟堆,亲自拿着喇叭凑近缝隙向埋在里面的孩子们喊话。这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蕴含着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关怀,倾注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让他们早日走出灾难的阴影。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是一个爷爷对孙子的疼爱和怜悯,表现出更多的是用温情去抚慰孩子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重拾亲人的温暖。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展现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至爱之情,而蕴藏更多的是,当看到人民遭受苦难时的一种“爱之切”和“痛之切”,想要大声告诉灾区人民一声,你们不是在孤军作战,还有温总理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住,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中国式平民总理,这个头衔不仅代表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更表现了在党的阳光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没有贵贱、为人舍己、和谐平等的社会。这不正是共产主义所追求的吗?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过去留给我们的是深切的追念,但未来只留给我们一个模糊的背影。

未来并非循规蹈矩,而是要我们在党的阳光下,发扬与民同乐、以群众为重的优良传统,用手中的画笔为和谐、繁荣的社会增光添彩,为大同的理想而执着追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篇5

作者埃德加._,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_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此刻了这本书上。

在书中,_还对国民党进行狠狠的驳斥,驳斥了他们一向对外宣称共产党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的这种行为。他在书中对毛泽东大加赞赏: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除此之外,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战无不胜的_,令地主乡绅闻风丧胆的贺龙,还有彭德怀、朱德、洛浦、徐特立、左权等一批优秀的革命领袖,以及他们那讲不完的英雄事迹。他们用那火一样的爱国情怀,燃起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他们用那铁一样的坚定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病根肿瘤。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我们此刻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能够理解的教育,不妨好好想想,是谁让我们过上了这充满阳光与微笑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即使此刻是和平年代,不要也不能忘记无数在革命斗争中_流汗的革命先驱,是他们在那民哀国殇、狼烟四起、人人自危的年代挑起了民族的大梁,为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这些革命先驱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_识。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四万万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幅幅画卷展开,不带过重的色彩,却让革命先烈们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有气魄有力量有风度有抱负的,明白了一个真实的充满生活和活力的苏区,了解了一段令我们骄傲自豪的历史。

80年后的这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篇6

在我刚拿到这本书时,我脑瓜子是嗡嗡疼。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斯诺。我心里一直在想,一位美国人写中国的历史,太不科学了。

我大脑的第一印象就是放弃,但是在我们美丽博学深厚的语文老师强烈的要求下,我迟疑了,我迟疑地打开这本书,瞄了好几眼,产生了深深的睡意。在我们语文老师的第三次的要求下,我让妈妈帮助我阅读。在妈妈温声细语中,我渐渐对这本书产生了好感。不过最终,我还是进入了甜蜜的梦想。

最后,我再一次尝试用批注的方法来读这本书。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但我发现自己已经走进这本书时,已然读到了“长征”这一篇。

这六年的历史惊心动魄,让人的心起伏不断。红军的战略,让我隐隐约约想到我正在读的《孙子兵法》的战略。或许,很多人认为红军这次长征成功的几率为0。1%。但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突破记录,创造奇迹。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息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乐观的情绪,像把烈火贯穿一切,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段话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是我认为最经典的一段话。这段话让我强烈地感受到红军在生死面前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不论年龄,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

他们不能放松步伐,不能灰心,不能疲倦。因为胜利就是生命,失败就必死无疑。他们流了不知多少汗、泪、血,但这些凝结在了一起,形成了比神还强大的精神与信仰。而这背后永远离不开一位强大的指挥者,他就是毛爷爷——毛泽东。他能把一盘散沙聚集在一起,变成一座刀枪不入的沙墙。

就在毛爷爷和其他领导人的指挥下,红军的势力不断扩大,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的台阶,拿到了最终的胜利。整个过程中,他们为了胜利,都甘于送命。书中四川的军阀军队常常这样嘀咕道:“他们是人,还疯子,还是神?”他们已然出神入化,他们不是疯子,也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人是血肉之躯,怕苦,怕疼,怕死。

而红军战士们,他们无比高尚的精神与信仰高到比世界万物还高,大到比银河、宇宙还要大。这种思维不是一种洗脑,而是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这种高度无人能比,他们已然把生死看淡,他们就相当于一个人,力量无比强大,直至与天地相融。

