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心得体会 >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心得体会6篇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2-05-05 0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心得体会6篇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心得体会篇1

陈景润

陈景润(1933-1996)福建福州人,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50年代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作了重要改进。60年代以来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1966年5月证明了命题“1+2”,将200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其后又对此作了改进,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深受称赞。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心得体会篇2

巾帼不让须眉 抗疫女民警火线出征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民警

--,女,-岁,中共党员,现任--区公安局--派出所警中队四级警长。2020年初,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她不忘为民初心,时刻牢记担当使命,坚守在抗疫执勤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是--派出所阻击疫情攻坚战线上的女警典范。

一是驻扎联合检疫站点,为民筑牢安全防线。疫情来势汹涌,--积极请战,主动要求到执勤点参加检疫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顽强毅力,坚守在疫情“防输入”最前线。与她一起执勤的警力均反映:“她检查非常认真细致,勤务又很规范,对个别不是很配合和理解身份查验和体温测量的人员,能够耐心劝说,效果理想,大家的评价都很高。”

二是积极投身医学观察点管理,冲锋在最危险地方。除上岗执勤,--还需要到辖区的24小时医学观察点进行守卫,并配合医务人员开展医学检测等工作。因这项工作须与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近距离接触,风险很大,加上极个别群众有抗拒心理,所以留守医学观察点的工作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在协助医务人员开展疫情防范知识普及过程中,还要及时安抚对方情绪,获得工作对象的理解。

三是协助调配后勤保障,确保物资管好用好。“口罩应该这样戴,不然不安全,要注重自我防护”“执勤回来一定要先洗手消毒。”……作为中队内勤,--每天都给战友们念“紧箍咒”,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温馨提醒,让领导和同事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她还严格落实每天早午晚三次给全体人员测量体温,排查警队内部自身防护是否到位。同时,协助中队领导细致做好防护物资的管理使用,完善物资领取调拨登记台账,确保将紧缺的物资用在“刀刃”上。

此外,据了解,该同志的丈夫是市--局公务员,也需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夫妻二人都坚守在各自的阻击疫情岗位上,但家中仅7岁的儿子无人照顾。于是,--与丈夫商量好,每人轮流带儿子上班,一人一天。她儿子表示:“今天轮到我陪妈妈上班,我一定乖乖的,不让爸爸妈妈担心。”

--是母亲、妻子、女儿,更是党员、警察、公仆,在抗击疫情一线,她用她的实际行动展现了--警花的坚韧执着,守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心得体会篇3

疫情如火,分秒必争。连日来,-街道广大党员群众为抗击疫情踊跃捐款捐物的事迹层出不穷,让人无不感动落泪,充分彰显了全村广大群众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今天是谁在值班?我要为国家抗击疫情捐款。” -月-日上午,-和-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办事处,将自己的压岁钱--元捐给街道里,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姐姐-就读于-中学-年级,弟弟-就读于-小学-年级,这让值守人员很是诧异和感动。

当班值守人员看到是两个孩子捐款后,提出他们是孩子,执意不接受他的捐款。“我们虽然是学生,但是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听说现在国家有灾难,疫情严重,有很多人在受苦,大家都在为国家捐款,我们也来表个小小的心意,我们就把春节的压岁钱捐给国家”。两个孩子说。

“作为一名党员,我经常教育他们要做党的孩子,爱党爱国,看到他们长大了,很欣慰,我今天带着孩子来,把他们攒的--元零花钱捐给国家,用于这次疫情防控,贡献一点心意。”孩子父亲--说。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该街道积极号召党员群众为抗击疫情捐款,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包括很多贫困户、五保户也都积极捐款,大家用爱心绘就出一幅幅温暖的画卷。群众的行动给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巨大鼓舞,大家纷纷表示,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一定要严防死守,抗击疫情,坚决打好疫情阻击战,守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像这样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还有很多,在他们当中,有党员干部,有做生意的个体商户,有衣着朴素的村民,还有小学生。他们在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捐赠款物的同时,彰显了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在国家有难时,此举更加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彰显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与理解,体现了干群同心协力共抗疫情的决心,必将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动力。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心得体会篇4

