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增强公共气象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气象服务法规体系、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工作。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现状;问题;发展对策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群众对气象工作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任务。为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湖北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在省气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气象科技技术及其成果,不断发挥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消息树”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性作用、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前瞻性作用,为促进中部崛起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开展现状
1. 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取得的成就
(1)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
湖北省地处中部,为南北气候过渡带,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大背景下,湖北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森林火灾等明显增多。近些年,湖北省不断增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其中各级气象部门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监测的时效性、精确性明显提高,并提高了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进一步规范了灾害普查及灾情收集、整体与上报工作,取得了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与政府部门关联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建成了以社区、乡镇气象信息员为主体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决策协调机制、行动机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已见成效。
(2)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成绩显著
湖北省从适应和延缓气候变化入手,多头并举,大力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探索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新机制,启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工作,初步完成对当地洪涝、干旱、高温、大风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以及评估工作,制作完成单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实现了由雷达、卫星、气象站点组成的雷达监测网、气象卫星监测网、地面气象监测网、生态监测网、闪电监测网、酸雨监测网以及交通气象监测网等的规模化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扩大循环经济规模,推进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再生清洁资源的循环利用。
(3)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通过积极与多部门合作,湖北省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已涵盖工业、农业、林业、交通、环境、建筑业、旅游、水利、通信等多个国民经济行业,专业气象服务领域逐步拓展,气象服务产品针对性增强。2012年湖北省“三农”气象服务结合湖北省“中国农谷”建设需求,以京山、钟祥等县市“三农”气象服务专项为抓手,配合地方政府建设“中国农谷”气象服务体系,开展了农业气象指标试验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等,完善农业气象服务机制、农村气象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等。
(4)气象服务信息覆盖面逐步扩大
气象信息服务方式和发布渠道不断完善,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取得有效进展,已建成包括电视、电话、报纸、手机、广播、网络、电子显示屏、乡村大喇叭等覆盖城乡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天气预报信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等,适时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根据不同天气采取防范措施。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开通运行,提高了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置能力,而且气象官方微博和服务热线在增强与公众的互动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其中湖北移动在全省布设近70条气象通讯专线,并为全省近2000个区域站、46个土壤观测站、100块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提供GPRS服务,提高预警信息全面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
2.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气象服务人员清醒的认识到,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支撑能力及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公共气象业务能力建设滞后,公共气象服务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等。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着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亟需进行解决应对。
二、新形势下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思考建议
1.增强公共气象服务意识
大力宣传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了解气象、关心气象、支持气象,增强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了解,进一步强调气象服务工作重要性,由省气象服务中心坚定需求引领服务信念,将服务融入气象业务各个版块中去,实现气象服务业务新突破。
2. 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制机制
经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2011年3月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整合集约了原分散在省气象局下属其他业务单位的网络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满意度调查评价、效益评估等气象服务,并将需求调研、项目开发、业务服务、效益评估集为一体,以专业气象服务为重点,不断开辟气象服务新领域,该中心的成立成为进一步完善湖北省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采取的一项强有力的措施。
3.完善公共气象服务法规体系
通过制定《公共气象服务管理办法》、《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流程》、《公共气象服务行业服务标准》、《公共气象服务监控与效益评估办法》等办法和标准,规范公共气象服务活动,明确各级公共气象服务机构、职责、工作流程及服务标准等,进一步完善、规范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实现气象服务现代化、服务机构实体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
4.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
不断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在全面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科学认知的同时,实现气象服务由咨询服务向工程化服务的提升。根据气象服务业务需求,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并对现有人才进行优化组合和培养,加强业务交叉知识培训,逐步建成一支知识结构相互融合、技术相互补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邵末兰,王宏记. 湖北省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的建设思路与实现过程[J]. 湖北气象,2001(4).
[2] 王江山. 论全面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辽宁工作,2009:1-2期.
作者简介:黄河(1983-10-) ,男 ,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学历:硕士 ,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中级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工作。
推荐访问: 新形势下 气象 分析 发展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