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篇7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记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是由埃德加·斯诺突破重重危险。进行实地的采访。这里面记录的都是红军真实的情况,这里面反映出了红军的条件,红军的纪律,红军的所作所为,向全世界报导了红军的所有情况。

红军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它就是中国人民共产党,它是我们所拥戴的一个党。但是对于红军的真实情况,我们大家都是鲜为人知的,在埃德加·斯诺的这本书里面,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红军的情况是多么的艰苦和艰难。但就是在这样的艰难的情况下,红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这种造成这种的原因就是红军是为人民服务的,它是为人民而着想的,它为人民做出的所作所为才换得了人民的信任。

一个人只要去为他人着想,才能换来他人的信任。红军之所以发展的壮大,就是凭借着人民对它的信任。

红军的生活虽然非常艰苦,但是依然不会忘记人民,他们会尽力的接济于人民,哪怕自己是再苦再难都不会忘记他们。红军虽然自己几天几夜没有吃的,但是他们对人民的态度依然是非常好的,他们在人民的心中是非常伟大的,是非常可以值得信赖的。

红军在人民的心中份量是不可低估的,因为是他们换来了抗战的胜利,是他们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红军的这种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抗战到底的精神。

我们是新中国的小主人,我们都不能忘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时刻的记住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性命换来的。我们应该为祖国增添更多的荣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中国这个大家庭永驻下去。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篇8

好的文学作品除了带给人一场知识的盛宴,还会带给人无尽的思考,就像斯诺笔下的《红星照耀中国》。没有太过华丽的语句和动人的诗篇,但却让人看完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书中主要写了外国记者斯诺,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用采访的形式为大家讲述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以及他们从事的事业,全文有朴实无华的环境勾画、鲜明的人物形象描写、个性化的语言表述,最重要的是斯诺竟然用平实的手法将记实性的访谈录写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宛如置身于热血奋战的年代,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心情飞扬,每一个画面都让人记忆深刻。

“文情并茂,笔头生花”,整本书刻画了无数个人物形象,有伟人也有普通士兵,但每一笔刻画都真实而动情。有大家熟知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志丹、林彪、徐海东、贺龙、张学良等等。其中在写毛泽东的形象时,有一句话“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从语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出毛泽东骨子里的不屈服,已经让第一次见面时的斯诺心生崇拜,甚至直接将毛泽东与美国总统林肯相提并论。从头发很长可以想象出,为了革命废寝忘食的毛泽东,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形象,他的心里装满了人民大众,唯独漏了自己。

“一杯清茶一本书”,文中的第二大特色是单色调的环境描写。没有让人陶醉其中的美景,但作者笔下的每一幅画面都能唤起读者的沉思。那时候的革命者们,通俗点讲叫作啥都没有,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闪闪发光的红心退缩,乐观主义代替了一切,因为他们的心中永远怀抱希望,就像全书的题目一样"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家里的天花板和墙壁都是从岩石中凿出来的,一张没有上漆的方桌,铺了一块干净的红毡,蜡烛在上面毕剥着火花,很难想象在三面不通气的窑洞里,毛泽东是怎样组织会议、指挥着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更难想象一个外国的记者,竟然能这么细致入微地将毛泽东家的“华丽”布置呈现得如此清晰,让读者除了回味,还能远距离想象伟人的坚强与无限耐力!

“笔酣墨饱,不蔓不支”,全书的第三个亮点是用简洁的语言将一连串的历史性事件进行了“大串烧”,时间跨度很大!从蒋介石的五次围剿到共产党的被迫大转移,从渡长江到挑战大渡河,再到历时漫长的爬雪山,过草地……成百上千的战士在漫漫征途中倒下去就没有再站起来。特别是在写飞夺泸定桥时,估计不止一个人像我一样边读边抹着眼泪:“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迎着吃人的子弹,终于有红军冒着舔人的火焰爬上了桥板”,多么惊心动魄啊!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转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隔着空气,我们都能感受到枪林弹雨的冲击,我们为他们点一万个赞都不奢侈!

