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发展乡村旅游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发展乡村旅游心得体会范文
最近,本人通过在市委党校学习,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也更加开阔, 特别是《现代领导战略思维》一书,对我启发很大,受益匪浅。作为一名 年轻的乡镇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任职一届,造福一方”的信心和决心, 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胆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 地方经济,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从战略的高度,超前思维,找准新的发 展路子,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__创建__省旅游名镇工作实际, 我就如何大力发展现代乡村旅游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 平的日益提高,乡村旅游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城市现代人 开始由传统的名胜古迹与山水风光旅游转向回归自然、反璞归真、放松身 心、愉悦精神的乡村休闲旅游。“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 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已成为当今旅游一大时尚。而发展乡村旅 游是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因此,__ 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打造文明新村, 创建旅游名镇。
一、__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__,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和__平原一个勃然兴起的水乡旅游名镇,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与众不同的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得 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区位优越的地理环境,具有极大的发展优势和美好的 开发前景。
1、文化底蕴深厚。__1500 年悠久的历史遗存着灿烂的文化瑰宝,留 下了丰富深厚的人文文化、风水独具的地理文化、风韵神秘的宗教文化、
风情浓郁的民俗文化、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格奇异的建筑文化等六大 文化遗产。这里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既是民俗文化活动的聚集 地,又是宗教文化的荟萃地,不仅集回、汉、满、蒙古与土家等
;取消乡村旅游项目创办过程中的所有行政性收费,根据有关政策可 对从事乡村旅游项目经营的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
四是要招商引资,强力推进。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是主体,招商引资 是关键。因此应采取农民自主改造兴建与招引老板统一开发相结合,即在 规划区内,由政府统一征用土地,招引老板投资兴建一批造型美观、经济 实用的农家小院,形成社区,对外出售或出租,农民优先购买或租用,自 主经营。对有实力、善经营的老板,鼓励其投资兴建较高档次、设施齐全 的休闲农庄,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游客,增强__乡村旅游的品位。
为学习借鉴台湾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经验,省旅游局应台湾乡村旅游协 会的邀请,组织“乡游台湾”交流团 21 人,于 9 月 26 日至 10 月 3 日, 赴台湾考察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台湾发达而成熟的乡村旅游经验,对促进 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台湾,乡村旅游一般称为观光农业或休闲农业。目前,台湾乡村旅 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共开放乡村旅游点(休闲农场)3700 余处,其中,有 休闲农场 1244 家、民宿 1856 家、休闲农渔园区超过 300 处、观光果园 385 处,台湾近几年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 4000 多万人次,既丰富了市民 的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台湾农村的 土地大幅度增值,因为有很多游客往来,农产品完全可以地产地销。随着 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的休闲农场也吸引了众多个人游游客前 往参观、体验。据介绍,台湾的休闲农场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游客的动手体
验,游客可以亲手去农场里采摘蔬菜、水果,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本次 交流团重点考察了头城农尝池上米乡休闲农业区、石棹民宿、阿里山茶区 和大湖酒庄等景点,这些景点基本反映了目前台湾乡村旅游现状。
