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他的连环画怎么怎么有特点,这其中离不开早年随颜文樑学西画和吴湖帆学国画的基础。现在,他的书画里也有着几十年画连环画的经验。艺术是相通的,他说自己虽然是退休后才开始专事书画创作的,但是艺术的积累特别是几十年连环画创作的积累帮了他很大的忙。说到这里,颜老认为,这都是外因,内因还是个人对艺术不懈地完美追求。退休对他而言,不是艺术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从80年代初开始,转眼又是几十年,这几十年,虽然不用到单位上班,也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但他一天也没有放松自己,直到现在,晚上不到12点钟不上床,每天能睡七个小时已够很幸福的了。他说他把一天的活动时间分成三段,三分之一画画,三分之一读书,三分之一进行诗词创作以及其它艺术活动,包括摄影、唱京剧、练习书法等等。说到这里,他一再强调说,画画也不能单打一,成大成就者必须要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他很谦虚地说自己正在向这个方面努力,尽管八十多了,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时不我待,更要努力。譬如作诗,现在每天,他除了精读古今中外好诗,还坚持创作;又譬如书法,已坚持写草书几十年,说到京剧,他说自己年轻时就喜欢,还与程十发同台演出过。退休后,一直坚持参加上海市卢湾区工人文化宫“君子票房”的京剧活动。因为京剧演唱讲求精气神,画画也是讲求精气神。精气神提不起来,戏就唱不好。画画也是同样,兴奋不起来就没法画。这方面唱京剧对他画画的影响最大。颜老还认为,京剧演唱讲求气口用丹田,因此,唱京剧对肺部活动、脑神经的养生也大有好处。
我曾听说颜老画的30多米长的国画长卷《水浒一百零八将》,20年前在北京荣宝斋展出时,曾轰动京城,也引起了海外藏者的高度关注,最后被日本藏家买走,并相继在日本以年历的形式出版。谁也没有料到,20年后,北京荣宝斋再次成功举办“颜梅华书画精品展”时,这幅曾震撼过画坛、被日本人买走的《水浒一百零八将》又呈现在众人面前,那气势,那神韵,那画中洋溢的强烈个性和艺术欣赏性,再次征服了观众。但是,且别以为这画是当年那画,非也。这是80多岁的颜老花了两年的时间,在原画的基础上再次创作的。我想,任何人看到这幅30多米长的广涉人物、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以及书法等各项品类,尽展颜氏独特风骨的精品力作,都会叹为观止,不仅是叹服颜老艺术上的至精至美,还让人们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而且叹服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竟有如此之强健体魄,要知道,画这样的至精至美的长卷没有一定的精气神和体力的支撑是不行的。这也从一个方面告诉人们,颜老长期追求艺术上的至精至美其实与养生也是大有关系的。
家庭以和睦幸福为上
在颜梅华老先生家采访时,墙上挂的一张女性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颜老告诉我,这是他母亲的照片,他说他的母亲含辛茹苦,一辈子也没住上好房子、大房子。因此,当他搬到愚园路上这所大一点的新公寓楼后,首先就把已经过世的母亲的照片挂起来了。他的母亲生前没住过好房子、大房子,把她的照片挂起来,也算是对她老人家的一点孝心和安慰吧。颜老是带着感情讲的,我是带着感情听的。“行善者积德,尽孝者长寿”,自古如此。时下,人们说到养生,是很少和行善尽孝、家庭和睦联系起来的。其实,在颜老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一生都把它联系在一起,到了晚年,联系的更紧了。
他在和我谈话时,夫人倚在他旁边,她只是听,很少插话,即使插话也是帮颜老补充一些事情。当年颜老家人多,房子小,一间房间既做卧室又是画室。夫人在邮局上班,早上五点钟就要出门工作,而颜老每天都要画画到午夜12点,开灯画画怕影响夫人休息,不开灯又没法画画,这真是一对矛盾。我没问他们几十年是怎样解决这对矛盾的,不用问,从他们的笑容上,我看得出,他们结婚60年了,从年轻时一直到老年,都是互敬互爱,互谅互让,相濡以沫,一路和睦着携手走过来的。颜老非常感叹地告诉我:60年走下来不容易啊!他庆幸自己这一生有这么一个好老伴。这天,我在和颜老谈话时,他的女儿也回来了,从女儿和父母相处的一举一动上,也看得出,这是一个多么和睦之家。颜老告诉我,尽管女儿、儿子都很孝顺,他70多岁时,还独自一人外出摄影写生,都不要人陪,有次儿子打电话回家听说爸爸又独自外出摄影了,放心不下,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去陪他。颜老说的是儿子、女儿的孝心,从这里,我却感觉到,在这个和睦幸福之家中,颜老是起了榜样作用的。古语说“家和万事兴”,从养生的角度讲,家和了,心情就舒畅,舒畅了,人的身体就好。这是一般的人皆尽知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人皆尽知的道理并非人皆能做到。
末了,回到本文的题目上来吧:问梅那得香如故,是啊,颜梅华老先生年轻时就享誉画坛,直到今天,仍是宝刀不老,佳作不断;他的身体,80多岁的人了,不能说依然如年轻时一样,毕竟岁数不饶人,但和他同龄人相比,他的思维能力、精气神,包括其他一些方面,显然是超出他人许多许多了。 “问梅那得香如故”?我想放在颜梅华老先生身上,答案就是我上边说的,一是生活上奉行简约主义,二是艺术上追求完美境界,三是家庭以和睦幸福为上。是不是还有其他呢?我说,就这些,也够令人钦佩和学习的了。
(作者为《上海诗人》副主编)
责任编辑张鑫
推荐访问: 如故 颜梅华 问梅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