百姓夸赞的逆行村主任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村主任

在家中,他是妻儿的主心骨。

在村里,他是人人夸赞的好村长。

在疫情面前,他是最美的“逆行者”。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截至2020年2月7日,全国已确诊31225例,死亡637例,--县也已经确诊-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乡党委、政府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先后成立--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与--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全面摸排武汉归来人口,并根据上级要求,决定对相关人员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并安装电子探头实施24小时监控。--冒着被感染了的风险,接下了安装探头的艰巨任务。--乡居家隔离人员分散在--县各个乡镇,有的住在--,有的住在--,为确保安装进度,他需要每天早上8点出发,带着监控设备到居家隔离人员家中拼装、连接、调试,累了就在自己车上休息一会,两天时间便安装完成了--户的电子监控。

“不走亲,不访友,不在外边到处走;勤洗手,多通风,一日三餐在家中;少外出,多睡觉,增强体质很重要;不信谣,不传谣,政府防控措施好;出门必须要戴口罩,人多别去凑热闹;咳嗽发热不要慌,医院发热门诊帮,防控疫情不要怕,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村的大喇叭中和流动宣传车里传来的声音,让村民听了就忘不了,连日来,--自编自录的疫情防控顺口溜响彻--村的角角落落,他深知,要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单单靠村组工作者是不够的,必须要广泛参与,要坚持群防群控、依靠群众,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她带领村组工作者加强宣传引导,先后入户向群众发放《致群众的一封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等800余份,在大喇叭、微信群宣传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切实有效的增强了群众对疫情防控的信心。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他毅然不顾家中年幼的儿子、放弃了和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坚持在战斗在第一线。在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每天带领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带领村医向隔离人员宣传隔离知识,确认着每一个群众的信息,向群众宣传做好消杀和测温,全力以赴把好村组健康关、隐患排查关,筑牢疫情“第一防线”。面对一些不配合的群众,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做着解释工作,告知群众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安抚着群众们的情绪,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此次疫情。他说,我们敲开的不仅是群众的家门,更是敲开了群众的心门,我们把党和政府的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群众才会更安心。

在全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攻坚战打响以来,在这所有人都在与家人团聚的日子里,--“逆行”而上,主动冲向第一线。这其中,有家人的不理解,有隔离人员的不配合,他却咬紧牙关,始终默默坚持,做到不计报酬、不惧危险,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效筑牢了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安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线。

大家都说他和去武汉的医务人员一样,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却笑着说:“我哪有那么伟大,就是平凡人加上一份责任,坚持做好本分工作,打赢当下这场特殊战役,守护我们必须守护的人。”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心得体会篇5

她叫__,是__市__区__街道一名网格员。春节前一周刚刚做完手术出院她,本该在家安心养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说服家人劝阻、谢绝社区领导的照顾,主动放弃休息,加入抗疫队伍,为守护居民的健康冲在抗疫最前面。

当好排查员:“不错一门,不漏一人”

为摸清网格内“三类人员”底数,__拖着虚弱的身子一个楼栋一个楼栋的查,一家一户的访,坚持格不漏居、居不漏户、户不漏人,不错一门,不漏一人。累了就叉叉腰,疼了就扶着墙喘口气,由于刚做完手术身体还没恢复好,每爬一个单元,她都会累得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春节以来,__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600余份,倡议书350余份,入户走访1230户、登记信息1500余条。

当好宣传员:“相信政府不传谣,共克时艰病毒消”

为提醒网格内居民认真做好防护,不走亲访友、不聚餐、不群集,主动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有效阻断疫情的发生和传播。__走街串巷宣传抗疫常识,发放倡议书、张贴海报。为便于群众接受,她创新“脱口秀式”方言,劝导通俗易懂提高防范意识。“疫区返城不瞒报,配合查验少不了;不去聚会凑热闹,网络问候心意到;洗手通风很重要,出门务必戴口罩;相信政府不传谣,共克时艰病毒消!”在小区入口处,__一边发着宣传单,一边用小喇叭喊着自己编写的防疫顺口溜。重复的话语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坚持着,每天的连轴转,__的嗓子早已沙哑。

