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一方案不仅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为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所一直沿用。
在核武器研究的进程中,郭永怀既是一线科学家,又是科研活动的组织者。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1963年,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陆续迁往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两弹”研制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寒气逼人,经常飞砂走石,最低温度可以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一年中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试验现场寂寞荒凉,寸草不生。由于缺氧所造成的头晕、胸闷、心悸、厌食,再加上营养跟不上,郭永怀和许多科研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往来于北京和青海之间,每次又会增加一次身体不适应,严重损害了健康。
1963年7月25日,美、苏、英签署了《禁止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这个条约十分明显,就是妄图阻止中国成为核国家。为此,党中央下达了更为明确的命令:做好一切准备,在1964年年内爆响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西北高原浩瀚的沙漠上,一声巨响,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炸响了!
当蘑菇云升腾之时,郭永怀和他的战友们无不欢呼雀跃!
1965年5月30日,周恩来和邓小平、贺龙等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郭永怀等参加第一、二次核武器实验的专家,并为他们设宴庆功……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党中央的关怀,使郭永怀等科学家们士气大振。紧接着,他们又投入了新一轮战斗中……
1965年9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对“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由于工作繁忙,郭永怀每天一大早便赶到现场,了解装配进展情况和系统联试结果,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研究处理。在将要进入正式试验阶段的那些日子里,郭永怀每天都要工作十几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其实,又何止是试验前后的那段时间是这样,从1964年首次核试验到1968年底的8次核试验,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郭永怀的大多数日子都是这样度过的。
在郭永怀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8年多时间里,从原子弹到氢弹装置再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郭永怀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又有谁能说得清楚!然而,郭永怀每当谈及这些时,挂在嘴边上的却是这样的话:“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在飞机失事前的最后一瞬间,他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身体夹住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
郭永怀身体瘦弱,长年的劳累使他不到半百便已双鬓斑白。他平时不苟言笑,总爱沉思。但他工作起来却精力超人。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有人劝他少跑一些,但他为了工作全然不顾。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可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来到了他倾注了4年心血的试验基地。
1968年12月4日,在研制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于是就让人抓紧时间联系飞机。然后,他匆忙从研制基地赶往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平衡,偏离了降落的跑道,歪歪斜斜地向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一头扎了下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机前舱碎裂,紧接着,火焰冲天而起……
前来迎接郭永怀的人们从惊骇中清醒过来后,急忙向出事现场飞奔过去。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只见他常穿的那件夹克服已被烧焦了大半,而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完整无损地夹在他俩胸前……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来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
中央领导震惊了,整个科技界震惊了!周恩来得知郭永怀牺牲的消息,顿时流下了眼泪。钱学森更是伤感不已地叹息:“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专家离开了人世!”
在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又一朵中华民族的蘑菇云状精神之花,为我们的这位英雄冲天怒放!
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只能为郭永怀举行了一个小型追悼会,但追悼会举办得非常隆重,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致悼词,钱学森、王淦昌等参加了追悼会……
同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1985年,郭永怀又被补授了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00年12月27日,在距郭永怀牺牲32周年的日子里,《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记者采写的题为《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共和国“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追记》的文章,以悼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题图为60年代的郭永怀)
(责任编辑:张文军)
推荐访问: 两弹 元勋 绝密 生命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