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且随时带在身上的五星红旗,和我们中国队的队友一起举起国旗,准备在宴会厅绕圈,并且不停地喊着“China!China!”还没绕完一圈就聚过来了很多人,他们一看到咱们的五星红旗都非常激动,过来说:“Can we take photo with your flag?”不一会,我们的五星红旗前就聚满了各色皮肤、各个地方的人。大家蹲在红旗前、站在红旗后,与我们的五星红旗合影,这让我的民族自豪感上升到了最高点!在五星红旗的照耀下,这场“中国风”在整个party上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直到party结束。期间还不时有一批一批的外国同学和我们一起高声大喊:“China!China!China!……”我们“中国”这个名字的确是越来越国际化了。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国参赛选手、云南师范附中张子杰,2008年5月11日,美国亚特兰大现场报道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是全球最大、最全面、最高级别的面向初三至高三中学生的科学竞赛,被称作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看完张子杰的这段博客,我激动了很久很久。就在这个初夏,23名中国少年带着17个项目远征美国,参加了为期6天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最终,12个项目取得了14个奖项,这是中国代表队自2004年以来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发现身边的科学
今年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举办地选在了位于美国东南部的亚特兰大,这座1996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在美国东部时间(比北京时间慢12小时,如无特殊注明,则均为美国东部时间)5月11日到16日期间也迎来了来自本届奥运会主办国中国的代表队。
翻开中国队参赛项目的列表,《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生物相容的氧化锆纳米粉体:可扩展的医用牙科高级材料合成》、《外壳同向多涡旋地磁场成因模式的提出与实验研究》……不少稀奇古怪的名称就连我这个已离开大学很多年的人也被搞得云里雾里的。
负责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英特尔公司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向我解释道:“这些项目名称看似深奥,但其实都来自于孩子们对身边问题的发现和探索。例如同时夺得材料科学与生物工程学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就是厦门双十中学的方兴在上学经过地下通道,感觉不通风,气味难闻的时候想到的。而《生物相容的氧化锆纳米粉体:可扩展的先进牙科材料合成方法》是北京汇文中学的杨奕因为做了牙齿正畸,感觉不是很舒服而想到的。”发现身边的科学,解决实际问题是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核心宗旨,所以每年进入决赛的选手项目都非常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在被采访的队员中,5月11日晚举行的徽章交换活动被他们一致评价为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最印象深刻的活动。“去美国之前,领队老师嘱咐我们每个人要带大概200个徽章。我带了校徽、福娃纪念章、中国结等,可是到那里发现还是带少了”邱军说。这是他这次美国之行最遗憾的地方。
这是一个no adult的party,“Hi,I"m from China,where are you from?”是他们通用的开场白,当听到我们的选手来自中国时,对方无论男女,无论肤色,都会很excited地说“Oh!Cool!Great place!”这也让中国队成为当晚最受欢迎的团体。随后他们拿出五星红旗,上演了文章开始的那令人难忘的一幕……
感动瞬间TOP2——
代表中国拿大奖
直到现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颁奖情景还能在方兴的脑海中放电影般地重现,一切就如同发生在昨天。尽管去美国之前,无论是领队老师,还是自己的导师、家人,都告诉方兴:心态要放平和。因为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选手,1200多个项目,所以即便拿不到奖也不要背包袱。可15日颁出的所有单项奖没有一个落在方兴身上,却也让他心情有些低落。
激动又焦虑着,方兴迎来了16日。这是本次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最后一天,大奖将在这一天颁出。“大奖是从四等奖开始颁,从那时,我的心跳就一直很快。我的手一直和另一个队友的握在一起,特别紧张,就那样一直等。主持人念的顺序是先说国别,之后是省市地区,最后是姓名。每次他说出China,我们中国代表队都会沸腾,你都不管得奖的人是不是你自己了。包括念到台湾和香港代表队,我们都超激动,国旗拿在手里拼命摇。终于等到一等奖的时候,念到了我的名字,那种心情是不可名状的。我站在台上,旁边有个国外的同学,他从头抖到尾,很激动。”
“特等奖是从一等奖中抽出的,当时台上只有我一个是中国的,讲到这里,方兴的语速慢了下来,“终于,我听到了‘China’,我第一个动作就是向我们中国代表队所在的方向挥手,我看到他们比我还激动,很多人都哭了。因为在那样一个国际舞台上,我们代表的是祖国……”有太多人哭了,队友得奖,台下同队的队员却哭得比谁都大声。“那时,你一眼看过去,就能看出哪个国家是团结的,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感动瞬间TOP3——
身在异乡,心系灾区
就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开始不久,北京时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惊动了全世界。“美国东部时间12号早上吃早饭的时候,听几个四川队友说地震了。开始没想到会那么大,后来知道了情况,很震惊、很痛心”,邱军说,“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得奖,一定要把奖金捐出去!”