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台湾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以农业为基础,依靠农业的积累支持 工业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腾飞。随着岛内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台湾 农业至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出现明显的停滞、萎缩状态,农业在国民生 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迅速减少,并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规模过孝农民 收入偏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 台湾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于是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主 要特征的乡村旅游在台湾逐步兴起。
20 世纪 70 年代末,台湾开始出现通过开放成熟期的果园,使之成为 既可让游客观赏美景,又能让游客采摘、品尝、购买新鲜水果的观光农园。
随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花园、牧尝渔场相继向游客开放。80 年 代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90 年代初,由农户提 供土地供市民参与耕种的市民农园开始在台北出现。1999 年 9 月 21 日台 湾发生大地震,对乡村民居破坏极大,台湾结合灾后重建工程,采取资金 补贴方式,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旅游,这也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水 岭。为了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1983 年台湾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 范计划》,1999 年出台《休闲农业发展办法》,2001 年出台《民宿旅游 管理办法》,使乡村旅游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
三、台湾乡村旅游景点种类
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农业公园。指按照共同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农尝农产品消费 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如大湖酒庄,将草莓园景观的观 赏,草莓的采摘、制品如草莓酒、草莓果汁、草莓冰淇淋、草莓大餐等, 与草莓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以及与季节、庆典等 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以草莓为主体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仅提高了景区综合 竞争力,还成为吸引客源的一大亮点。
二是教育农常是农业多元化发展后衍生出来的体系之一,是兼顾农业 生产与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如埔里台一生态教育休闲农园,面积 50 公顷,园内有庞大的蝴蝶园、昆虫生态园、水上花园餐厅、花屋、光 合广尝仙人掌生态区、押花生活馆等休闲观光区、生态区、体验区、民宿 区,可供游客在休闲观光、体验中学习了解花卉、苗木、昆虫等相关知识。
同时,园区内还配套建设有民宿屋以及大、中、小型会议室,配套设施齐 全,服务功能完善,是商务、休闲、度假的好场所。
三是休闲农常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种植区。农场内提供的休闲 活动内容,一般包括田园风景观赏、农业体验、童玩活动、自然生态解说、 垂钓等。如头城农常头城农场位于宜兰县头城镇更新路,倚山面海,面积 约 100 公顷,其中约有 50 余公顷是桂竹林,另外还种有马拉巴栗、茶花、 龙柏、枫香、山樱等林木,农场内有平溪、桃子林溪以及当地人俗称的 “大溪”等三条溪流,农场内以农舍为主体民宅活动区则是农场的大本营, 提供住宿餐饮,露营区和鱼池也供游客野营、野炊及垂钓。
四是民宿农庄。民宿是台湾住宿业中的一种,我们内地称为“农家 乐”。台湾民宿有独特的性质,比如独特的建设造型和气质、主人的亲和 力和精致舒适的房间布置,以及纯粹田园式的居住环境,乡村美味餐点, 使其成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到台湾住民宿,是为了纯粹体验民宿而
不是到该地区专门观光。台湾民宿为游客提供了与大自然对话的窗口,使 久居都市的人们能够在这里接受大自然环境的洗礼、观察自然景象、倾听 蛙鸣鸟唱。
四、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经验
一是政策大力支持。台湾为规范发展休闲农业,专门制定了《休闲农 业辅导办法》,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
二是布局规划合理。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 务业的新产业。台湾的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如彰化、云林、台南、 高雄、屏东等。台湾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一般由当地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从而能够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台湾主要规划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 业区”的发展模式,并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筹建步行道, 与民宿、观光农园结合,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产业转型旅游业。