回头看看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从来没有体会过缺衣少食的滋味,除了有宽敞干净的教室还有最棒的老师,这一切的和平与美好,都是那些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但是不得不说,一批又一批的年青人,原本应该是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的发展奉献青春,但是一个潜在的敌人“手机”正在悄无声息地吞噬着年青人的灵魂。走在路上随眼一看,左边一辆快速驶过的电动车上,一个坐在后座上的小女孩正争分夺秒地用手机刷着抖音,估计她连抖音具体是什么玩意都没弄清楚就己经变成了“奴隶”,宁可冒着被甩飞的危险也要分秒必争刷手机,何等的可笑啊!再看看右边那个拥挤的果汁店,几个留着长头发的男生正在有说有笑地用手机打着异常激烈的游戏,不曾想他们的父母们为了他们的学习费尽了多少心思,但眼前的他们好像完全忘记了学习是怎么回事,忘我地沉浸在手机的花花世界里。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地沉迷,还会有美好的前途等待他们吗?真的是让人辛酸不己!据统计,现如今因为手机而造成的灾难成千上万,每天都有各形各色的“手机杀手”上演着各种家庭悲剧。

怎样唤醒这些沉睡在手机世界里的青年人?历史性的难题已经摆在了眼前,该深思,该彻底反醒了!

强烈呼吁每一个年青人多读几遍这本《红星照耀中国》,真正从内心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并化动力到实际的行动中,为了祖国的繁荣而贡献青春,战胜手机这个无形的敌人,从挫折中健康成长!踏着红色的道路继续前进!前进!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篇9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他们一直对外宣扬鼓吹共产党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

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它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读完这本书后,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篇10

在老师推荐的书中,《红星照耀中国》吸引了我。作者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

在中国人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近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纲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只有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刺刀击退,没有被当权者的白色恐怖吓到,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后,更多的人勇敢的站出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崇高的事业。

在多方打击和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在逐渐壮大,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在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关于“无知土匪”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这是一个有些执着信仰,严格纪律的政党。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的奋斗,多少人的血才造就我们今天的辉煌。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但这种历史却永远保存在后代子孙的记忆中。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的读后感篇11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感触深刻的文学名著——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是第一本真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纪实作品。

作品主要描写了埃德加·斯诺带着关于红军的种种疑问,冒着重重危险,来到延安采访红军领袖,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为什么成为红军战士的原因,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还有作者在红军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对红军的赞美及自已的感想。书中更是写出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在各种各样的危险与困难中,仍然不忘初心,坚持为革命作出牺牲,他们的伟大精神,都值得后人学习

在这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长征这一片段。它使我深深地敬佩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走来不容易,一共368天,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省,占领62座市,突破10个地方大包围以及与中央军的战斗,走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军战士对长征的乐观精神像一把烈焰,燃烧着我。遥远的路程,艰难的征途,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看似不可思议的数字,在红军面前,没有一丝困难。他们面对重重障碍:强渡大渡河,用自己的智慧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泸定桥上,哪怕前方有敌人阻碍,哪怕他们明知有去无回,哪怕脚下有舔人的火焰,但他们用行动坚定地告诉我们,他们终将胜利……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强国之路镶上金边。

毛泽东这位伟人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不正是长征精神的高度凝练吗?

看了《红星照耀中国》,我惭愧不已。红军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不惧困难。而我呢?就因为小小的困难就怨天尤人,总想放弃。有一次我遇到一道不会做的题目,就生气不做,还怪题目太难,如今想起来真是惭愧。红军遇到困难积极面对,而我遇到困难就退缩。读完这本书,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每次遇到困难都要像红军一样,勇敢面对,永不言弃,坚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我坚信,我一定会像红军一样,不会被困难打倒,不会轻易退缩,做个坚强的人!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圆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红军战士一样的人,具有长征的伟大精神,不忘初心,永不言弃。

推荐访问: 红星 读后感 第八章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读后感1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第8章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第九章读后感悟 《红星照耀中国》第九章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第一节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读后感悟 红星照耀中国第7章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的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第12章读后感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