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智能电网”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鲜有人员或机构直接将智能电网纳入服务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进行研究。文章试图以“服务科学”作为理论基础对智能电网进行创新。希望为智能电网的研究开发与电网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将智能电网的建设置于当今服务经济的大背景下,得以全方位地适应未来全球市场和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方向。
Abstract: Currently, "smart grid" study focused primarily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few persons or institutions from the "service" cut into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igent research.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se "services science" as a theoretical basis on smart grid research re-examined. Hope that through this research and analysis for smart gri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ower, the paper can supply some reference value. The smart gri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conomy, can meet the full range of future global market and service economy oriented development.
关键词: 服务;服务科学;智能电网
Key words: service;service science;smart grid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22-030
引言
近20年,通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及应用在各行各业日益普及。然而,目前的电网是按照模拟技术设计的,适应不了数字化社会的需要;同时在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发展的今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将“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作为新的发展方向。
1 智能电网及其发展
1.1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基本思想就是期望通过一个数字化信息网络系统将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通过智能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和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同时降低能源利用的成本并保护生态环境。
美国将智能电网定义为七大特性:自愈、互动、安全、提供适应21世纪需求的电能质量、适应所有的电源种类和电能储存方式、可市场化交易、优化电网资产和提高运营效率。中国电力科学院有关专家认为,智能电网包括电网和变电站设备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和通讯系统与一次电力基础设施的高度集成;具有先进的报警和可视化技术、高度动态的实时调度、监视和控制系统;电网具有自愈能力;融合了需求侧管理技术、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应用了先进的表计计量设施等。
综合来看,智能电网实质上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和高级元器件等为基础,通过引入新的通信、自动控制和其他信息技术,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整合系统数据,实现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最终达到电力网络运行更加可靠、经济、环保的根本目标。智能电网一方面通过终端传感器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即时连接的网络互动,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整体性地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整合,平衡电力供应缺口,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
1.2 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 随着世界电网向智能电网的方向发展,我国已经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现已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在输电领域,多项研究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配用电领域,智能化应用研究也正在积极探索。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宣布了建设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等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实现多元化电源和不同特征电力用户的灵活接入和方便使用,极大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电网的服务能力,带动电力行业及其它产业的技术升级,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
目前的智能电网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的创新以及电网运营管理技术上的创新。然而,电力企业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企业,其主要目标之一应是向社会提供优质的电力和电力服务,智能电网所做的研究和工作应朝着更有利地促进提供电力服务的方向发展。
2 从服务到服务科学
2.1 服务的定义 服务是存在于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能够产生互利价值的、相互信任的契约关系。区别于制造类的产品和纯粹生产产品的过程,服务是有前台和后台的活动,能够创造价值。目前,服务出现了以网络和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不断提高、服务的市场和提供服务的主体呈全球化的趋势等很多新的特征。服务的这些新特征,使得服务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也驱动了服务及其产业的变革,要求服务业突破服务于商品或者服务于有形的限制,实现服务创新。
服务价值链强调,服务性行业要想取得成功,人的因素至关重要。通过服务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明确构成服务的主要因素即参与者包括服务的提供者以及服务的接受者。每项服务中的若干主要因素之间的一系列持续关系导致了企业的持续赢利和增长,这些因素包括:企业服务人员满意度和忠诚度,服务价值以及客户、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些因素与利润和增长共同作用,构成“服务价值链”,如图1所示。
2.2 服务科学概念 服务科学创新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围绕着客户的需要和满意度,在客户服务的理念、项目、方式、管理、培训、体系等各方面、各环节上进行创新,尽可能地实现产品和服务对客户的最大化。
2005年5月,IBM宣布与高校合作,为大学提供一门新课程:服务科学SSME(Services Sciences,Management,and Engineering)。该课程的宗旨是培养面对服务产业具有管理、人文和技术综合能力的人才。IBM提出创建新的服务学科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服务领域来发展和贯彻技术应用以帮助商家、政府和其它组织改进目前的服务,并进入全新的机遇领域。该领域要求彻底了解如何创建和交付可以重复利用的资产以便更加容易地重复执行和更加有效地交付服务。这是服务科学的基础。这个新的学科将把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产业工程、商务战略、管理科学、社会和认知科学以及法律科学等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相结合,发展以服务为主导的经济所要求的技能。
