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时将学生们发布的报告进行梳理,整理思路,联系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由点及面,取得理想的效果,引导他们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6]。可以将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与考核评价体系挂钩,促进考核科学化,将这一科的成绩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参与度、交流度、和谐度的考核,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开发
课程的改革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国际贸易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拓宽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一方面,除了成立课程小组以“师徒制”传帮带培训自身固有的师资外,还需要引进一系列地理类、世界经济类的对口普通高校毕业生、面向社会引进具有国际贸易地理工作经验并符合教师资格要求的企业兼职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组织特色专业教师开发新的特色教材,制定特色的符合改革方向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森才,戴士根.国际贸易地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梁潔仪.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J].考试周刊,2013(9).
[3]于洪丽.如何上好国际贸易地理课[J].科教创新导刊,2008(26).
[4]郭诣遂.浅析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5]方正松.互动式教学: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
[6]欧阳艳蓉.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方法昀探索与实残[J].教胄教学,2010(9).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 地理 策略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