三是创新经营管理。首先,由协会或农会统一建设相关网站,方便游 客获取信息。台湾的休闲农业网站,主要内容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 游区地图、旅游线路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订房、订 门票服务等内容。通过这些信息,游客真是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 掌”。其次,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同一地方的联合。台湾游相当一部分休 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分工合作,实现了观光、 休闲、体验、教育、住宿、餐饮和娱乐的综合发展。这比起许多所谓的乡 村旅游中的小而全,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活动,有很大的进步,尤其 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第三,产品经营多样化,有形产品 与无形产品相结合。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有奇 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景消费”的产品,这也是休闲农业吸引众多 游客眼球之处。
五、几点启示
一是与生态结合,顺势发展。在台湾考察 10 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几 乎没有发现一处豪华建筑,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较多的都利用现存的农业 生产用房、棚舍等相关设施。设施配置兼顾农业生产和旅游需要双重功能, 人为造景较少,但却都经过精心设计,给人一种自然、朴质、整洁、卫生、 花钱不多的感觉。游人在景点就会产生一种置身于清新、安静、优美环境 之中的感受,体会到原生态的乡村环境的震慑力和吸引力,这是乡村旅游 生命力的真正所在。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借鉴台湾的发展模式, 避免过多的人为造作景观。
二是与农户结合,引导发展。台湾乡村旅游项目一般都有当地农民自 己出资建设,很少有外来企业介入。但农民出资建设景点,一般都通过协 会、农会及农民合作社组织进行。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 为拓展农业功能,争取农业叠加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台湾乡村旅 游协会理事长、暨南大学休闲管理系主任郑建雄教授认为,无论是乡村体 验,还是生态体验,都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主题,但核心是为农业增收、 为农民增收服务。
文章编辑:杨泽厚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依托,农旅结合、以农为 主、强农兴旅的新业态。它的生态、旅游、创收、辐射等基本功能有助于 促进城乡一体化,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镇域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 年 4 月,我省出台了《江西省乡村旅游发 展规划(2022-2022)》,对今后五年内的乡村旅游进行了细致规划。为更 好地推进太平特色小镇建设,我镇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及农村第三产业,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经验。
一、太平镇基本现状
太平镇地处南昌市西北部,位于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和梅岭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腹地。距南昌市区 22 公里,地域面积 47.7 平方公里(其中集镇 面积 4.57 平方公里),人口总数 11496 人,其中农业人口 10694 人,耕地 面积人均不足 1 亩。全镇辖 6 个行政村,3 个垦殖分场,1 个街道社区居 委会。太平镇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境内有南 昌之巅----海拔 841 米的洗药湖,有国家 4A 级狮子峰景区,有翠竹飞瀑 的神龙潭景区等十余处风景名胜,景点引人入胜,自然景观让人留恋往返。
二、太平镇发展乡村旅游情况
(一)环境打造成效显著。成立集镇管理办公室,对集镇环境卫生、车 辆停放、港道清理等进行长效管理。继续巩固太洗公路、蛟万公路沿线通 道“五化”改造提升效果,对沿线管线、村庄等环境进行进一步提升,实 现垃圾下山全覆盖,镇村环境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投入 7 万元成立了一支 10 人的公路环境管理队伍,对全镇 50 余公里镇村公路的 环境卫生进行长效管理。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强集镇、村、分场和 旅游公路沿线卫生保洁,实现垃圾下山全覆盖。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全镇 连续 11 年实现无火警无火灾。2022 年底,我镇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 级生态乡镇”称号。
(三)产业培育初见成效。我镇按照建设“生态文化休闲重镇”的工作 思路,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严格保护,先后引进了以培育精品特 色文化休闲产业市场为重点的文化艺术产业街区——心街;南昌市唯一一 家以客家文化为背景,集餐饮、住宿、会务、娱乐为一体的客家文化产业 园——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集葡萄酒窖藏、酒文化展示销售、旅游观光 为一体的红酒文化园——美堡(国际)葡萄酒庄;集度假、会务、婚影、居
