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计划工作的开展,各地的基层县、乡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增加,提高了人口质量,共同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作出了不少贡献。然而,计划生育手术的广泛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手术,其术后健康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基层的县、乡如何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更上一层楼,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人文关怀;四术;计划生育;基层计生服务
1国内基层计生工作开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1基层县、乡计生服务开展现状 为遏制人口的急剧膨涨!适应计划生育工作的特殊需要,1981年中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效关系到我国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
笔者参考了知网《农村计划生育情况的调查报告》,从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即实行了城乡二元生育政策,农村政策总和生育率(妇女平均一生可以生育子女数)比城区多约0.6。
从1995年到2013年,每3年统计一次,县(市)政策生育率比城区分别低3.50、4.29、4.21、3.68、2.64、3.07、3.49个百分点。
1995~2013年城区平均人口占平均总人口的42.85%,比县(市)少14.30%。为使二者具有可比性,我们把城区违法生育的相应增加14.30%,结果城区违法生育的占违法生育总数的14%,县(市)占86%,全省县(市)违法生育的是城区的6倍多。
在生育政策与农民的生育意愿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势必出现更多违法生育的现象。
1.2 存在问题
1.2.1基层计生"四术"随访发现:部分服务对象对手术认识不清 然而部分基层县乡妇女对计划生育手术认识不深,有的认为手术会对子宫带来极大创伤,可能导致以后不孕不育,带着极大的抵触和恐惧心理接受手术,术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消瘦、头晕、焦虑,总是怀疑自身健康出现问题,大多数服务对象通过"四术"随访及心理疏导后多数可以缓解。
输卵管结扎术、中期引产术、人工流产术、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统称计划生育"四术",计划生育手术被越来越多乡镇和农村妇女接受,在某基层服务中心调查,计生服务中心实施计划生育"四术"手术的已婚育龄夫妇5730例(包括流动人口)的随访资料。年龄22~46岁,平均(28.5±15.3)岁;女性采用宫内放置节育器者3513例,输卵管结扎术1117例,负压吸宫术1100例,随访时间l~12个月。
女性计划生育"四术"后并发症及副反应发生情况:计划生育"四术"后,育龄女性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明显增多、减少或闭经、下腹疼痛、白带增多等。其中3513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对象,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者379例(10.83%),闭经者44例(1.26%),月经量明显增多者115例(3.26%),下腹疼痛及腰酸较明显者80例(2.27%),白带增多者283例(8.06%);1117例行输卵管结扎术对象,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者92例(8.23%),闭经者15例(1.34%),月经量明显减少者23例(2.05%),下腹疼痛较明显者136例(12.17%),白带增多者13例(1.16%);1100例负压吸宫术对象,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者233例(21.18%),闭经者37例(3.36%),月经量明显减少者74例(6.7%),下腹疼痛较明显者33例(3.13%),白带增多者39例(3.54%)。通过"四术"随访及时了解手术对象的术后副反应并给予心理疏导和药物调理,大多数副反应可以得到缓解。
1.2.2计生工作服务者在服务对象术后给予分人文关怀不够 受制于服务对象的数量,计生工作者在宣传计生工作和建设计生文化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服务对象术后,计生工作者却很难兼顾全部妇女,不管是术前咨询还是术后探望,计生工作者数量少,难以顾及全部人。
2如何做好基层计生优质服务
2.1以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科技引路 以"三大工程"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为重点,积极为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系列服务,为最大限度地方便育龄群众获取避孕药具,各乡镇办事处计生服务机构、村居委会和大型超市应该设立了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并建立了避孕药具使用效果随访制度。
在全区各社区和部分村的微机中安装了计生统计信息软件, 将计生基础数据、B超"三查"、跨省流动人口登记等信息录入,及时传输和运用,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了解术后的妇女,及时上访、慰问。
2.2以"人文关怀"为基础,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对服务对象增加人文关怀 加强对于服务对象术后的人文关怀,需要增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人数,然而最主要的是需要强化领导责任意识,重视计生工作的开展。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药具发放员,并落实报酬,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实行考评结合,严格责任追究,将药具管理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对术后对象进行慰问,把人文关怀落实到实处。
2.3以"提高基层计生服务机构质量"为手段,切实让基层群众体验到"人文关怀" 大多乡站现有装备只能开展"四术",缺乏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化装备,由于装备落后、诊断治疗手段单一,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服务功能的拓展,以"四术"为主的计划生育服务呈现下降趋势,这些是形成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目前尴尬局面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全国大部分县级服务机构未能调整机构服务模式,技术服务的关注点仍然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上大部分乡级服务机构停留在"四术"上。计生工作者应该增加术后关怀和术前普及,让广大妇女了解基层计生工作。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农村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预防和保健需求。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在我国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应尽快进入新农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农村妇女常见妇科病的检查和治疗、基本生殖保健服务,包括男性生殖健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家庭保健服务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延伸到每个家庭,这样既符合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解决拓展服务的可持续性问题。
2.4以"防治为主,治疗为辅"为方法,发放避孕用具过程中宣传 在实际的避孕药具的发放过程中,应该加强宣传避孕、节育的宣传力度,在改革和创新药具发放模式上,充分利用计划生育工作村民小组、户等的基础作用,延伸服务范围,扩大覆盖面,对已建立的多渠道发放模式进行规范和整合,将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药具免费供应范围,完善多点发放、入户发放、时时发放、自动领取等多種形式的发放措施,并随时掌握避孕药具发放情况及时反馈药具的使用情况,以便于进一步完善避孕药具发放工作的的完善和发展。
2.5以"提高人口质量"为保障,提高基层人口的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保障,先进的人口文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应该是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打胜仗的队伍。基层计生服务站工作人员要十分提高县乡人的基本文化水平,注重老百姓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方法有三,①加强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村民素质,用金钱方式鼓励村民们提高文化素质。②批量选送青年到省州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学校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对教育实行奖励制度。③创新文化建设途径,经常组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活动,让育龄青年加深对避孕的了解,也建设起文化,普及各家各户。
参考文献:
[1] 王世阆.如何防治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4):253-254.
[2]王萍.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情况的探讨[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1(4).
[3]蒋凯,戚林晓.优质服务: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4]侯延贵.廖建洲.加强基层计生服务 着力人口文化建设[J].学习月刊 2008年12月下半刊.
编辑/许言
推荐访问: 计生 优质服务 基层 如何做好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