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变化。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政治教学;案例;效率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讲授为主,老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解释概念、阐明原理、归纳小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头昏脑涨,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成绩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记忆能力,最终的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导致学生知、行严重脱节。新《课程标准》提出“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作为主要素材,避免空洞说教,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悟提供基本的文本依据”。据此,案例教学应该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从本质上是理论联系实际,从操作上看主要是体验。它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 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和目标,做好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案例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 从生活中精选案例。精选案例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不是学习的目标,只能作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所以所选案例应贴近生活,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并且应该每个案例都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注重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真实、具体、生动的材料。有条件的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精选案例,不能生搬硬套。当然,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案例的主要来源还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得,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可操作性的原则来选择案例,同时要以正面案例为主。
2.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设计。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讲授法。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教学内容,使案例体现课本的理论,就好比是语文上的例证法。(2)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教师根据案例内容,提出讨论题,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得出结论,再由教师总结 。(3)体验法。就是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感受,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4)练习法。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以用来检测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呈现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选择合理的呈现方式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益,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案例呈现既可以在讲授之前,如在讲“自强”时,先举“桑兰的故事”,引入本课。也可以在讲完教学内容之后,引入案例,以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特点不同,呈现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文字、多媒体展示、情境模拟再现等形式出示案例,以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抓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 案例教学应达到的效果
案例教学能够创设良好、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用真实的典型吸引学生,使他们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讨论,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能力的能力大有裨益。其具体应该达到如下效果:
1. 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的虚拟主角,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教的重点在于讨论和交流。因此,学生要想在课堂上有所表现,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用以加深与同学的沟通,并在讨论、争论、辩论中说服对方。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或自设问题,或自编练习,或写小论文,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弱化理论与实际的距离。社会资源的利用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案例是社会现实的缩影,通过展现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扮演,以最快的速度,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4. 提高教学效率。案例教学采取以学生讨论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的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案例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参与性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实施案例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一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根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岚.给政治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强.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连云港市东海县马陵山中学)
推荐访问: 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