住为一体的欧式度假中心——恒茂森林-海;集休闲、度假、酒店为一体的 全国连锁生态木屋度假区——逸景营地度假酒店;集采茶、赏茶、制茶、 品茶为一体的茶文化体验区——茗茶观光园等 10 多个大型生态旅游休闲 项目落户,并投产经营。成功打造了以南源农家乐、湾头农家乐、泮溪农 家乐、梓木坑农家乐等“四朵”金花为代表的乡村农家庭院式农家土菜、 农家客栈旅游精品线路。
三、太平镇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太平镇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探索了一条由单一的特色 农业生产向生态游发展的成功之路,但是太平镇休闲观光农业总体上仍处 于起步阶段,总量、规模、形式等都很有限,相关的组织、管理、服务、 宣传都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资金投入渠道不畅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投资巨大,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充 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或个体前来投资兴建。但由于我镇位于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和梅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腹地,受景区规划限制;同 时,观光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前来投资的企业或个 体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兴建进程缓慢。
(二)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
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职业素质、职业技能 水平和服务理念都亟待提高。作为“农家乐”经营服务的主要内容,“农 家饭”基本都是由农户的主妇掌勺,提供餐饮服务的服务员也都是子女或 亲戚。他们都是当地的村民,不懂如何为城里来的客人提供满意周到的服 务,只能依靠淳朴的心态和憨厚的气质得到游客的理解和谅解。提高“农
家乐”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是当前最急需、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之 一。
(三)乡村旅游同质化发展
由于乡村旅游在我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都是农民根据市场需求 自发兴起和经营的“农家乐”,发展有很大的盲目性。以我镇合水分场为 例,由于距离太平集镇较近,而且村庄四周山水环绕、风景秀美,具备发 展“农家乐”的良好条件,目前已经开办“农家乐”30 多家。但功能雷 同,定位单一,都只能提供吃农家饭、棋牌等简单的服务,没有各自独有 的特色农家菜、招牌菜,参与式的乡村旅游产品未开发出来,吃、注行、 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没有很好地融合发展、延长我镇乡村旅游产业链。
(四)旅游人才资源匮乏
近几年,太平镇大力统筹镇村联动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 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迅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与旅游经营管 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矛盾逐渐凸显:一是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 不知道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延长游客在乡村的停留时间来增加收入;二 是疏于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不高,或是有热情但服务技能欠缺, 低水平的服务带来的往往是低收入的回报。
四、太平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统筹发展规划,明确出发点。一是坚持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太平镇位于梅岭国家森 林公园和梅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腹地,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十分丰 富。同时,“一核两轴四片区”的城镇空间定位,为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逐 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矗二是坚持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特色小镇
建设、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同时,以特色产业为 依托,打造仟荷湾、南源、泮溪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特色乡村。
如仟荷湾和南源,是南昌市两个“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通过小城镇的 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基础上,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打 造生态新村,建设南溪、枫林等具有湾里田园风光、乡村旅游特色的新农 村。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按照“广栽树、多种花、不露土”的要求, 在整体建设上,突出不破坏山水风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理念;在特色打 造上,突出开发绿色旅游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太平的思路;在资源整合上, 突出生态优先,加强生态建设。
