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读书,人生

读书,人生

时间:2022-03-06 08:26:30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V?i饨ky体会。一是要重视摘要、前言和结束语。对你不甚了解的新领域,前言几乎是最好的入门书。摘要和结束语常常会告诉你,你看的这篇论文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新结果。这些对理解论文很有帮助。二是怎么找参考文献,我的建议是,尽量找最新的,但不一定要细读它。如果你对该方向不太熟悉,可以从最新论文的参考文献中找到该方向的经典论文,不妨从这样的论文读起。

总之,精读、泛读都很重要。精读增加工具,泛读扩大视野。在科研工作中,两者缺一不可。

我在清华上学的时候,学校经常宣传“猎枪与干粮”的理论,意思是说学校要教给学生的是猎枪而不是干粮,干粮有吃完的一天,而猎枪会让你永远有饭吃。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在学校修一门课两门课,那是干粮,而自学能力则是猎枪。美国一位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说过:一个人年轻时懂了些什么无关紧要,只要懂得如何学习就够了(What one knows is in youth, of little moment,they know enough who know how to learn)。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老师介绍我们看过不少趣味数学或物理小册子。例如华罗庚的《从杨辉三角谈起》,吴文俊的《力学在几何学中的一些应用》,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等,不仅使我学到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这种能力让我受益终生。

我只上了一年零八个月大学,学的是焊接专业,数学只学过简单的微积分。“文革”十年,有两段时间,我自学了几门数学和物理课程,如北大的《复变函数》,周伯勋的《线性代数》,格列坚科的《概率论》,艾利斯哥尔兹的《变分法》,还有康帕涅茨的《理论物理》力学部分。自学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每道习题都做一遍。故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专业书籍,我把它改成“不做习题不读书”。

还有一点自己比较得意的是英语。我从初中到大学,一直学俄语,只是在“文革”中偷偷学了点英语,还曾因偷看《毛主席语录》英文版被人将大字报贴到宿舍门口。到考研时我虽然一天英语课都没上过,但居然考了80分,算比较高的分数了。这些自学的知识,使我能在“文革”结束后考上数学所的研究生。

我觉得自己一辈子得益于从中学开始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对“奥数”之类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很反感,深信“自己学会读书,学会吸收新知识”才是猎枪,是做学问的真功夫。

我在美国上学的时候,博士学位只有修课的要求:16门课,48学分,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我毕业时发了一篇期刊论文,一篇会议论文,按国内标准可能不够毕业。我还有同学毕业时一篇文章都没有发表过,却照样毕业。

我以为,从长远看,打好基础比发表几篇论文重要得多。我在美国读博士时修过的16门课让我终生受益无穷。做学问就像盖房子,打不好基础是盖不成高楼的。我招研究生,硕士期间就发表了一堆论文的学生一律不要。你该念书时不念书,就学会拼凑垃圾论文,就像你学武功不练基本功,却学了花拳绣腿,道走歪了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搞基础理论研究,肚子里必须有几门过硬的课程当利器。林肯年轻时当伐木工人,他说过一句话:“如果给我8小时砍倒一棵树,我会花6小时磨斧头。”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写出好文章,才能做好学问。

人生

“人生是一连串教训,要想理解人生就必须经历人生。”——爱默生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就像一场马拉松,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定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我曾经给自己写过这么一段话,“不要轻言放弃,只要还在跑道上,你就还有取胜的机会。”

如果人生是万米长跑,考上大学大概是百米节点,博士毕业大概是千米节点。真正的人生竞争在于千米后的漫漫长途。我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很不以为然。谁见过马拉松比赛上来就拼命的?有些学生将大学当作终点,即使以百米速度冲进清华、北大,但后劲不足,还是可能败下阵来。

哈佛大学教授Brockett,被人称作“非线性系统几何理论之父”,而他的博士论文是化学专业的。一次聊天,我问他:“你是化学博士,怎么会想到用微分几何做控制?”他回答说:“PhD is only the entrance ticket to scientific palace (博士学位只是科学殿堂的入门卷) .”

