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教育前后采用问卷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结论采取多种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糖尿病(DM)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自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其主要特点是血糖升高和尿糖,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状[1]我科室2012年对63例糖尿病出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6个月的跟踪回访,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由教育前30.5%上升为80.6%。
1实施方法及健康教育内容
1.1加强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病程长,是终身慢性疾病,有效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掌握沟通技巧,医护人员要热情,主动向患者讲解有关问题,恰当说明病情,增强病人自我调摄能力。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转变观念,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医疗护理的理论水平。
1.2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采用集体教育,个别指导,健康教育宣传栏,幻灯片、发放健康手册,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增减相应的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时问,要通俗易懂的方法分阶段反复进行讲解,每次讲的内容要易懂、易记、少而精,另外,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分别进行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引导患者正视病情,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
1.3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要控制总热量,控制主食,首先根据患者的身高计算出患者的理想体重,再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计算总热量,再根据患者的实际体重及其他情况,可酌情加减。总热量按比分配,遵循两个要求:①三大营养素所占的比例基本为蛋白质15%、脂肪35%、碳水化合物50%;②根据生活习惯和药物使用的时间、剂量、三餐的热量比为1/5、2/5、2/5,或1/3、1/3、1/3、也可按四餐分为1/7、2/7、2/7、2/7,如果患者仍有饥饿感,切不可随意加热量,可以蔬菜补充。若有糖尿病肾病则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在0.6-0.8/kg[2]。指导患者多食用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目的是增加胃肠道蠕动,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血糖。同时指导患者食用植物油,禁食高脂类、含蔗糖丰富及高胆固醇类食物,尤其是动物内脏。
1.4体育锻炼通过锻炼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如打网球、篮球、保龄球,慢跑、太极拳,散步等这些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的40%-70%,正常人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或脉率=170-年龄[3],作为判断方法,运动次数每周3-5次,持续30-60min,避免剧烈运动,以不超过1h为宜,为避免低血糖,宜在餐后1-1.5开始运动。
1.5用药指导
1.5.1正确口服降糖药,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按时、按量、不可随意增减药量。
1.5.2胰岛素的使用教会患者如何正确抽吸、注射胰岛素以及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等。胰岛素在2-8℃冰箱中保存,每次注射前需复温后才能使用。
1.6预防并发症指导糖尿病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它的各种并发症[4]。提高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引起并发症主要是因为全身大小血管均被累及,并发症中主要以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肌病最为常见,糖尿病的愈后取决于这些并发症的有无、严重程度以及能有效地延缓并发症的发展。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建议其购买血糖仪,指导其正确使用,同时血糖仪应定期校对,让患者知道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成功的关键。
2体会
通过医务人员连续全方位的诊疗和督导,可使患者花最少的钱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及时控制病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5],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率、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咏梅,陈美红.高血乐患者术良生活行为分析与健康教育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602.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09.
[3]邸国勋,吴国梁.糖尿病的运动疗法[J].中华医学杂志,1984,64(3):155.
[4]董建美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知识宣教[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4):35.
[5]高瑾,韩秋菊.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222-223.
推荐访问: 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