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03 08:21:4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是推动实验教学中心改革发展、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创建一流实验教学中心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滨州医学院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为例,通过分析中心师资队伍的组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案及对策。

关键词:实验中心;师资队伍;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15-02

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培养一名优秀的医学毕业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前提条件,而实践是必要条件,两者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医学人才,而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又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1]。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于2004年建立了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12年批准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面负责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及教学改革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识到要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关键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滨州医学院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中心师资队伍的组成现状

(一)中心构建

学校将原有的医学基础实验内容进行整合,成立了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5个实验教学平台,并与医学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医学生物技术、肿瘤分子生物学等2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强化实验室,生殖免疫重点实验室、脑中风重点实验室和耳科遗传病重点实验室等3个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以及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法医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相互依托。实现了多学科实验内容的交叉融合及相互衔接,初步建立了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二)中心实验队伍组成

中心设主任1名(正高级职称),全面负责中心的实验教学、管理建设等工作;设副主任3名(副高级以上职称),协助主任开展工作。各实验教学平台设主任或副主任1名,并配备3~5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具体负责本实验平台的运行和管理。中心教学主要由高职称、高学历、教学能力强、水平高的中心专职教师和教研室兼职教师担任主讲任务,主讲教师负责教学改革、教学实验室管理,也参与实验讲授与教学准备等工作。中心承担了全校25个专业的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教学专业多、教学任务重,年均实验教学工作量达128万人时数。

本中心专兼职教学人员81人,其中专职教学人员27人,兼职教学人员54人,平均年龄为41岁。教学人员中实验教师53人,实验技术人员28人。专业结构与层次组成相对合理,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6人,讲师34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47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6.5%。

二、中心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中心教学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实验教师队伍中缺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年轻高学历人才更倾向于科学研究,从事实验教学的较少。在实验技术人员中,年龄老化现象更为严重,各实验平台均出现中坚缺乏、后继乏人的不良现象,中心45岁以上的实验技术人员18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64.3%,且大部分为函授学历或专科以下学历。

2.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高校内普遍存在实验技术人员为教学辅助人员这一陈旧观念,认为对这类人员的学历层次不用太高,不直接参与教学,只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即可[2]。在这种观念下,实验技术人员得不到学校重视,也不提倡其参与过多的科研工作,地位待遇不能与教师等同。长此以往,使其牢骚满腹、自暴自弃,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

3.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技术人员岗位津贴与同级别教师不等同,业绩津贴与准备实验教学工作量不挂钩,干多干少都一样。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名额较少,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技术职务的晋升,并且最高只能晋升到高级实验室级别。招聘实验技术人员要求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以人事代理形式引进,不能解决编制问题。以上问题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近几年,中心各实验室新引进人员普遍具有年纪轻、学历高等特点,教学经验不足,实验技能欠缺,实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三、对策

针对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医学教育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中心向学校积极争取政策扶持。缩小同级别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间的待遇差距;允许实验技术人员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条件中减少教学科研业绩所占比例,加大其工作能力和平时表现比例;改善中心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解决人员编制问题。

2.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中心先后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职工在职攻读学位和外出研修暂行规定》、《青年教师实验室工作轮岗实施方案》、《青年教师实验技能考核办法》、《实验室整体工作考核办法》及《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在教师教学能力、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学历层次和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制订了相应的措施方案;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到相应学科实验室工作,参与中心建设与日常管理,进行实验准备、实验仪器管理、新型大型设备功能开发与利用、自制标本、切片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

3.青年教师到实验室轮岗。每个轮岗周期为1~2年,轮岗期间隶属关系属实验室,服从实验室主任管理,履行实验技术人员职责,但保留教师系列职称。通过实验室轮岗,有效改善了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结构不够合理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结构,增强了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实验队伍的建设发展增添了活力,开创了中心建设的新局面。中心目前已接收了7名青年教师到相应实验室进行轮岗。

4.中心鼓励教师赴医院开展临床实践。制定《青年教师赴医院临床实践制度》,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赴医院临床科室开展临床实践,学习常见病诊断与治疗、病历书写、常用诊疗操作技术、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及学术讲座等,广泛收集案例素材。进一步加强基础与基础学科的交叉,基础与临床教学内容的融合,使中心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各临床科室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中心已派出30余名教师赴我校附属医院及驻烟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5.发挥导师“传、帮、带”作用。近几年新引进的教师普遍具有年纪轻、学历高、思维活跃、专业理论基础好等特点,但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因此为每位青年教师设立一名导师,通过“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3]。

6.外出研修及举办系列培训、教研活动。外出研修及举办系列培训、教研活动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本着“以提升学历培养为基础、以强化科研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原则,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外出研修及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形式,改善其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及学术讲座论坛等;同时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展评、教案展评、教学观摩、集体备课公开观摩、教师授课技能比赛、教师说课比赛、教师微课比赛、教师实验技能比赛、临床应用解剖学技能比赛、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设计大赛及教学研究成果汇报会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授课能力。

7.建立监管考核机制。建立监管考核机制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不同层面开展教师岗位目标考核、实验技术人员岗位目标考核、轮岗教师岗位职责考核、教研室整体教学工作考核、实验室整体教学工作考核等,认真检查其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从而全面掌握实验教学队伍的素质状况;加强其绩效考核,公正评价其工作实绩,使考核成为奖励先进、推动后进的有力手段。考核必须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原则,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存入其业务档案,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津贴分配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4]。

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创新性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硬性基础条件;中心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其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更趋完善,为创新性医学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氛围并打下了必要的软件基础条件。今后应继续以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深入探索实验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钟杰,仇念文.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34-136.

[2]王琳琳,马金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296-298.

[3]王东,李伟彦.导师制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J].职业,2009,(26):36-37.

[4]缪世林.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与管理,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5):1-2.

推荐访问: 队伍建设 师资 现状及 实验教学 对策研究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