(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把握着重点。一是改造提升太平心街。着重 调整心街业态,将心街整体打包给有实力的公司运作,在心街附近建设一 处占地面积为 1500 平方米左右的啤酒文化广常把心街打造成为南昌市文 化艺术街区的新地标,把太平集镇打造成具有欧洲品位的特色小镇。二是 抓好环境提升工程。巩固蛟万公路、太洗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启 动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工程。启动旅游公路沿线林相改造工程。加强对泮 溪油菜花、湾头荷花的管理,并在南源太平湖项目种植向日葵园,形成春 看油菜花、夏赏荷花、秋揽红叶、冬观冰凌的景色。三是综合改造旅游基 础设施。对心街周边的管网、港道、人行道板及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升级, 争取修建太平镇团山村虹河谷至洗药湖(全程 5.3 公里)、太平镇团山村梓 木坑至二 0 八高地(全程 6.7 公里)登山游步道。建设占地 1000 平方米的 团山生态停车常四是加快旅游配套项目建设:紧抓在建项目进度。采取主 要领导挂帅,副职分包,明确节点、责任,细化任务的工作机制,加快推 进罗马假日、千百味森林酒店、美堡酒庄、灵芝生态园、水韵琴湾等项目; 优化在办项目服务。做好花海度假村、江中玫瑰城堡、太平湖等项目的开 工手续办理工作;跟踪在谈项目。对海航珺唐度假酒店、亚龙四季旱雪尝
户外极限运动基地、赣电集团项目、宁波北仑港物流公司等意向性项目加 紧跟进,加强沟通协调,争取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同时。配合 做好神龙潭景区创 4A 相关工作。
(三)扶持特色产业,找准切入点。一是做优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用好 省委、省政府“旅游强时政策,以心街为龙头核心,做好心街业态调整提 升工作,并配合开展各类旅游主题活动,实现季季有节庆,月月有活动。
二是做大农家乐产业。借南源、湾头两村打造“五位一体”之势,大力发 展农家乐、庭院式农家客栈,重点培育农家乐示范户,做到“文化、绿化、 洁化、口味、趣味、品味”六进农家,提升农家乐的消费档次,逐步向精 品化发展。并充分利用各村资源,逐步把农家乐产业推向南溪、枫林等处。
三是做强生态种养产业。推进南源果蔬采摘园、南溪枇杷园、雷竹产业园、 开心农尝合水灵芝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形成龙头、品牌,带动全镇高山种 养产业的发展。
(四)突出宣传推介,抓好着力点。全方位推介我镇休闲观光工程,除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外,建议由各级主管旅游 部门给予具体指导,帮助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在更高层上提升形象、提 升吸引力。我们已更新镇域内显要位置的大型广告宣传牌,更换成具有太 平地方特色的旅游内容。同时,希望各级主管部门能够在加强业务指导的 基础上,帮助积极争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会入股,弥补投资不足的突 出问题。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给都市人带来了相应的心理压力,而青山、绿水、 蓝天和清新的空气对都市人有着巨大吸引力。太平镇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可以满足都市人释放压力的需求,只要我们合理引导、积极支持、规范管 理,太平镇乡村旅游必将呈现燎原之势,蓬勃地发展起来。
一出梅就进入了高温天气,连着近 10 天的 38 度白晃晃的日光照得窗 外的树木都蔫蔫得耷拉着脑袋。朋友们碰面躲进武康路上隐在弄堂里的清 凉的“CoffeeTree”,聊的话题就是度假。欧洲地中海一带看来是大家的 首选。刚刚从希腊回来的 May 晒成了一身浅浅的古铜色,泛着一层淡淡的 光泽,像是杯中冰冻的卡布其诺,让人有种想啜一口的冲动。曾经在网上 看到一对小夫妻积攒了几年的钱为的是一圆希腊之梦,那蓝天白云下蔚蓝 宁静的大海衬着山坡上白色的圆顶房子,就像童话中远离红尘的梦幻国度。
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我都去过了,唯独希腊就像珍藏在心中的一方圣地,要 留待与 Mr.Right 的浪漫之行。
去年夏天与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法国。夏天的巴黎成了游客的天下,城 里的人已早早计划好了夏天度假的计划,一到七月就开始往外撤,只要看 看沿香榭丽舍大道周边一带的高级公寓紧闭的百叶窗就知道了。如果你在 国内订一辆保时捷或者宝马,想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到郊外撒个野,就得 赶在 4、5 月份下单,否则就只能等到年底了,因为 7、8 月份欧洲的工厂 都关门休市。在欧洲夏天度假并不是贵族的专利,从有钱人到平民百姓都 各有各的去处,各有各的玩法。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山区,从嘎纳到蒙特 卡罗的蔚蓝海岸一带,以及纯净的阿尔卑斯山,都是巴黎人度假的好去处。
在国外度假,除了陌生而新鲜的环境和氛围让人兴奋,最重要的就是 享受当地的美食、美酒和风土人情,法国当然更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巴 黎米其林三星的餐厅,左岸的路边咖啡馆,还是南部乡村镇上的小餐馆, 都不会让你失望,再配上淳厚的红酒,让我在食指大开的同时满脑子想的 就是留下来待上个一年半载,尝尽所有的美味和佳酿。
离开巴黎坐火车南下去我的法国朋友在中南部一个小镇的避暑庄园。
小城镇的火车站就比较简陋了,只能提着沉重的行李上下台阶,把我们同
行的一位男士的腰也闪了。过了几天地道的法国乡下的生活,晚饭后在朋 友的几公顷大庄园里散步,抬头仰望星空,与上海夏夜一样璀璨,但更加 的宁静和悠远。