尽管条件有限,队员们还是会在休息时间尽可能多地通过短信、电视,获得国内地震的消息。方兴除从双十中学奖励的10000元人民币奖金中捐出了5000元外,等拿到大奖赛的8000美元奖金后,也将以第一时间捐献。邱军捐出了2500美元奖金。吴俊宏、郭阳、余思思、熊维希、杨金铭、余浩远等获奖和未获奖的队员也都尽自己所能,为灾区献上了爱心。
英特尔教育部门评价本次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最感人的事是英特尔基金会主席Brenda Musilli女士在5月16日的颁奖典礼上,特意安排了为四川地震灾区遇难人民集体默哀一分钟的哀悼仪式。“这让我们看到全世界人民对中国人的尊重。”他说。
感动瞬间TOP4——
大赛好得让人出于意料
如果说前面三大感动瞬间都来自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那么除此以外,让中国队员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大赛本身。“与之前参加的市级、省级和全国的比赛相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已经超越了一个竞赛,而是更注重交流。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好得让我出于意料……”邱军说。方兴补充道:“有非常多的晚会,非常多的活动,来让各个国家的队员互相交流。不仅是科学项目,还包括交流彼此的文化、习惯。”他形容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活动“太棒了”,简直是“完美”!
大会安排了选手们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交流活动,包括听诺贝尔奖获得者做报告、与他们共进晚餐以及提问等环节。杨奕告诉我他的体会:“他们从事的项目在获奖之前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他们完全是本着对科学的追求而不是希冀获得某种奖励。他们最终成功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站在此上自夸,而是继续很谦虚地生活。”
方兴还告诉我,尽管和之前的全国比赛一样,展台完全要由队员自己来布置。但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主办方却精心地设立了一个服务组织,“无论你是要借工具,还是问问题,或是委托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全力帮你解决。另外,大会还组织了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在答辩环节为我们做翻译。”
感动瞬间TOP5——
困难就是用来被克服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国际舞台上辉煌的背后,每一位队员在项目上都倾注了一两年的心血。“经过市赛、省赛、全国比赛,每个环节,专家评委们都为我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这个项目也是经过好几次改进才到今天这个样子的。”每位选手都经历了不少困难。
曾让方兴困惑了很久的是,尽管他已经从理论上得出了让地下通道通风情况改善的方案,并依此做出了模型,可如何在实践中,让这种改变能看得见呢?毕竟空气的流向是肉眼不可见的。为此他试过好几种方法,最后在评委的启发下,选择了医务室做口腔治疗的喷雾器,用喷出的水滴来验证。而邱军的困难则来自不知道为什么安装在模型飞机上的GPS和网桥总是不能同时工作,后来经过很久才发现原来是两者的频率有干扰。
担任此次大赛中国代表团领队,来自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王延祜主任总结说:“在此次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中国代表队的队员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我觉得这反映出我们国家现在重视科学教育,重视民族创新。因为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科技方向,民族的未来。”
推荐访问: 世界杯 飘扬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