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创新实践型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创新实践型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3-06 10:15:49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KMF덀ӝ{uMz}Mvii饨ky计划,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和实训课时比例,优化课程设置与实训环节的资源整合,突出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构建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融合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2创新实践型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以“强化基础知识、注重行业需求、突出创新实践、培养综合能力”为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并结合南京林业大学多学科、综合性、行业特色鲜明的整体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育人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等综合改革,培养包装创新实践型人才。

2.2顶层设计,确立创新人才教学体系原则

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

①特色性原则。特色是南京林业大学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在国内众多高校中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生物质包装材料与技术研究为实践教学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教育为主线,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关键;充分发挥南京林业大学在产学研方面上的优势,培养出特色性创新实践性人才是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②实践型原则。在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构建实践型教学体系。主要有4个平台,即基础性实训平台、综合性与设计性实训平台、研究性与创新性实训平台及工程实训与工程实践平台。依据不同平台,对学生进行基础技能、专业综合、创新和工程训练,在大学4 a培养中逐步提高平台,系统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③混合型原则。根据包装专业涉及到多学科的特点,混合型体现在各学科知识的混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混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训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与实践、专业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及工厂的界限。学生设计的包装作品不仅要关注装潢、造型与结构设计,还要符合实际运输包装、包装测试及包装工艺的要求。一个优秀作品的诞生是由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师共同指导完成,体现混合型实践教学模式。

2.3注重个性,实施多元化培养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是要求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工艺等,重点考察知识的转化能力,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在生产实际应用中创新。

2.3.1保持知识的时效性,引领学科发展。

注重专业内涵建设,根据创新实践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性调整,引入实践实训内容,构建全新的包装工程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密切结合该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内容,并适当穿插于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将新理念、新方法、新产品及该学科的学术前沿介绍给学生,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授课过程中还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证学生不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了解市场及行业需求。

2.3.2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

人才的培养不只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引发其求知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3注重个性发展,突出创新精神。

结合南京林业大学办学特色,开办强化实践班、梁希班、卓越班等,结合教师的各类科研课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大学生创新课题,科技、设计竞赛等活动。通过上述活动,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调动其创新积极性,提高其专业认可度;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时应延伸空间,实现个性发展。同时,可根据学生能力,设置不同选修提高模块供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

3创新实践型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结合南京林业大学包装专业特点,对该专业课程按照包装工程与包装设计2条主线来组织课程体系,通过将各模块课程进行纵向的优化整合,再结合课程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确定模块与模块之间、模块与主线之间的关系与网络结点,以达到明确课程体系结构、培养学生能力以及精简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目的。

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分理论与实践2个部分,理论包括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特色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特色选修课等应用理论课程;在实践课程中包括实验实训课、各项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等由浅入深的实践环节,从而在横向形成了从“基础课程”至“核心课程”再至“应用课程”3阶段,这3阶段基本以时间为序,逐步深入;在纵向形成了从“理论”至“实践”再至“创新”3阶段,这3阶段是知识学习的深入融合,最终形成实践创新的“三纵三横”体系。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4结语

创新实践型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研究从学生的培养模式出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继承该专业“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教学传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各类课程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强化实际操作能力,推动实践进课堂,突出创新实践能力。该研究成果可为南京林业大学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初步指导,尝试进一步提升本科培养质量。同时,该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同类高校包装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宝琳.包装工程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包装工程,2003,24(4):177-178.

[2] 孙智慧,张莉,刘壮,等.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科体系研究[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0,2(4):17-21.

[3] 徐朝阳,李大纲,徐长妍.论包装工程专业双重目标培养[J].包装学报,2009,1(1):5-7.

[4] 周建伟,胡红艳,高德,等.包装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与优化[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3,5(4):69-74.

[5] 高德,周建伟.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5):137-138.

推荐访问: 人才培养 实践 创新 工程 研究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