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03 08:19:23 来源:网友投稿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 要]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很多理科生的重难点课程,由于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抽象复杂,学生难以掌握全部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将遇到很多困难。微课的教学方式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 键 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0-0105-0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论述生命科学的学科,课程内容十分繁杂,同时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人才,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难点及教学现状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现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课程内容常常涉及生物分子,这些概念多为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把握课程的框架体系,不能掌握课程的全部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将视频动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具象化,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使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课程知识印象更深,活跃了课堂气氛,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属于当代学界的先进领域,但是该教材具有滞后性,某些内容不能适应当代科技的发展。学校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教师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扩宽视野,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难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必须开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结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主导,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操作水平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教师必须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中解决学生的课程疑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增进师生的感情。为了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质量,学生在实验课结束后,必须提交实验总结报告。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力都体现在总结报告中,教师应及时批阅学生的总结报告,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由于实验课需要使用到专业仪器,所以学校必须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条件。另外,专业仪器价格费用较为昂贵,维修费用也不低,因此,教师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爱护专业仪器。学校还应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对专业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工作,从而保障仪器能够正常使用。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流程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进行多次细致的讲解及示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微课优势及其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微课优势

近年来,微课不断被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微课包括课程框架结构、教学视频、重要知识点等,且内容生动有趣,是良好的教学资源。微课多为网络在线播放,便于学生下载到手机上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微课资源,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收有用信息,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

教师在讲解十分复杂的生命科学原理时,应提前制作好视频动画,并且在微课最后设置课程提问。例如,教师在讲解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调控章节时,学生应提前观看相应的视频动画,在视频中自己探索重难点内容,最后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并将答案及时提交给教师。教师在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后,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问题,在课堂中详细讲解学生的疑问,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微课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微课视频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视频,微课视频时间不宜设置得过长,通常情况下,微课的视频时间低于20分钟,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单个传统的教学视频中,包含了很多知识点,学生在观看时,未能掌握所有内容。同时,传统的教学视频中缺少对应作业,学生无法了解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点,得不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也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微课视频满足了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微课视频的课程内容十分精准,一个视频中不会涉及过多的主题。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做好微课视频的字幕、图片等排版工作,增强视觉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下,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微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作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师,应该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点与有趣的视频内容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继红.二十一世纪医学院校中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设置的思考[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C],2010(8).

[2]刘湘新,苏建明,刘进解,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4).

作者简介:肖明贵,男(1968—),汉族,湖北孝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推荐访问: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 研究 教学中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