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5篇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篇1
在柔和、明亮的灯光下,铺开一张洁白如雪的宣纸,闻一闻这宣纸和“一得阁”墨汁的香气,打开书法字帖,轻轻提起毛笔,饱蘸墨汁,在宣纸上挥毫书写……这就是我练书法时的情景。每当此时,我都能特别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但同时,我也能回味到书法学习的“酸甜苦辣”。说起书法,我总有许多故事,接下来,我为大家说说我练习书法时的酸甜苦辣。
酸与辣:每个星期五晚上,我都要带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到书法班练习书法。白天,在校学习,我已经感到有点疲劳,晚上,又要练习书法,虽然比较辛苦,可我非常认真,力求“完美”。我每次都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努力把每个字写好,可严格要求的老师总是每次都说我写得不够完美,哪里结构不好,哪里笔画不好,哪里布局不好。当时,除了手酸,我心真的好酸啊!而且,我的脸上都觉得辣辣的,如果有一枚小镜子,镜子里一定有一个红脸的小男孩。其实,学习书法就是这样循序渐进的,有批评才有害羞才有进步。事后想想,我反而有一种吃了酸菜鱼以后的那种感觉……
甜和苦:学习书法也不全是酸的,每当在各种级别的书法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时,特别是获得了奖,或者,在课堂上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时,我的心里总是甜滋滋的!最主要的是我的书法有了进步得到肯定了,我会更加感到那种甜甜的。我每次练书法,一练就是一个小时,练得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有时还把手关节都写僵了,写完需要把手腕用力往里按一按,才能“恢复原状”。听大人们说,咖啡是苦中带甜的,我想,我练书法,也有这样的一种滋味吧……
这就是我喜爱的书法——充满七滋八味的书法,回味无穷的书法。
学习书法,不仅五味俱全,还能教给我很多的知识呢。说起书法,那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古到今,有多少著名的书法大家,他们的作品千古流传。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王羲之……。书法,还是静心凝神的好方法,可以修生养性,增加素养;能写一手潇洒的好字,还受用无穷。俗话说的好:字是人的第二张脸,见字如见人,如果你去应聘,或去签合同,或随便干与写字有关的什么事情,只要人家看见你的字,就会想:这个人字写得不错,人肯定更棒。反正,写得一手好字一定不是一件坏事。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篇2
四天的书法骨干教师培训匆匆而过,回顾这四天的培训,讲座、练习、观摩、交流,多样的形式,在这炎炎夏日,如同一缕清风,吹散萦绕于心头的迷雾,明晰了书法教学之路的方向。
静心聆听诸位专家的讲座,字字珠玑,用心思索,寻找着推开书法教学大门的钥匙。杨锷先生告诉我们书法教学需要我们拥有睿智的双眼去捕捉研究的着力点,以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徐贵明老师言传身教,巧妙点拨,让我知己不足,加紧自身锤炼的步伐;王慧松教授妙招频出,让我明白书法教学不能只凭满腔热情,亦应有道,当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研究出各个学生易于接受得教学妙招,努力营造学生喜爱的妙趣横生的教学氛围。
观摩巫艳秋老师的"书法教学公开课,感叹于执教老师精湛的教学记忆,精巧的教学设计,精到的精到的教学指点,精细的教学环节,于是,我顿悟:书法教学不仅仅是写字技能的训练,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为人之道的培养。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实施,书法教学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前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四天的培训收获需要在今后漫漫教学征程中逐一落实,与书法唯有的日子不再单调,我将与我的学生们一同走进这一看似简单的黑白世界,感受其蕴含的无穷魅力。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篇3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3 月 25 日至 26 日,我有幸被派遣参 加了由山东省小学教研室在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举办的首届小学书法教研培训学习。此次培训旨在促进“书法进课堂” ,来自全省六 百多名小学的老师,聆听了省教研室小学部副主任李家栋做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和滨城区第一小学刘国辉校长关于《小学 书法教育经验的汇报》及名师讲座,他们就书法与写字、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
两天的培训时光,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犹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 我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不仅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系 统的了解和新的认识,而且也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 所在。
在培训中,各位老师都耐心的讲解。尤其是临沂市兰山小学王效 宗老师“皿”字底的教学让我记忆犹新。课堂上他通过“皿”字底的书写,反复让学生细致观察“皿”字底在不同字的下面的形状、写法 和作用。从而让学生对字的结构、布局、书写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多 媒体展示欧阳询和颜真卿的碑帖,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书法课的兴 趣。我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
我对于书法的爱好,仅仅停留在兴趣和爱好层面。而现在才知道那是 狭隘的认识,是单一、片面的认识。
滨州第二实验小学陈晓昀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 用象形法娓娓 动听的讲到了“燕”字的由来。上为头,左右为翅,下为尾。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他引用了印度前对中国汉 字的赞颂:“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他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 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书法是中国的瑰宝,课堂上老师要教育学生写端端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 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普遍所达成的共识。
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爱好书法的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 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国文化博大精 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 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而目前随着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书写方式面临着电子 商品的空前挑战,汉字书写水平的群体化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新技术的冲击并非导致人们书写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崇 尚快节奏和新鲜感的现代时尚生活中, 人们开始越来越淡化古老汉字所蕴藏的丰富艺术价值,也逐渐钝化了对汉字独特美感的审视能力 , 对传统汉字文化缺少一种心底的珍视和敬畏。
