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述职报告 > 倾城之恋读书报告3篇

倾城之恋读书报告3篇

时间:2022-11-20 17:00:33 来源:网友投稿

倾城之恋读书报告3篇

倾城之恋读书报告篇1

张爱玲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也有很多作品,而《倾城之恋》就是其中一部读过之后印象尤为深刻的小说。这本书主要是张爱玲探究爱情与婚姻的作品,用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对决,来探讨爱情、婚姻、人性在战乱前后的变化和挣扎,值得我们每个人阅读和思考,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白流苏出生和成长在上海的一个腐旧的家庭里,受到封建时代的思想影响,她的第一次婚姻非常失败,那个时代的大家庭里,女性的婚姻只为谋生而服务,并没有什么爱情和自由而言,因此白流苏的离婚让她饱受冷嘲热讽,看尽了世态炎凉,已经对生活不抱什么期望。帅气有钱的范柳原出现,再次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决定去香港见他,为自己的人生下一个赌注,希望能够获得爱情和婚姻。而范柳原却是一个浪荡子,他徘徊在众多异性之间,看似是一个花心的人,恰恰也对爱情有着很高的期望,对浪漫和专一的爱情也是非常期待的。经过两人的斗法和交往,加之日军轰炸浅水湾的战乱,让他改变了很多,决定去过踏实的生活,与白流苏结婚,即便此时,白流苏依然没有因为战乱改变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观念,悲剧也许还会蔓延。

这本书写得故事似乎很简单,但反应出来的人物心理和价值观却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封建时代,女性的深爱似乎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为了谋生,一切都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这种观点毒害了旧社会的女性,给她们带来了痛楚。

我们要敢于抗争,为了自由和平等而活!

倾城之恋读书报告篇2

张爱玲对于我,是一个熟悉又不熟悉的名字,熟悉是因为经常听到这个名字,不熟悉是因为对她并不了解,《倾城之恋》这本书是一位女生在后台推荐给我的,还有《金锁记》,我先看了《倾城之恋》,从《引爆点》这本书我才开始做读书笔记,所以先把《倾城之恋》的书评写了,之后再继续看她的小说散文等,再做笔记~

看完《倾城之恋》,我特地去了解了张爱玲的生平,发现她的身世真的很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母亲黄素琼的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提督,但是出身名门的她,一生却是坎坷的,父母离异,婚姻被背叛,远走他乡,最后客死异国,她的经历既让她创作出这么多的作品,又让她一生颠沛流离。

故事的主角的白流苏和范柳原,白柳芳是出身一个上海末落望族的女子,一个离过异的女子,范柳原是一个广州商人在英国的私生子,他母亲由于惧怕原配的报复,所以母子在伦敦生活直到他父亲去世,因为得不到承认,他费了一些力气才拿到继承权同时也跟族人结了仇。白流芳想要逃离白公馆,寻找一个长期饭票,范柳原本想跟她七妹谈婚姻,命运就这么让他们相见了。

这本书一开始描写着一个末落望族的生活,比如“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里,搁着珐琅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停了多年”,珐琅钟是富有人家的象征,坏了修不了,却还留着,说明这个家族早已经末落只剩一个躯壳,“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来一天,世上已经过来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三言两语又描绘了一个望族单调无聊的生活,

我宁愿相信《倾城之恋》是一个爱情故事,可惜它不是,它更多的是写人性,白流芳的前夫死了,花光白流芳离婚分的钱的三爷准备让她回到前夫那里过继个孩子守着祠堂,免得在家作为累赘,无法自立的白流芳不想回前夫那,只能另找婚姻,作为旧社会女性很多时候都做不了主,自力更生不了,只能寄托在其他人身上,所以,白流芳一开始到后来,都把与范柳原结婚当作一个豪赌,也一直想要一个长期的饭票。范柳原是个玩够女人的花花公子,所以他想要有自己想法的女人,能够懂他了解他的女人,而白流芳却一直在提防他,怕他只是想要得到她,让她做情妇,怕他只是玩玩而已,我相信范柳原后来是爱上她的,她的一直提防,让他开始心冷。

故事的最后,香港的沦陷,使得两个人真正走在了一起,结了婚。倾城之恋,会幸福吗?

倾城之恋读书报告篇3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个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是要受道德谴责的。而白公馆无疑属于守旧的那一派,“他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了。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个安稳于是两人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

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淫荡”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人说“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许这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只是一个生长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离了婚,在一个特定的机会下结识了范柳原。我一直很喜欢这段话:“在日常世界里,他们间存在一场征服的战争,他们内心明争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只喜欢他用更优厚的条件前来议和。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也有人说,范柳原同白流苏调情不过是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为她善于低头,容易掌控。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凭范柳原的经验,玩弄女人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从来不缺少女人。萨黑荑妮就是一例。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长久的游戏中早将生活堪破。烟花虽然极尽绚烂,总是稍纵即逝的,随后是更广阔的岑寂。他渴望安稳,渴望实在的温暖。这是他的理想,尽管此时并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苏的过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单只看到她“善于低头”。

后来战争爆发,打破了浮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的东西,成就了他们的感情。

那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最感动的是最后他们默默握着彼此的手的那夜,刹那间的了解和感动也够他们一起生活十年八年。这样的结局,即便是合,温暖之外更多的是荒凉。

末一段中张爱玲说: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语把它们留给别的女人,这是好现象,说明在他眼里已经把她当作自己人,名正言顺的妻子。如此怅然的结局不无对爱情的挪揄嘲讽。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推荐访问: 之恋 倾城 报告 倾城之恋读书报告2000字 倾城之恋读书感悟 倾城之恋读书心得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500字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倾城之恋阅读笔记 对倾城之恋这本书的评价 倾城之恋文学评论 倾城之恋小说赏析 倾城之恋读书报告1000字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