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工作计划 > 墨菲与“首都建设计划”

墨菲与“首都建设计划”

时间:2022-11-16 13:15:04 来源:网友投稿

墨菲穿越世界的东西两端,把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西方现代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融合在一起,将设计重点从西方式的殖民地风格转向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结合。他在中国永恒地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尽管在自己的祖国他几乎被忘记。

“他在中国受到尊敬,却几乎被自己的祖国忘却。”建筑史家杰弗里•科迪对亨利•基拉姆•墨菲在美国的遭遇耿耿于怀。

1899年,墨菲毕业于耶鲁大学,几年后,他在麦迪逊大街开办了自己的建筑设计所,1914年的一次中国之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年五月下旬的一天,墨菲花了几个小时在紫禁城内流连徜徉、悉心观察,他被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深深震撼了。“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群,在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不可能找到如此宏伟壮丽的建筑物了。”他后来写道。

当时的中国正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文化发生剧烈碰撞,为了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阻力,墨菲开始穿越世界的东西两端,把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西方现代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融合在一起,将设计重点从西方式的殖民地风格转向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结合。

1921年,他把自己的名字与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永远联系在一起。这一年的燕京大学校史记载:“新校址建筑师是亨利麦斐(Hey. K. Murphy),他对于中国宫殿亭园极为欣赏,所以他的建筑设计都采用这种形式,而另外加以新式设备,更切实用。他在福州、南京已有建筑校舍的经验,为燕大建筑,凭以往经验,更加以多方面的改进。”

墨菲运用中国古典建筑中以紫禁城为代表的空间形式,以玉泉山塔为校园东西轴线的对景,把各类用途的建筑群按此中轴线布置。建筑群的外观使用中国宫殿型制的各种式样和装饰手法,而内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饮水喷泉等等。

作为中国园林中最著名的人造景观之一,“塔”被墨菲看成是中国建筑最纯粹的象征。他参考通州一座明代古塔的造型,将具现代功用的水塔设计成混凝土结构、十三层高、八边形的仿古中式宝塔,这就是至今仍高耸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博雅塔”。

“燕大新校址完成后,很多年来,凡是来参观的人,都夸赞燕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因为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后来我们自己也几乎相信了。”司徒雷登在回忆录中很得意地说到。

1928年,墨菲受聘担任南京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的顾问,与助手一起制定南京城市规划——《首都计划》,他的事业也进入了高峰期。

该规划奠定了现代南京的城市格局和基本面貌,是中国第一个按照现代功能分区理念制定的城市规划,将南京城明确分为几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墨菲在规划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建议:保留明代城墙,上面开辟成能行驶小汽车的“高架”环城大道,成为“风景路”。当然这个建议后来未能实现。

在此期间,墨菲在南京等地设计了一批公共建筑,如紫金山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等,全部采用“中国古典复兴”建筑形式。此外,墨菲还设计了北平图书馆新馆、广州岭南大学扩建项目等。

1929年,广州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落成,中国建筑史上刻上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的名字——吕彦直。然而,人们记住吕彦直的同时,也就记住了墨菲。

1918年,墨菲的纽约公司开始招收在美国学建筑的中国人,康奈尔大学毕业生吕彦直就是其中之一。3年后,吕彦直回国,成为墨菲的助手和门生。墨菲对“中国古典复兴”建筑的探索和实践,深深影响了吕彦直。

虽然吕后来自立门户,成为第一个在上海成立自己公司的中国设计师,但他的设计中可以明显看到墨菲的影子。而吕彦直,仅仅是受墨菲影响的众多中国第一代建筑设计师中的一个。董大酉、庄俊、赵深、范文照、童隽、杨廷宝……中国近代建筑史在记下这些名字的同时,也将永远记住墨菲。

1935年,58岁的墨菲回到美国,美国人逐渐把他淡忘。只是在一个介绍佛罗里达州的克罗尔加布尔斯的旅游景点“中国村”的网站上,可以看见关于墨菲的只言片语:“‘中国村’拥有八个家庭,设计者是亨利•墨菲。他是一个中国建筑方面的权威,曾经在中国设计过一些建筑。”

南京总统府

清代时是两江总督衙门,太平天国时期是天王府;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里成为临时大总统府;1928年后,这里是国民政府所在地;1938年后,为汪精卫政府监察院、立法院、考试院。1948年,这里又改为总统府。现为南京市中国近代史博物馆。

北京国会议场

国会议场旧址在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57号。在明清两朝养象房旧地,1911年辛亥革命后设谘议机关:资政院。国会议场分参议院和众议院,参议院设在清末法律学堂内;众议院院址在原资政院。如今该处保存有旧国会的圆楼和红楼等建筑,现为新华社大礼堂。

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武汉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位于汉口中山大道712号,系1920年建成的爱国华侨简氏兄弟创办的南洋烟厂汉口分公司的办公楼所在地,1926年12月至1927年夏武汉国民政府在此办公。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国民党中央自广州迁都武汉。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在这里办公。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原址是清代一座衙门。辛亥革命成功后 为督军衙门。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设在这里。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人们决定在此地建立中山纪念堂。1929年奠基,1931年建成。

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金碧辉煌。

抗战时期,日寇轰炸方州,炸毁了纪念堂的屋角。1945年9月17日抗日战争胜利, 驻广州的日军, 在此签字向中国政府投降。

推荐访问: 首都 墨菲 计划 建设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