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14篇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1
张桂梅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钦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2
张桂梅对自己的“抠门”出了名,对别人的慷慨更出名!有一次,一个学生没有钱吃饭,她回到宿舍翻箱倒柜地找钱,把仅有的20元钱都给了那个学生。从此,那个小男孩每周都按时得到张桂梅30元的救助,直到他初中毕业。
还有一天深夜,一个学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他在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生前留下的唯一毛背心送给了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
72岁的二姐病危,离世之前想看一眼20多年未见的妹妹,担心她经济拮据不能及时赶回,还专门给她寄来500元钱路费,但张桂梅却把姐姐给的路费,为一个生病的学生交了住院费。为此,她留下了对哥哥姐姐的终生遗憾。她每当想起这些“无情”的抉择,每次都难以释怀,泪流满面……
张桂梅这样慷慨的事例不胜枚举。30万元的“兴滇人オ奖”奖金,一次性就捐给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教学楼;又有3万多元的奖金,张桂梅刚过手就捐给了灾区;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专门拨给她治病的2万元钱最终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希望能在活着的时候,看着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的身上.......截至目前,张桂梅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和教育事业,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分钱。
张桂梅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她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坚韧执着、锲而不舍,奋力冲破一切困难活着、做着、奉献着,用自已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正如她的自我总结:“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昐,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3
她是一个平凡的女性,膝下无子,却被几百名孩子亲切地称为“妈妈”;她对自己过分节俭,却创办了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写命运;她身体羸弱,仍然不遗余力的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就是时代楷模张桂梅。
每当学习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我都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同为教师,我深知教育的不易。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思想。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接受自己良知的拷问。虽然,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张桂梅是高中的校长,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但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没有变的,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是一致的。
张桂梅老师把自己活成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大山女孩的学习之路。她说,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于是,她自己节衣缩食,却把工资、奖金和各种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的教育中。于是,她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余名山区女孩圆梦大学。
张桂梅老师对待教育事业是执着的,是无私的。张老师虽然身患多种疾病,却丝毫不影响她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她为了不让一名贫困女孩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万余里。张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爱生如子。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折射出对党、对国家、对教育事业无限的忠诚与深沉的热爱。
我也是一名党员教师,我要学习张桂梅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我要张桂梅老师学习坚毅执着、与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完成学校交给的工作任务。我要学习张桂梅老师信念坚定、党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工作中发挥一名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我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潜心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明珠教育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4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爱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爱学校,不顾身患多种疾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名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教师的榜样。张桂梅同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 “ 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 “ 感恩行动 ” 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5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6
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学习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她心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要将学习活动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庆祝第36个教师节相结合,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报刊、展板橱窗等宣传阵地,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联动,迅速掀起学习张桂梅同志的热潮。要把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要深入宣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7
2020年,我校教职工在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下,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之后,我为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持在三尺讲台上而敬佩。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的肝脏。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在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不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依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
从张桂梅的事迹中,我联想到今天一些不能安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能将心思放在讲台上,再对比张桂梅同志的高尚人格,让人感到如此的震撼。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像张桂梅同志那样为学、为人、为师,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更多像她那样的教师。我们学习张桂梅,就是要学习她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她崇高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她珍爱生命、坚忍不拔,为战胜病魔而不屈不挠、积极乐
通过学习张桂梅同志用生命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她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8
张桂梅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钦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要学习她爱生如子,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学习她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作为一名彝良的职高教师,我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奋斗。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9
张桂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创办者,华坪县孤儿院院长,少年丧失母亲,青年丧父,中年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身患重病却始终坚持上课……这就是我对她最初的了解,或许很多人对张桂梅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这,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难道她不要命了吗?她究竟为了什么?但是随着宣讲的不断深入,随着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我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张桂梅一直在平凡的岗位,干着不平凡的事,在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腰杆,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她,病魔更没有让她倒下,她担负起了一个伟大母亲的责任。她用赤诚的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女子的人生梦想,这一刻我打心眼里敬佩她,她无愧于“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一身荣誉。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三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的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和孤儿,这些事迹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正是因为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报,才造就了一片“绿洲"。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张桂梅老师的崇高精神犹如一棵苍天大树,供人们歌颂,更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楷模。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10
按照中共华坪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我参加了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活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校园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所彰显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
一、深刻领悟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所彰显的精神内涵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二是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孤儿的“校园妈妈”、“张妈妈”,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给了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和贫困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分享人间最美好的亲情,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
三是博大的爱国为民情怀。她为了“改变山区母亲素质和促进教育公平”,没有一分钱的她,多方奔走、呼吁,历尽千辛万苦,创办了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她将自己获得的“云南省兴滇人才奖”30万元奖金捐献给了贫困山区的丁王民小建设教学楼,充分体现了她无私的爱国为民情怀。
四是卓越的敬业奉献精神。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二、以张桂梅同志为镜,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
对照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自己感到与张桂梅同志相比,差距很大,需要加强学习,加强世界观改造,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是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推进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自己往往感到信心不足;对推进贫困地区发展,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有时往往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足够的信心。
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需要进一步改造。有时认为人生就是要出人头地,人生的价值就是要有所作为,受人尊重,要有社会地位,这些都是没有牢固地树立共产党的人生追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
三是在为民务实的作风方面。有时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基层接地气不够,倾听群众意见呼声、了解民情、民意不够。抓矛盾纠纷化解、抓难题突破不够,推进工作不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得不牢,有时思考问题作决策时,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够。
四是在敬业精神方面。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思路有待进一步拓宽,特别是面对困难和挑战,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坚持,锲而不舍的精神还不强,还有差距。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11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08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11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12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13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 励精图治,勤俭节约 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 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 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篇14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推荐访问: 心得体会 事迹 张桂梅 张桂梅事迹的感悟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事迹材料心得体会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张桂梅优秀事迹心得 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免费下载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2000字 张桂梅事迹有感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500字 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