从庄园开车去波尔多只要一个多小时,一路上看法国乡村的田园风光, 整齐的田野,郁郁葱葱的山丘,蜿蜒的小路,偶尔穿过的一些小镇那家家 户户窗口怒放的小花,心里满是朝圣的感觉,大凡第一次去波尔多的红酒 爱好者们都会有这种心情。我们去了波尔多三大著名产酒区之一的 SaintEmillion。第一个去的酒庄属于那种 boutique 型的。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县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政府、群 众积极性高涨,民间工商资本参与踊跃,在全县层面上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规划滞后、配套设施不全、季节性强、特色难以 突出、低水平竞争突出、服务水平低下、卫生隐患较多、周边环境恶劣等。
为此,我们要: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放到解决 “三农”、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县、镇、村各级政府领导 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必须高度统一,努力挖掘本地乡村资源。
规划先导,有序发展。一方面,必须倾听专家的建议意见,开发出切 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按规划要求,滚动推进,从而极大地提高 乡村旅游建设效益,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我县乡村旅游特 色,确保产品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出台政策,扶持发展。在乡村旅游起步阶段,确保与体现政府的投入 主导作用,形成相配套的战略与信贷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少量 的建设用地,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少量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流转机 制。同时,依据我县实际,完善土地与产权的配套政策,形成资产,解决
以资产向银行进行抵押信贷的问题,从而建立自身造血机制。建立考核、 奖励政策;形成全社会主流舆论导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切实为镇、村 级和工商业主参与建设提供技术要素支撑。
汇聚资源,集中突破。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困难的是启动阶段的投入问 题,精心选择目标,汇聚全社会资源,集中一点,重点突破,就能释放出 无限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注重品牌,形成特色。我县乡村旅游的特色切入点要放在水乡、田园 上,要做足水的文章,做好田园风光的营造。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切忌 单凭个人好恶,随意设置与取舍,要多做市场调研、多听专家意见、多注 重保留自身特色。西塘古镇能吸引众多眼球的主要要素是河道纵横、明清 建筑连片,如果全部是现代化的居民小区,也就失去了古镇特色,也形成 不了今天的市场。
注重菜肴,配套礼品。为“农家乐”经营户进行免费培训,组织力量 开发品牌菜肴。我县先后举行过河鲜美食节与渔文化节十大金牌菜肴评选 活动,对乡村旅游的菜肴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应多举办此类活动, 而且着眼点要土、特,依托我县现有的菜肴资源,搜集有地方特色的家常 菜,最终形成具有吴根越角的江南水乡气息特色的品牌菜肴。乡村旅游的 另一个节目是购物,虽然我县有众多的农副产品,且均有携带方便的礼盒 装,但特色不足、品牌不响、农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还得进一步提升。
锁定市场,总体营销。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户或工商业主,在启动初 期,由于受个人素质、理念及财力等制约,一般主动营销的行为较少,大 多靠客人的口碑传播。因此,主管部门应承担起协调组织的职能,把全县 的乡村旅游产品整体打包促销,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品牌效应。如果行业达 到一定规模可考虑建立县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协会自理、自律进入市场。
正确导向,延伸经营。在工商业主建设的乡村旅游点上,农民除了土 地租金收益外,自身只是一个打工者,加上自种自收农产品的附加收益, 客观上讲农民是增收了,但未能最大化地享受发展成果。为此,引导乡村 旅游发展一定要坚持政府与个体工商业主并进的建设策略。还要关注要素 支撑并进,努力在农家住宿、农产品购物、农家娱乐活动参与等环节上延 伸经营,提供服务,实现多点效益并举的目标。
配套服务,完善设施。乡村旅游在发展进程中,消防、卫生、工商、 农经、公安等职能部门要主动介入管理,从实际出发提出各类标准要求, 努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针对我国的休假制 度调整,短线旅游不断升温的现状,交通方面尽早与上海协商,努力把__ 公交与上海公交网络贯通。同时,须尽早完成标牌、标识、旅游咨询中心 等配套设施建设,从方方面面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关系党的“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全县上下必须齐心协力,接轨上海,依托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客源群体,努 力做大做强我县乡村旅游品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 提供新的广阔天地。
走进乡村,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异国之行,欧洲风情,回味无 穷……“今后如果时间允许,我一定还会带着家人来佳木斯游玩。”回忆 起近一个月的佳木斯旅游,从福建远道而来的郭先生记忆深刻,意犹未尽。
