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工作计划 > 35kV及以上电网“运检一体化”工作研究

35kV及以上电网“运检一体化”工作研究

时间:2022-03-19 10:29: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本文结合35kV及以上电网实施“运检一体化”管理模式优势,对其推行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其推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就相关工作进行总结,为相关工作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35kV及以上;电网;运检一体化;工作研究

前言

随着国家电网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当前电网建设中对新型智能化设备与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增加了电网运行检修与维护的难度。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网运行以及供电稳定性要求的提高,加强电网运行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电力企业发展的竞争能力,是当前电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35kV及以上电网运行管理情况,对电网“运检一体化”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 35kV及以上电网“运检一体化”管理优势与可行性分析

1.1 35kV及以上电网“运检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35kV及以上电网“运检一体化”管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方面:

(1)促进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展。35kV及以上电网运行管理中推行“运检一体化”模式,不仅能有效缓解电力企业因电网工程数量的增加对人员需求提高与企业自身电网运行和维护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促进电网企业运行与维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经济效益。应用“运检一体化”模式不仅能实现电网运行与检修环节各种专业资源的有效整合运用,降低电网运营管理的成本,促进电网企业运营效益提升。

(3)提高相关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运检一体化”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为满足电网运行与维护管理需求而实现的一种的管理模式,在35kV及以上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实现,有利于促进电网运行与检修专业人员结构分布的优化调整,促进其提升在电网“运检一体化”模式带动下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4)提升运行与检修专业化水平。电网运营管理中,采用“运检一体化”模式还有利于促进电网运行与检修专业化水平提升,满足电网运行应急响应管理需求,对推动电网建设与管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2 35kV及以上电网“运检一体化”应用可行性分析

(1)促进电网自动化与智能化建设

推动电网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建设,在35kV及以上电网工程中应用集控监控或少人值守运行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的电网运行集中监控与区域维护操作、无人值班的运行管理模式,为实现35kV及以上电网“运检一体化”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电网自动化与智能化建设的发展,使电网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人员逐渐适应对自动化与智能化电网条件下的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模式,并完成在红外测温、故障自动检测与处理、变压器硅胶更换等自动化系统运行与设备维修中的工作。如35kV电网母线以及线路、变压器等系统设备中接地线安装、隔离开关设置等,都为“运检一体化”在35kV及以上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条件支持。

(2)实现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的管理模式

电网自动化建设与发展中,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实现,也为35kV及以上电网的检修操作提供了可行性。无人值守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中有计划地对检修任务运行操作,为“运检一体化”模式中实现自动化检修操作提供了可能性。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中,通过两名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人员与现场检修人员共同来实现对变电站工作运行的监测维护与管理,对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应急操作与无检修任务操作由运行人员承担,进一步提升变电站运行维护的自动化水平。

(3)建立电网运行维护管理中心

电网运行与检修管理中,要想全面实现电网“运检一体化”运营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电网运行维护管理中心设置,对整个电网工程中的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与日常运行维护、检修维护、应急处理响应等全部检修工作进行管理,从而确保35kV及以上电网的“运检一体化”实现。

电网运行与检修的区域维护操作中心,需配备专职的运行人员及运行维护人员等岗位对电网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包括各种报表的制作以及数据记录、资料整理、协调工作等。此外,电网运行管理中,区域维护操作中心要承担起电网运行的巡视、维护、操作、一般设备消缺、应急抢修与恢复等,并能针对设备故障及事故原因进行现场的前期检查与抢修处理工作等,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1]。

2 35kV及以上电网“运检一体化”工作策略

结合上述对35kV及以上电网“运检一体化”应用优势及可行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2.1 构建“运检一体化”电网管理系统

首先,应从构建电网“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上促进“运检一体化”模式在35kV及以上电网工程运行检修中的应用。尤其是随着电网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建设发展,电网设备以及结构特征日益复杂,对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的日益增加,要想提高电网工程运行检修水平,必须要构建“运检一体化”电网管理系统。

其次,电网企业在通过对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引进及运用,实现相应“运检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为电网运行与检修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可靠与方便的系统支持;同时,结合“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收集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分析,对相应的电网设备以及线路检修提前做好计划,促进电网检修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再次,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电网运行检修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促使其能熟练应用各种检修技术对电网线路与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检修与判断,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2.2 创建电网运行检修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通过创建电网运行检修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为电网工程“运检一体化”应用实现提供平台支持。电网运行检修中“运检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实现,离不开数据信息的支持,这就要求在电网建设中,通过引进智能技術与先进软件系统,建设相应的电网运行检修智能化管理平台,借助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有效的信息检测与传输应用,以减少电网工程中线路以及设备故障检修和维护时间,提高电网工程运行检修的工作效率,促进“运检一体化”在35kV及以上电网运行检修的应用实现。

3 结束语

针对35kV及以上电网“运检一体化”应用优势及可行性,对其工作开展的具体对策进行分析,促进“运检一体化”模式在电网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加快电网智能化建设,推进电力事业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磊,朱云鹤,唐军,等.郴州35 kV及以上电网降低损耗工作现状分析及策略[J].湖南电力,2017,37(05):23-28.

推荐访问: 电网 研究 工作 kV 运检一体化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