屈原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年轻人对于人生道路既要未雨绸缪,放眼将来,以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又要脚踏实地,耕耘不辍,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对年轻人来说,要选定一个人生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向这个目标前进。特别是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在人生道路上,挫折是比成功更好的老师。

《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2008年在哈佛大学演讲,题目是:从失败中学习经验和利用想象力。她曾经是单亲母亲,靠社会福利生活,她称自己当时是“我所知道的最彻底的失败者”。她后来成为英国除女皇外身价最高的人。她说:“失败教会我很多,而这些不能通过任何其他途径了解到。通过失败,我发现自己拥有了坚强的意志。”“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已经在挫折中变得明智和坚强,那么从此以后你就获得了保证自己生存下去的能力。如果不在逆境中接受考验,你可能永远都无法了解自己。”

我自己在人生路上也受过几次重挫,每次经过后都让自己变得更坚强。初中一年级,我刚考上福州一中——福州市最好的中学,却无意间信手涂鸦,写了“反动标语”,被开除队籍。这让我比较早地开始了用功,中考以全校第一的成绩留在了福州一中。“文革”前,我在清华,入团,当班干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又是因材施教的对象,对人生、爱情充满幻想,但“文革”中被点名为“反动学生”,像得了疥疮,两派都不要我。我偷偷跑到圆明园,在乱石丛中看书,后来考上“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我曾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教书,由于家庭原因,辞职回国。后来我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自己,拼命工作。我也曾经怪命运对我不公平,但其实正是坎坷的人生造就了今天的我。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这是我最深刻的人生感悟之一。几次经历,让我对此深信不疑。做学问不能太功利,要不拘一格,刻苦钻研。天道酬勤,机会大致是同你的知识储备成正比的。

卢梭曾说过:“生活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的价值在于如何使用它。”每个人都活一辈子,或者说,都到这个世界上来走一遭,怎样才能使这一遭更有价值呢?我以为不在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在于经历过、奋斗过,有一份精彩的人生历程。

英国作家史蒂文森因患肺病周游世界各地,其间发表了大量游记和短篇小说。他曾感慨地说:“满怀希望的旅程比到达更重要,真正的成功在于进取。”

爱因斯坦曾坦率地把自己称为“一个流浪汉和离经叛道的怪人”。年轻人不妨学学爱因斯坦,做一个流浪汉,到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去流浪,到不同的学术领域去流浪,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做一个离经叛道者,不循规蹈矩,去走前人未走过的道路,去披荆斩棘,开拓新的领域。如果这样,不管成功或失败,你的精神世界都会是富足的,你的人生都会是精彩的。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活着就要有理想。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理想是什么?它是心头一缕淡淡的念想,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它是胸中一丝拳拳的思绪,一份对事业和成功的渴望;它是一股向上的情结,催促你去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始终伴随着你。在困难的时候,它给你坚持下去的毅力;在失败的时候,它给你抚平创伤、重新站起的勇气;面对挑战,它让你知难而上;身陷歧途,它为你指点迷津。

我年少时也曾狂妄,自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几十年的经历让我看到,许多自己曾经看不上的人,在不同的领域,都做出很出色的成绩,让我望尘莫及。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应当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梦,都可以去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因此,我对理想的理解,不再是像科学家、工程师甚至诺贝尔奖……这样的终极目标。它应该是一个过程,一种心态。一种努力拼搏的精神,一份永不放弃的追求,永远力争做到自己的最好。

同学问我:“你现在的理想是什么?”我想:“我的理想是自己的工作能被留在历史上。”历史是公正的,它不会承认头衔、官位,被历史的长河淘洗过而能留下的才是金子。

我喜欢艾青的一首诗:

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

也应该蜡烛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

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死后尸骨腐烂,

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根据作者在清华大学“星火论坛”的演讲整理而成,已经作者审阅) □

作者简介

程代展,是中国大陆为数不多的IEEE Fellow,IFAC Fellow荣誉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主席。出版学术论文400余篇,专著10余部。2011年获得国际自控联(IFAC) 颁发的3年一篇Automatica最佳理论/方法论文奖,成为内地学者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08年和2014年两次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推荐访问: 人生 读书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