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小学生阅读童年读后感8篇

小学生阅读童年读后感8篇

时间:2022-05-06 19: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生阅读童年读后感8篇

小学生阅读童年读后感篇1

自己是大的对手。——题记

暑假里我读完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原著,感受十分深刻。和小时候我读注音简单版的感受不同,那时我喜欢打打闹闹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喜欢故事中他和一个又一个妖怪打斗的精彩场景。现在我却很佩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我觉得他能通过一个个想象力丰富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的道理,尤其是“真假美猴王”这回,表面上是另一个捣乱的假悟空,但是细细想来,背后的寓意真是让人深思回味。

这个章回主要讲述了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来到凡间到处惹是生非,变作美猴王,甚至还打伤了唐僧。孙悟空得知此事之后,与假美猴王大战了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其他菩萨对于两猴也是真假难辨。最后他们打去了如来佛祖那里,如来佛祖慧眼一看,假的就被识破了,然后悟空就将六耳猕猴打死了。

看过这章的人都知道,六耳猕猴乃是孙悟空的怨气所化,它们连打斗的招式都一摸一样,它们的相似度极其高,所以不用说唐僧师徒了,连观音都对其难分真假。谁说六耳猕猴就不是孙行者的复制品?

也许六耳猕猴就是另一个孙悟空!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六耳猕猴理解为孙悟空内心深处另一个黑暗的自己。人有善恶之分,猴也是如此,作为普通的猴子,或许可以向往绝对的自由,可以偶尔使坏,但是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是为了成佛的,所以他需要去掉自己的劣根。在《西游记》的最后一回中,师徒四人取得了真经,最后成了佛,如果六耳猕猴没有被打死,那么孙悟空恐怕是成不了佛的,他依然会有大闹天宫的勇气,依然有去阴曹地府修改生死簿的胆量,他无视规则、挑战底线。所以六耳猕猴在本书中应该是孙悟空完成自我救赎的一个障碍。最后,他在佛祖的指点下,勇敢地战胜了自我,自己亲手打死了六耳猕猴,也打死了内心中另一个可恶的自己,从此他真正实现了自我的统一,也向成佛迈出了实质性地一步。

我每每想起这章就会回味,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该这样呢?虽然没有佛祖的指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接受前人和高人的指点。家长们通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同学比,比上培训班的数量和效果,比投入学习的时间,比取得的学习成绩,但是其实我们不应该总是和别人比较,虽然比较或许会产生一定的动力,但是有时候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拿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的比,看看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更努力,看看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了更多的进步,看看今天的自己怎样才能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打掉原来的自己,重新找回自己。

在生活中,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希望每个人都能勇敢地面对新的自己。

小学生阅读童年读后感篇2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故事非常精彩。妈妈说作家冰心七岁就读完这本著作了,我今年已经八岁多了,我可不能落后,我决定在这个里好好地读一读这本名作。

万事开头难,刚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难倒了。“东汉末年,灵帝刘宏_无能,致使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书里有好些词我梦也没梦到过,更别说理解了。幸亏有妈妈做我的后盾,在她的下,我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本经典巨作。

在这本书里,我不但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如“三顾茅庐”、“大意失荊州”、“七擒孟获”等,还学会了很多知识,如成语“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歇后语,如“刘备借荆州——一借无回头”、“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有一些良计,如“美人计、反间计、连环计”等等。同时我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谦逊爱才的刘备、英勇无比的张飞、攻无不克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厚老实的鲁肃、阴险狡诈的曹操……

在这么多的人物当中,我最的就是诸葛亮了。他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有胆有识,他的“空城计”真让人拍案叫绝。当我读到“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孔明独坐城楼,焚香操琴,他知道孔明生平谨慎,怕中计,便领兵自退”时,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我真佩服诸葛亮啊!

《三国演义》真好看!有空,我一定再看一遍!

小学生阅读童年读后感篇3

《夏洛的网》是美国大作家E·B·怀特写的。它讲述的是:一只名叫威尔伯的落脚猪与小女孩费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费恩舅舅家的谷仓里认识了一只不起眼的蜘蛛,名字叫夏洛。正是因为有这只不起眼的蜘蛛,小猪威尔伯原本要变成熏肉火腿的命运才得到改变。看似渺小的夏洛用自己的丝织出了奇迹的文字:先是“王牌猪,”接着是“了不起,”再是“光彩照人,”最后是“谦卑。”最终让它在集市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生下了卵袋死去了。虽然夏洛已经死了,但是,它是无可比拟的,它永远在小猪威尔伯心中闪着明媚的光芒。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本书中《最后一天》这一章节。也就是夏洛的生命走到了最后一天。威尔伯问了夏洛一个问题——夏洛你为什么为我做这一切呢?夏洛就凭简单扼要的一句话回答了威尔伯,同时,也把我的心感动了——“你一直是我的朋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威尔伯与夏洛的友谊有多深。在我的生活中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他叫蔡恩泽。每次我做小报时他帮我分析如何排版,帮我考虑上面该画些什么。每当我写毛笔字时,他啊会来做我的小老师指导我如何下笔等等小事数不胜数。我从他那里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记得我有一次问他:“你为什么帮助我?”他给我的回答与夏洛一样——“你一直是我的好朋友。”