针对“汉字危机” ,教育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 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三至六年 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设置书法选修 课程。2011 版的课程标准中对“识字写字”部分做了一些调整,明确要求加强写字教学,第一学段规定“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 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第二学段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 ; 第三学段“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 对广大小学生而言,书法课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对于 国家而言,书法课不仅是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更有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滋养子孙的现实意义。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书法教育从娃娃 抓起。学生的书法教育是和老师分不开的,要想“书法进课堂”顺利开展,在学校里开设书法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山东省 小学教研室充分利用滨城区第一小学的教学经验, 举办了山东省小学书法研讨培训。我想这也许就是开办此次教师书法培训的根源所在。
同时, 此次培训得到了滨州市教育局和滨城区第一小学的大力支 持,也得到了参加培训的老师的充分肯定。在培训的两天里,一位附近小学的老师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到培训会旁听, 并不时用笔认真记 录,用相机拍下一个个精彩的镜头。最近几年,我所在的冠县武训希望小学在王校长的领导下对书法常抓不懈。
并专门成立了书法兴趣小 组。通过每周两节课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书法的爱好。并在县 里组织的多次书法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 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篇4
最近,市教育局组织了教师书法培训,在这紧张的五天学习中,我深深感到在博大精深的书法殿堂,下面就将自己的几天的培训谈一下感受:
一、通过听童汝嘉老师的讲座,我深深认识到做为一位书法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更多的文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书法,学习书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常规,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典文学,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同时童汝嘉老师,他所编写的《诵经典学书法》也更好的把中国的优秀经典文化与书法相结合,传承了中国文化,陶冶了人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进了学生的学识修养。
二、通过听童汝嘉老师的示范课,我感觉到练字的过程首先培养提高孩子的学习品质,同时又是了解我国的经典文学的过程,而做好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没有随随便便就成功的。其次,培养孩子的耐性和注意力,从开始时的十分钟、二十分钟到现在的三十分钟甚至四十分钟。再者,临摹的过程,也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他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个字的结构特点,才能发现自己的字和字帖的字的差异,该怎样改进。还有,我觉得,练字还能让孩子体验成功,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我相信,受到赞扬,孩子的学习劲头就大,学习成绩也会不错,也会激励他更加刻苦练字,好好学习!我相信练字与学习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会形成良性循环。
三、在听余峰和刘建明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书法的发展及怎样进行书法教学和写好楷书方法。在楷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习惯、执笔、坐姿等严格要求。字的结构,字的笔顺,落笔的轻重变化,结构的安排,笔画的长短不一,原来都是有讲究的。学习时,临练结合,摸索规律。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则。断断续续临了几十遍,受益匪浅。在临帖时,先读帖,掌握帖的神采特点,运笔特点,临帖时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勤学苦练,便会逐步写出一手自己满意的字来。
总之,我感到通过这次学习,做为一名书法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加大自身修养,基于这种认识,确定楷书为我的主攻方向。在主攻楷书的同时,加强了对草书和隶书的临帖和练习,结果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使书法教师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播给学生。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篇5
之前很少接触书法,现在经过两个多月的练习,我终于领悟到了书法也是门很美的艺术,它是有精神和灵魂的.
听别人说学好书法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果真这样.,但经过两个多月的书法练习我也学到了很多.至少我们学习它可以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还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
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果真没错,我们起初接触到的是篆书,然后过度到隶书,接下来是楷书,每种书法字体都有它的特点.我觉得篆书的笔画是非常优美的,隶书是比较柔和的,只有楷书是挺拔有力,有气势的.而且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因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写的时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写好每个笔画的形,写的时候我都没想到要怎样的顿笔,收笔,提笔什么的,但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要真的学好某种字体风格,也就是说某个历代书法家的书法风格也是不容易的。首先你得对所历代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要掌握他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其实书法的境界确实是无穷大的,你要学好它,真的得花时间,我们要花时间去领悟某种字体风格,多去了解些书法家的时代背景和他作品诞生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种书法风格.学书法,我认为我们最好还是得从临摹开始,我们要注意向他人学习,向他人的优点学习,把他人的好东西吸收过来,才能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如果不向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
当然在临习前人的作品时也不能盲目的临,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注意对名帖进行研究,要取其长去其短,为我所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最后,我觉得学好书法,也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书法的。
推荐访问: 书法 体会 心得 练书法的体会与感想 练书法的感悟 关于练书法的心得体会句子 自己练书法的感受 练书法的感受有哪些 练书法特别的感受 练书法的特别感受 练书法时的感受 练书法后的感受 练书法有哪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