由于身体虚弱加上长时间没得到休息,2月29日正在大门口宣传的__,突然晕倒在地。“毛大姐,你先回家休息休息!这里有我们呢”,身边的“战友”心疼地说,__却摆了摆手,轻描淡写:“不要紧,我的身体,我清楚。”

当好劝导员:“向我看齐,对我监督”

“大家注意了,新型肺炎传染性很强,保护好自己,千万别出门串亲戚,不必要的聚餐就不要聚了,现在我们老百姓保护好自己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啊……”__通过小喇叭一遍遍的宣传。

为了说服居民,她打出 “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口号,率先要求自己的家人取消拜年、走亲访友等传统礼俗活动。在她的宣传下小区2300余户家庭取消上述各类活动;3家棋牌室、网吧、浴室、KTV等暂停营业;延期办理或取消婚事、喜事1家,简办丧事1家,劝退各类酒席、聚餐类达20余桌。

当好服务员:“若有需要,一呼就到”

疫情无情人有情。为保障居家隔离居民日常生活,她主动承担起购买蔬菜、日用品、送餐上门等代办跑腿服务,居家隔离群众“若有需要,一呼就到”。

其实__的老公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夫妻俩各自奋战在抗疫一线,白天难得遇到一起。“早上出门孩子还没醒,晚上回家孩子已经睡了,20天来,陪孩子的时间不半天,我何常不想在家陪孩子吃一顿晚餐,可是抗疫处在关键阶段,我不能影响社区整体工作,等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再好好陪陪孩子。”__眼框湿润的说。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灾疫无情人有情,网格服务永不停。__拖着虚弱的身子从温暖的家庭走到了严寒的网格内,走街串巷,深入群众家中,宣传疫情防范知识,摸排疫区返乡人员,劝返群众不要外出聚集。在这场“战疫”中,她总是冲在第一线,不退缩,不舍弃,守护着网格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__感言:作为网格员,我们扛起的是责任、安定的是民心。我坚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待春暖花开时,人们安心走上街头,相互问候、繁花与共终会来临!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心得体会篇6

“下一站,回_!”

现年36岁的_是_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引进人才,疫情爆发时,他正在山西老家探亲,但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面对医院的防疫号召,他赓即放弃休假,主动请战到发热门诊一线工作。面对年迈父母的担忧和劝阻,他义无反顾地说:“大家都在战斗,回去才能让我这颗心踏实下来”。

一回到工作岗位,门诊接诊、病房查房,参与专项培训、研讨、会诊,各项工作纷至沓来,他开始了连轴转,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经常加班到深夜。“我不怕累,也不怕苦,就怕我们的疏忽影响了病人的救治,”他揉了揉疲惫的双眼,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在疫情肆虐期间,老百姓难免恐慌,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医治患者身体上的病,还要治他们心理上的病”。为了让患者能够有更好的就医体检,整个就诊过程中,他都会以十足的耐心和爱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面对那些患有普通感冒的发热病人,他耐心细致地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及相关注意事项,劝慰病人不要过度焦虑和紧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消除他们的疑惑和顾虑。

遇到症状明显的疑似患者,他都会详细了解其流行病学史,并按照相关方案给患者进行血常规、胸部_光片等检查,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行咽拭子核酸检测。如果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就会建议患者进行居家隔离观察;如果有吃不准的情况,就会报请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成了他的“口头禅”。面对任务重、压力大的疫情防控形势,他没有退缩,以高度的责任心践行白衣天使的使命。

推荐访问: 心得体会 当代中国 世界 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心得体会 当代中国与世界感想 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的课程心得 让世界读懂中国心得体会 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心得体会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读后感2000字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心得体会 我与中国心得体会 论中国心得体会 20年后中国和世界读后感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