我读完了这本书,知道了外表、身份不能够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品德和情操。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夏洛的网——平凡、朴实却綴满爱心。就像老师们在辛勤的编织一张培养祖国花朵的网。我心中也有一张夏洛的网,我一定要向夏洛学习,做一个乐于助人、深情、忠诚、有本事的人。其实在我心里还有一个想法:如果每个人都能和他(她)的朋友像夏洛与威尔伯一样有那么深的友谊的话,这个社会不会再有打架斗殴,变成一个友好和谐的社会。

小学生阅读童年读后感篇4

书,如茫茫人海中的灯塔,总能在我迷茫时正确指明方向;书,是一位无声的良师,总能无私地教我用心感悟生活,帮我解决许多心中疑惑;书,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益友,开拓我视野,给予我力量和帮助。

记得我接触的第一本名著是《父与子》,年幼的我识字不多,但却从这本无字漫画中感受到了书带来的乐趣。书中的父子俩充满正义,天性乐观,让我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明白了热爱生活,懂得了感恩,学会了爱。也正是这本书,让我从此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学了,学校旁有一座绘本馆,老妈给我办了一张借书卡,其他小孩子每天只借阅图书一两次,而我却可以达到三四次,就连绘本馆的阿姨都夸我“看书的速度真快”!那些日子里,一放学我便钻进绘本馆,先贪婪地读上两本,然后在老妈催促下借上几本,回到家里连鞋子都顾不得换下,就迫不及待地翻阅着。姥姥叫我吃饭时我还不肯罢休,虽然嘴上应着“马上”,但手却还捧着书,直到看完一章节才依依不舍地放下。其间,我有时会遇上不认识的字,便请老妈来帮忙。亲子共读,让我从不同的故事中悟出了许多道理,它就像一条幸福的纽带让我与书紧紧绑在了一起,也让我更急于多认字,迫切渴望独立阅读。

渐渐地,我不再留恋浅显易懂的绘本,《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是我转型为校园小说迷。从马小跳到小猫,从笨笨猪到骆驼爸爸,从男生日记到非常女生,每一本都让我爱不释手,仿佛手中有一股无形的魅力吸引着我,让我百看不厌。

伴随着岁月的脚步,我的阅读范围慢慢扩大。我为《小屁孩日记》中格雷的糗事而发笑,为《城南旧事》中英子的纯真而感到童年的精彩,为《少年大拯救》中小侦探杨小白的机智而赞不绝口,为《长袜子皮皮》中皮皮的力大无穷而惊叹,为《青铜葵花》中哑子的执著而感动,为《狼图腾小狼小狼》中小狼不屈不挠的灵魂而震撼……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是智慧的源泉,让我在失落中快乐起来;书是知识的宝库,让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读书就是一种享受,读书的感觉真好!

小学生阅读童年读后感篇5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了,本以为可能因为作业太多等方面的原因而与女儿一起读书的时间会减少,没想到李老师特别强调亲子阅读,作为家长我感到特别欣慰。  女儿上小学前,就问我小学生与幼儿园小朋友有什么不同,我告诉她最大的不同就是很多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再依赖父母和老师了,而且以为我们家长应该比女儿上幼儿园要轻松一些,很多事情在学校有教师教孩子就足够了,但亲子阅读,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女儿的教育需要我们家长与学校共同来完成。亲子阅读,更加融洽了我们家长与女儿之间的关系。

女儿上幼儿园时,回家我们家长也会抽时间陪她玩包括角色扮演的游戏,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女儿自己编的,而在与女儿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停下来模拟故事中人物来表演,与女儿讨论各类人物的行为正确与否,增加了与女儿互动交流的机会,我们家长与女儿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了。  当然,作为家长,我们认为亲子阅读最为重要的是为女儿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并且从阅读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例如昨天,我与女儿一起阅读了一篇《小黄花的言与行》,我就告诉女儿遇到困难时应该抱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并针对她平时的类似行为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女儿很乐意地接受了,我感到这比单纯的说教甚至大声斥责的效果好多了。  总之,我们感觉亲子阅读不仅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增长了知识,同时也让我们家长从亲子阅读中体味到教育子女的快乐、责任,以及对自身素质的提升。我们真诚地希望也非常乐意与李老师一起将亲子阅读一直进行下去。  

