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杨振宁和李政道教授获诺贝尔奖提名情况探微

杨振宁和李政道教授获诺贝尔奖提名情况探微

时间:2022-03-09 08:07:44 来源:网友投稿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0157

摘要:中国留美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博士因首先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荣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诺奖官网截至1966年现有的诺物奖提名数据库检索发现,杨李是历史上已知的唯一一次“未获诺奖提名”便荣膺诺奖者。笔者试图对这种极为特殊的现象成因进行探讨,在推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得出了合理结论:诺奖提名情况保密50年的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杨李在诺奖提名数据库中的信息缺失是因为当事人仍健在或出于某些个人原因而引起的,他俩并非真正是“未获诺奖提名”而荣膺诺奖者。在对吴健雄女士未能与杨李共享诺物奖的原因予以探究的同时,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人早期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以及详细阐述了科学大师杨振宁教授三大科学成就与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关联关系。

关键词:诺贝尔奖(诺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物奖,PH);诺贝尔化学奖(诺化奖,CH);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医奖,PM);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诺贝尔奖提名(诺奖提名);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物诺委);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定律;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YMT);杨—巴克斯特方程(YBE);菲尔兹奖;超弦理论

3 吴健雄女士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因探究

美籍华裔女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Chien–Shiung Wu,1912—1997):1942年5月30日与物理学家袁家骝(Luke Chia–Liu Yuan,1912—2003,1940年获CIT物理学PhD)在洛杉矶结婚,夫妇俩于1954年入籍美国。1940年5月吴健雄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B)物理学PhD,博士论文(英文版维基百科所载不准确,尤其是第2部分有误[1])由2部分组成,即《15P32的β粒子所激发的内外连续X射线》(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inuous x–rays excited by the beta–particles of 15P32)和《铀的一些裂变产物》(Some fission products of uranium),其名义博导是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劳伦斯(1939PH),实际导师则是塞格雷,相关研究成果曾发表在《物理学评论》杂志。[2~3]1958年晋升为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同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被普林斯顿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系该大学历史上获此荣衔的首位女科学家),1963年获美国国家科学院颁发的康斯托克物理学奖(Comstock Prize in Physics),197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物理学类),1975—1976年任美国物理学会(APS)会长(1948年当选为会员,系APS历史上的首位女会长)。1978年吴健雄“因她对弱相互作用的探索,有助于建立自然力的精确形式和宇称不守恒”(for her explorations of the weak interaction,helping establish the precise form and the non–conservation of parity for this natural force)而荣获首届沃尔夫物理学奖。1973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首个普平(Michael I.Pupin)物理学讲座教授,1981年(英文版维基百科采用此说,另说:1980年)荣退,1994年当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享有“原子弹之母”、“物理学第一夫人”、“中国(东方)居里夫人”和“原子核物理女王”(Queen of Nuclear Research)等雅称。[4]1990年(5月18日在南京举行命名仪式)国际小行星中心(MPC)将国际编号为2752(1965 SP)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1965年9月20日由南京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这是世界上健在科学家首次获得的这种荣誉。居里夫人(1903PH33+1911CH)、迈特纳、吴健雄和梅耶夫人(1963PH32)被誉为“20世纪四大女物理学家”。基于前3位女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评价,美国物理学家哥德哈伯(Maurice Goldhaber,1911.04.18—2011.05.11)说:居里夫人最有原创性,吴健雄的实验精确性第一,迈特纳的工作则比较多样性。杨振宁说:居里夫人和吴健雄的贡献要比迈特纳大一些。跟居里夫人同时期的科学家对居里夫人科學工作的佩服,可能不如跟吴健雄同时期的科学家对吴健雄科学工作的佩服。李政道则说:迈特纳和吴健雄的贡献差不多,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贡献相对最小,原因是在新理论的发展上,居里夫人比起迈特纳的核裂变以及吴健雄的宇称不守恒和弱相互作用,都要逊色一些。[5]

吴健雄的实验以精准而著称于世,在4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她在实验物理学领域主要作出三大突出贡献:[6~9]①1946—1952年,在β衰变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精确实验,尤其是对β衰变电子能谱学的精确实验研究[10~11],为β衰变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她采用自己的实验结果,对1934—1948年间物理学界在β衰变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了一个总结和分析,澄清了以前的谬误,否定了科诺平斯基—乌伦贝克(Konopinski–Uhlenbeck)理论,确立了费米理论,对β衰变机制的确立发挥了关键作用,把β衰变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12],从而使她自己成为β衰变(弱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世界权威。②用精密实验验证β衰变中宇称不守恒定律。[13]③以精确的实验结果证实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14~15],这是1958年由费曼和盖尔曼首先预言的。[16]宇称不守恒定律被证实以后,科学家们从实验中总结出弱流是由矢量流和轴矢量流耦合而成的,即V–A弱相互作用理论,其中矢量流是守恒的,称为CVC(conservation of vector current)理论;轴矢量流则是部分守恒,它只在高能现象中才守恒,称为PCAC(partial conservation of the axial current)理论。

推荐访问: 教授 情况 奖提名 获诺贝尔 李政道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