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基础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当前内控过程中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改进措施,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质量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工作;问题和措施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依法设立的的组织体系,具有管理权国家机关,主要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活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员工实行公务员制度,它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民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它自身管理的好坏时刻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某些时候代表着我国政府和基层党组织,因此给人民留下良好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而加强内部控制是实现这一点的有力措施。但是内部控制在我国实行的时间较短,现在处于初始阶段,具体案例比较少,可供参考的资料比较贫乏,不能与实际需要相匹配,只能依据理论去建设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如果能有亲身实践的经历,会对部分问题的理解更细化和深入,也将是日后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基础工作中研究的关键。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紧迫性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内部要求较低,内部控制制度也未得到良好的建设,多数单位的财政支出数额较大、用途不明、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屡见不鲜,进一步说明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高危漏洞。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脚步加快和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大力支持,旧的管理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不了新形式的要求,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因此,加快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极为重要。
三、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1)内部控制基础工作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求。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度体系上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制度问题,在内部控制方面很多制度还有待完善,只有具备健全的制度,内控人员在工作中才会有法可依,制度的缺失造成部门之间协调性较差,单位管理粗放,容易给不法分子舞弊行为提供条件,不利于单位的长期发展;第二是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不严格,无论是惩罚还是表扬都较为随意,没有行成规范的制度,缺乏统一化;第三单位很多机构的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岗位交叉现象严重,很多人员身兼数职,不利于本单位的廉政建设,进而导致管理上的不协调;第四是缺乏整体的工作流程,这是内控制度缺失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某些项目缺少应有的预算、核算流程,监督不完善,各项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利于单位的管理,只有加强基础工作力度,才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2)做好内部控制基础性工作是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已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任何经费的申请、使用等都逐步实现精细化,这是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必然过程。只有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项目进行细化,明确每项检查、考核办法,才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单位的建设中来,也有利于明确自身职责,使工作有据可查。长期实现精细化管理,能够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最终建立起一种像企业一样的高效运营机构,彻底改变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不良作风,实现这一点加强内部控制基础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加大力度开展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基础工作,首先能够完善单位的内控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让工作人员有据可查;其次,通过开展基础性工作,能够完善工作流程,无论是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都有了制度作为参照,大大提升了单位的管理水平。
四、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
(1)内控体系基础工作必须协调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整体,里面所有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等都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例如工作流程的制定需要依据规章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在单位制度允许的条件下制成的;工作标准是在工作流程的每个节点上制定出的具体目标。如果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则相关的工作流程必然不清晰,工作人员无法明确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工作就不可能完成好,自然工作标准就无法达成。由此可见,在开展内部控制基础工作的过程中,要把握整体性,不能一味的针对某项工作单一展开,只有协调好每项工作之间的关联,才能使内部控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形成一套完备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
(2)开展内控基础工作时需要有单位领导的参与。现如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于本单位的建设不管不问,将工作内容全部下放到基层进行,这样单位缺少了管理者的领导与支撑,内部控制自然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领导的参与是对基层职工最好的引导,职责和流程中设计到很多权力点,这些权力点的划分离不开管理者的领导,尤其是在制定岗位职责的过程中,涉及到部门中的岗位和人员编制出现一定出入使,需要领导来进行裁定,如果领导不参与定岗定责,执行部门和负责人遇到困难肯定回避,这样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存在很大隐患的,没有本着科学、客观的原则来建立、不利于单位的长期发展。
基础工作开展中具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第一,单位领导根据本单位的性质和职能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确定单位的职责范围;第二,根据本单位的职责范围和经营内容明确每个职员的个人权限;第三,单位领导针对实际情况划分每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和部门领导的分管范围;第四是由部门领导分配任务,明确每个职工的职责。只有单位高层领導参与到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来,才能够带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划分工作标准,明确工作流程,发挥出内部控制的约束作用。
(3)内部控制基础工作的开展要与考核体制相结合。首先,单位内要加强内部控制等相关内容的宣传,例如可以通过单位网站、报纸或宣传刊板等方式,从上到下让每一位领导、职工都深入了解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让内控观念深入人心,并牢固树立执行制度的责任意识,只有对内部控制德尔认知度有所提高,后续工作才能迅速开展。其次,为了促使内部控制有效的实行下去,要以考核为手段,将各项内容例如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等纳入考核指标,实现岗位精细化分工;再次,监督人员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于内部控制的各项内容做到追查监督,一旦发现内部控制没有按照预案进行,要立刻对出现问题的项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加以整改,直到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在专项经费管理方面,如果内控人员发现项目的支出与预算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则应该着手分析原因,看究竟是采购环节出现了问题,还是管理中出现了挪用公款等行为,从而找到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这样与考核机构相结合,可以看清每个职工在流程中的作用,提升职工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王文龙)
推荐访问: 内部控制 如何做好 行政事业单位 基础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