小学生阅读童年读后感篇6

最柔软脆弱的是人性,最厚重刚烈的也是人性。——题记

无需忘记的身影,从没停止的向前,也是有微笑去点缀生命的快乐,再将它们贮藏成最幸福的菊花……

无需是二战中的神话——安妮。弗兰克

人们也许忘不了,元首向犹太人兴起血光四溅的屠刀。疯狂的杀虐人间的生灵。

也许,只有在那个隐密的小房子里,安妮才能得到足够的心里安慰。望着,听着,看着,到处的一切切早已经面幕全失。而侧耳倾听的只有那轰响的机翼引擎。

她也渴望着青春,渴望着青春的潋滟,放出夺目的光彩。她用日记记录下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播种对和平的希望。

她的个性即风格,像每片叶子,展示着生存的锋芒与美艳。

她甚至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公,正如人性的堕落,常常从无视公理开始,社会的尊严,常常因权力滥用萎缩。

《安妮日记》是体现当时犹太少女安妮的成长经历,日记中透露出一种早熟的才能,有一种勾魂摄魄的感染力。从日记中我们了解这个女孩过早结束而又不寻常的人生,对所处的那个孕育却吞噬了她的时代以及那个给她欢笑和痛苦的世界。

小学生阅读童年读后感篇7

记得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名字叫《水浒传》,从字面上来看,能够说是武侠小说一类,但深刻理解的话,能够说是揭露当时朝廷_黑暗的一面的。我认为那些口口声声说为国家效力,对皇帝忠心不二,而背后却_勾结对国家有威胁的人,他们就没有一点羞耻之感吗?那些为了自我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去残害对国家最忠心的臣子,难道他们不觉得自我是罪该万死吗?再看看那个皇帝,整天听信谗言,受_臣的挑拨,不理朝政,听不得任何对自我不利的话,专听自我心悦的话,而事后又感到后悔,他不认为自我昏庸无道吗?再想那个宋江,为了做官,竟宁愿牺牲自我出生入死的兄弟,做什么都依靠他人,最后害死了102位兄弟,他不觉得自我无用对不起兄弟们吗?

我想不管谁看完了这本书,心中都为那些英雄们不平,而对高求,庞太师等人恨之入骨。为什么社会上会出现这种人呢?不就是为了争权夺利,享尽荣华富贵,甚至想当上皇帝吗?即使得到了,他们会从心里高兴,或者他们会因此而收手吗?不,事实告诉我们,那是永远也不可能的!再反过来想想,那些贪官污吏都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钱权,是钱权一点点吞食他们的良知,吞食他们人性的一面,而"吞食"完了,他就会变得_无仁。不错,爱钱爱权,人人皆有,但大多数人都有理性,明白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俗话说的好,不义之财,不可久享,那些死有余辜的贪官,在九泉之下也就应反省反省自我了,他们会为自我所做的一切,而付出应有的代价!而那些忠臣,也能够仰天长笑了。如果这世界没有贪官的话,我相信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那世界都会变得无比的完美!

小学生阅读童年读后感篇8

春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果树百花盛开,引来众多蜜蜂到果园中採粉酿蜜。果园中有一棵桃树见到有蜜蜂正围着开放的桃花转,觉得自已劳苦功高,不禁对蜜蜂们自我吹夸起来。

“你们将怎样才能报答我呢?”桃树对前来採粉的蜜蜂们说:“每年春暖花开时,你们正是从我这里採去花粉才能酿出甜蜜,家族才赖以生存繁衍,也因此得到荣誉受到主人青睐。因为有我才有你们的一切,所以可以说,我就是你们的恩人!”

蜜蜂们听了愤愤不已,说:“你的见解过于偏颇,我们受助于人铭记在心,并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回报,我们採粉时也帮你传了粉,为你能结出硕果尽菲薄之力;同时,我们酿蜜粉源来自于万紫千红,你不过是百花之一而已。你如果非要贪功,我们只好斗胆说,没有你,甜蜜照样可以酿出来。”

于是蜜蜂们都不再到桃树上来採粉;其它昆虫们知道了也都鄙视桃树的德性而纷纷远离它而去。

秋天来了,园内除了这棵桃树因为没有蜜蜂等昆虫帮助传粉,一粒桃子也没结成外,别的果树上都结满了各种果子;而蜜蜂从其它的花源中同样採得花粉,也同样酿出蜜来。

这棵桃树很后悔,它终于明白了:当自己给予别人帮助时,也可能同时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给别人一滴水却希望别人涌泉回报者,历来为人们所不齿。

推荐访问: 读后感 小学生 童年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