看山、看水、看景,本土、乡风、异域。走进夏季的佳木斯,频频闪现的 佳木斯旅游亮点,为“三江明珠”平添了一抹迷人的色彩。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的旅游新型产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 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
业,即可以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资源,发展城郊生态旅游,又可以 实现城市和乡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
为了促使这项新型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市旅游部门不断探索, 在对我市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基础情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于今年 5 月 18 日,将富锦市大姑娘沟休闲度假山庄有限公司、同江市同江镇新光鲜 族村生态边境旅游园、农家乐、桦南县大八浪乡铁山村阳光瓜菜农业旅游 区、桦川县星火民族风情园、汤原县腰营林场、汤原县汤旺乡乡村旅游示 范点、汤原县绿野仙舟度假村、郊区敖其镇赫哲新村、东风区西太平村葡 萄采摘园、佳南实验农场都市绿色农业公园十家单位列为我市首批乡村旅 游示范点。截至目前,被列为首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的 10 家乡村旅游点共 接待旅游人数 27.92 万人次,经济收入达到 2494 万元。
随着近两年佳木斯与周边地市旅游合作交流的加深,开发旅游产品, 进行区域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的整合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 市旅游局在丰富和完善传统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独特的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省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积极与伊春市、鹤岗市、双鸭山市、 鸡西市、七台河市、抚远县、省农垦总局相关管理局、合江林管局进行沟 通协调,成立了省东部区域旅游合作促销联盟,并签署了黑龙江省东部区 域旅游合作促销联盟协议,在加强东部地区 6 个城市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的 基础上,就旅游资源、信息和产品共享及为赴韩旅游人员搞好服务等方面 达成了共识。
在兄弟地市的通力合作下,市旅游局先后推出多条区域旅游精品线路, 旅游产品涵盖了佳木斯周边地市的全部优势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森林、湿 地、农业、界江为特色资源的旅游线路,其中包括佳木斯市区的华夏东极 旅游线路、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和环城休憩旅游线路等三条精品旅
游线路,以及包括蜂蜜山休闲养生游、安邦河湿地边境风情游、森林探秘 体验游、黑龙江界江游等 4 条线路在内的周边游线路,并结合我市赫哲族、 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居住集中的特点,推出民族风情游;结合我市自然保护 区多、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完善的特点,推出生态休闲游观光游。
在深入挖掘、完善地域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的同时,市旅游 局还结合我市的口岸优势,推出了界江观光游和出入境旅游等一系列独具 特色的旅游线路。其中,完成了佳木斯首尔国际航线的包机工作,自 1 月 10 日佳木斯首尔航线复航以来,共迎接进港游客 1864 人,向外送出游客 2347 人,进港人数上座率为 50%,出港人数上座率为 63%,其中,旅游团 队占出行人数的 29%,这不仅有力地支撑了航线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极大 地助推了我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ā 爰 ǚ 湿地、农业、界江为特色资源 的旅游线路,其中包括佳木斯市区的华夏东极旅游线路、森林生态休闲度 假旅游线路和环城休憩旅游线路等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及包括蜂蜜山休 闲养生游、安邦河湿地边境风情游、森林探秘体验游、黑龙江界江游等 4 条线路在内的周边游线路,并结合我市赫哲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居住集 中的特点,推出民族风情游;结合我市自然保护区多、国家森林公园建设 完善的特点,推出生态休闲游观光游。
在深入挖掘、完善地域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的同时,市旅游 局还结合我市的口岸优势,推出了界江观光游和出入境旅游等一系列独具 特色的旅游线路。其中,完成了佳木斯首尔国际航线的包机工作,自 1 月 10 日佳木斯首尔航线复航以来,共迎接进港游客 1864 人,向外送出游客 2347 人,进港人数上座率为 50%,出港人数上座率为 63%,其中,旅游团 队占出行人数的 29%,这不仅有力地支撑了航线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极大 地助推了我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推荐访问: 乡村旅游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乡村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