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互动合作,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和素质,对中职会计教学的模式、方法等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分析此教学理论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职会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运用;影响;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较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和开拓精神。中职会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会计记账、报账、算账,“有适应能力、专业水平、实践经验、良好品德的应用与技能型人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培养社会需求的普通会计人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逐渐淡薄,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业务技能也变得单一。中职会计主要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使学生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是中职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课题。
“建构主义”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内部新旧知识及经验交互作用,从而达到超越新知识又改造旧经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合作学习,对团队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启示,一个人的思维容易模式化,一个好的团队却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想法,而一个企业拥有好的团队才能成为一流的企业。同样,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能提高自主性,表现自我的欲望也易被挖掘。
在实际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创立真实的教学情境,如把会计工作中的账簿运用到教学情境中,这样对于“换页”“红笔使用条件”“隔行”“跳页”等内容,学生就会一目了然。显然,这种通过构建形成的新知识比传统教学获取知识的效果要好。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法”—“得出结论”—“知识迁移”,这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程序,这一教学理论能培养中职会计严谨、细心的职业习惯,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中职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与银行、审计、财政、税务、工商以及客户等打交道,接触面很广,教学中教授的社交意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播,但传播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塑造之后,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完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目标,对中职会计教学有重要影响。中职会计从事的是普通会计岗位,中职会计学生希望将来能从事会计行业,对于职专生来说,应该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着眼点,设计适合中职会计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还应突出互动式课堂的特征,采用模拟实验的教学方式,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就能用于实践,从而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中职会计教学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型初中级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评析案例,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互动式教学目的。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对个人情感的个性和多样性做了充分的考虑,模拟课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赋予了课程灵活的特性和开放的姿态,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但要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完全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这就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念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这一教学理论就难以实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运用这一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总之,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里,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和提升自己的各种素质。中职会计学生除努力学好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外,也要注重培养团队意识和互动能力,成为综合素质很高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德林.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财会通讯,2008(9).
[2]沈晓莉.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基础会计课教学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0(24).
推荐访问: 中职 理论 会计 建构主义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