3 基于服务科学理论的智能电网
3.1 服务科学理论在智能电网的应用 电力系统作为电力供应的企业,其提供的“电力服务”的价值在产品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达到较高的级别。智能电网作为电网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从一个角度上看就是如何更好地提供电力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相信智能电网建设必将对电力行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发电行业作为电力系统的首端,作为电力供应的源头,其作用的发挥将直接关系到智能电网的最终价值体现。目前,智能电网的开发已经使发电企业认识到,作为发电企业的发展方向,只有主动参与到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才能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电网的研究对用户而言,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服务科学认为服务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对客户端培训以及客户自身的实践完成。为了最终使得智能电网的功效发挥至最大,需要对电力用户进行相应的培训,帮助电力用户理解智能电网为其带来的收益并积极地使用相应的技术和功能。只有电力用户真正了解了智能电网带来的变化并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按照相应的流程和办法执行,才最终实现了电力服务价值。
虽然政府和监督部门不直接参与电力供应链,但是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政府及监督部门必须参与到智能电网建设中。智能电网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实现信息的及时发布并得到反馈。电力公司要通过信息的沟通,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电网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积极争取有利于智能电网加快发展的政策支持,在清洁能源消纳和经济补偿等方面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
科研单位及供应作为智能电网建设及电力服务的技术、理论、设备的提供者,其作用显而易见。没有这些参与者,也就难以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系统,更加无从谈起服务的提升。
3.2 服务工程理论及面向服务体系在智能电网的应用 服务工程是服务科学技术层面上的支撑,其侧重是利用IT技术来支持服务系统的设计、构建和部署,以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它强调研究服务的系统性、技术性、共用性及标准化,是在服务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对那些具有新型业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予以完善和提高。服务工程也包涵了用信息通信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广、应用,并以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创造出新型业态的服务。智能电网的系统性特点尤为突出,要使电网智能化,必须使各种的设备硬件、控制算法和通信网络完好的配合起来。这些智能电网的组成部分以不同的技术水平及相异的商业用途进行内在的联结。
3.3 服务全球化理论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商业、政治和学术开始整合,从生物到运输、能源、电信、信息技术和公共服务等世界范围内的服务型企业交叉,从发明及创新到成为产品的时间的缩短迫使公司寻求新方法以提供不同于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并为用户创造新价值以吸引用户。同时,信息技术推动更快的处理器、更大的内存和带宽的出现以至整合的且进入网络的设备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这就为全球化竞争提供了技术基础。因此,服务全球化也是服务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未来服务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服务全球化研究主要将在三个方面展开:建立并管理有效的跨文化工作团队;教育、知识共享及创新的全球化导向;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及信息依赖的问题。
如果将电力输送视为服务的话,跨国的电力服务也就打破了物理连接的限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市场开放已成趋势,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走出国门,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能源资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二者无疑都与能源产业相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目标。基于电力系统理论上具有同时性、统一性和广域性的特点,包括跨国输电和跨国联网在内的电网互联将在21世纪得到更快的发展,从而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电力市场。
4 结论
文章主要探讨了服务科学的发展及基本理论,并将智能电网的研究开发置于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背景的同时,也应置于服务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下,作为需要跨学科理论支撑的智能电网发展应密切跟踪服务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动向,对其理论加以借鉴和应用,这对于电网适应服务经济发展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下,建设中国智能电网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民生,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彰显大国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是国家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解决众多的技术难题,还需要深入研究与之配套的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市场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软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康重庆,陈启鑫,夏清.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电网技术[J].2009,33(2):1-7.
[2]谢开,刘永奇,朱治中等.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中国电力[J].2008,41(6).
[3]宋永华,孙静.未来欧洲的电网发展与电网技术.电力技术经济[J].2008,20(5):2-3.
[4]王树良,曾一昕等.服务科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6.
[5]张润彤,朱晓敏等.服务科学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34-36.
[6]梁战平.21世纪的新兴科学:服务科学[J].中国信息导报,2005(5):11-13.
[7]陈宗法,殷红军.智能电网及发电行业对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7):30-34.
[8]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2009社会责任报告:39-40.
[9]曲朝阳,沈晶,李佳等.具有面向服务架构的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模型设计.电网技术[J].2007,31(11):69-73.
[10]唐跃中,曹晋彰,郭创新,曹一家,韩祯祥.电网企业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应用集成研究与实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08,32(14):51-53.
[11]谢世诚.戴尔的全球化服务剖析[J].e制造,2008,(11):52-53.
推荐访问: 电网 理论 创新 智能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