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工作计划 >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3-14 11:16:00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众所周知,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其收入主要是来源于财政资金。而随着我国财政制度的不断深化,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由于行政事业的经济业务比较简单,这就使其内部控制建设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解决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单位的工作效率,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设,以此来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国家资产的安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念。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并完善起来的,它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以此来提高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指的是单位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确保方针的贯彻实施,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以及措施的总称。和企业相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价、信息沟通和监控五部分组成。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控制单位内部相关业务的处理程序,科学合理的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信息资料在一定的牵制条件下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错误的发生,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使单位的会计信息具有完整性和可靠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通过单位的内部控制可以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有效的避免财政资金的流失。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可以进行自我约束,强化对单位各职能部门的监督,从而提高单位内部的管理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与职能单位工作脱节。目前,大部分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财务集中核算,成立了独立的结算中心,所有账户、资金统一纳入结算中心管理,各职能单位保留资金审批、使用权。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财务上交,各单位只设报账员,忽视了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更谈不上内控制度,结算中心也只是作为一道屏障,面对大量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手续,只能依靠具体操作的会计人员进行把关审核,对于业务的合理性、真实性无法掌控。对资产的管理只能落实到“数字”上,无法杜绝资产不必要的流失。

(二)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基本是领导班子决定妥否,缺乏对单位内部控制内涵及其重要的了解,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单位的内控体系流于形式,没有给单位带来应有的实际功效。同时部分单位对于内部控制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内部控制应由财务部门执行,与其他部门无关,造成了内部控制与其他部门脱节的现象,使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其真正的职能。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财政部门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基本理念、原则和方法作出了相应的要求,但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缺乏详尽的内控细则,常常会出现岗位职责不明确或是一人多职的现象发生。同时单位的内控制度也缺乏全面性,不能将所有人员及其业务都涵盖其中,导致其针对性和适用性都相对较弱。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使体系很难正常的运行,导致内部控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内外部监督机制弱化。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其内部审计机构,或是即使设立了审计机构,而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没有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缺少一定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机构如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主要是靠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将监督的侧重点放在一般经济事项上,对于单位的内控制度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考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完善。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一)强化集中核算的监管作用。将结算中心的核算职能与管理职能并行,在保证正常核算的同时,对职能单位的业务工作要有所了解,详细掌握预算内容,注重对执行信息的考察。把结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纳入到各单位内控程序中,参与各单位的政府采购及资产清查盘点工作,确保单位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同时,结算中心内部应有一套更为严密的财务管理及内控制度,会计人员实行轮岗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结算中心充分发挥了作用,才能更好地保障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求。

(二)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在保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以及实现单位的经济目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单位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单位领导者端正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才能使其在内部控制执行中起好带头作用,以此来强化其内部控制意识,为今后内控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单位全体员工是内部控制真正的实践者,因此,单位领导人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使全体员工都能了解到内部控制的涵义及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内控意识,这样才能够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实施,从而保证了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三)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从管理模式、内部核算、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等方面着手,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建立一系列符合单位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控制度时要注意不相容岗位分离的问题,避免一人多职的情况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在确定内控目标和重点的基础上也要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和部门预算制度等,以此来规范预算、资金及费用支出的管理,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单位还可以建立内控制度的考评体系,在内控工作中对相关部门及员工给予公证的评价、奖励或是惩罚,以此来提高全体员工对于内控工作的热情。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不断的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为全面实施内部控制提供有利的保障。

(四)完善单位内外部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在此基础上也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以此来确保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公正的行使其监督的权利。同时,单位管理者要对其内部监督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价,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提供宝贵的意见或是建议,以此来推动内部控制的全面贯彻与落实。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外部监督机制,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对单位内部控制的落实和实施进行定期检查或是不定期的抽查,以此来改变单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由此可见,强化内部审计、加强外部监督,利用内外合力,能够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总结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希望单位要从思想上对内部控制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能不断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登上新的台阶,以此来促进行政事业的稳定发展。

推荐访问: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完善 思考 工作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