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脑鸣的研究及治疗概况

脑鸣的研究及治疗概况

时间:2022-03-10 08:15:10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将近年来对于脑鸣的病因病机研究及中医、西医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并提出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病例较少、效果评价不统一、对照试验不严谨等,旨在共同探讨及思考,以求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及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脑鸣;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10 脑鸣是一种自觉脑中声响,如蝉鸣样、电流声的症状性疾病,西医检查大多无器质性病变,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症状喧闹环境中减轻或暂时消失,在安静时加重,轻者对工作、生活、学习等无影响,重者可出现响眠差、疲乏、记忆力下降、精神抑郁、伴发耳鸣等。现将脑鸣的研究及临床治疗进展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

脑鸣之病名出自《医学纲目·肝胆部》。《灵枢·海论》有云“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肾主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肾精为人先天之本,是全身阴、阳、气的根本,肾精充实则正气强盛,邪不可干,肾精空虚,则百病由生。《灵枢·决气》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脾主统血,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建运,则气血充盈,机体受气血濡养而可抗御病邪,脾失健运,则机体失养,气血亦不能上荣于脑。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调情志,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调达则气机调畅,肝气不舒,则气逆上冲,肝阳亢盛,则上犯头目。因此刘庆宪[1]等认为脑鸣与命门火衰、髓海空虚,脾气虚弱、脑失濡养,肝胆火盛、上扰清窍密切相关。刘康[2]则认为脑鸣与过度劳倦、损伤心脾,湿热毒邪、蒙蔽神窍有关。邹世光[3],丁自娟[4]之见解亦与上述观点相同。李述建[5]认为脑鸣当首从肝治。各路医家对脑鸣的理解均不外乎肝、脾、肾三脏,辨证以脾虚、肾虚、肝血虚、肝阳亢为核心,发病多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伤、外感湿热等有关。张介眉[6]则认为除上述观点外,心血亏虚也是脑鸣的病因。陆曦[7]等利用MRA研究脑鸣病因显示脑鸣患者主要病变在大脑前循环系统,以Willis环大脑前动脉水平段狭窄或缺如多见。

2 临床治疗

2.1 西医治疗

西医认为脑鸣的产生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密切关系,脑组织营养不足,神经功能低下而发病,故治疗多以脑部改善循环及醒神为原则,以静脉注射为主要治疗手段。

董言芬[8] 等认为才用促进脑补血液循环的方法可使大脑得到足够营养,从而改善脑鸣症状,其采用对照分组治疗方法观察脑鸣的临床治疗,治疗组采用静脉注射灯盏花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口服六味地黄丸(浓缩型),结果显示治疗组12例,治愈2例,显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10例,治愈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曹德峰[9]等提倡醒脑开窍,以静脉注射醒脑静为治疗组与静脉注射长春西汀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1%,对照组总有效率未71.43%,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2.2 中医治疗

2.2.1 针刺治疗

作为中医传统治法,针刺治疗具有治疗简便、疗效快、无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可内治脏腑、外治筋肉皮肤,对于脑鸣的针刺治疗多从肝、胆、任、督脉取穴,再根据辩证加减,能有效的改善症状,对于无针刺禁忌症的患者为首选。

胡昱[10]等以醒脑开窍为原则,采用针刺治疗脑鸣,取穴以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天柱、四神聪、上星、头维为主穴,同时辨证配穴,其中双侧内关用提插捻转泻法,人中用雀啄泻法,其余穴位用补法,经治的18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吴祥林[11]取百会、脑空、上星、太阳为主穴。同时辨证配穴:髓海空虚加风府、肾俞;心脾两虚加内关、足三里;气血两虚加血海、三阴交;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湿热上壅加头维、风池;痰浊中阻加中脘、丰隆,治疗脑鸣患者36例,痊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顾兆军[12]、舒洪文[13]等亦有针刺治疗脑鸣的临床案例。

2.2.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相对于针刺免除了患者对于针刺的紧张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精神刺激,而且中药在脏腑辨证论治较针刺更加明确,应用药物配伍及归经可针对不同证型对症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师会[14]等人采用自拟方药以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脑鸣患者30例,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金华锋[15]等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45例脑鸣患者,采用中西医对照方法,治疗组以中药汤剂治疗,方用:生地黄、黄芪各 20 g,茯苓、泽泻、法半夏、川芎、炙甘草、山茱萸、山药、黄精各 10 g,白芍、何首乌各 15 g。根据兼症加减,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3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阳建平[16]从改善人体阴阳平衡入手,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建瓴汤为主方,根据兼症加减,治疗脑鸣患者17例,根据《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相关标准,观察疗效显示治愈9例,好转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88. 24%。贾珍军[17] 以益气聪明汤为治疗组与尼莫地平对照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田俊清[18]采用中药辨证论治脑鸣,肾精亏虚症用参归补脑汤合六味地黄丸,肝阳上亢症以天麻钩藤饮,痰湿阻遏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40 例中,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 40 例中,总有效率为 55.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 。

3总结

“脑鸣”为中医病名,多数为自觉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因此中医在治疗脑鸣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药汤剂、注射用中成药、针刺对于脑鸣的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然现存的对于脑鸣的研究及治疗的资料显示存在诸多缺陷,对此笔者个人观点如下:①与脑鸣相关的文献现存较少,近10年的文献笔者只收集到18篇,多数文献年代较久远,对于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的价值相对降低。②多数临床治疗文献所记载的病例较少,甚至只有个案,且基本无治疗后随访,对于后世医家的研究及治疗指导意义不大,笔者猜想造成此种现象是因民众对脑鸣的认识尚浅,加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症状日常工作、生活所受影响不大,故少有患者发病即就诊,日久便成习惯,仅有部分患者因病情加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等才会就医,因此,对于此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应多加宣传。③目前尚无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之病例较少,缺乏循证医学依据,对于各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多为一家之言,其治疗评价也有着极大的主观意识,无具体有效的治疗方案。④脑鸣是症状性疾病,目前尚无动物实验的造模方法,因此无法开展实验室研究。在对脑鸣的研究中还需更多的思考,设计更科学、严谨、标准统一、样本量大的实验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以上为笔者浅见,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学者指正及,相互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庆宪,王厹东.脑鸣的临证诊治五法[J].山东中医杂志,2002, 21: 23-25.

[2]刘康.脑鸣治验两则[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3, 19: 378.

[3]邹世光,王爱民,张琴.脑鸣病论治三法[J].湖北中医杂志,2003, 25: 24-25.

[4]丁自娟,脏腑辨证在脑鸣治疗中的运用[J],中医急症,2013,22(9):1543,1548

[5]李述建.脑鸣从肝治三则[J].湖南中医杂志,1994,10(3):41-42.

[6]朱旭,冯云霞,张介眉.张介眉辨治脑鸣心得[J],河南中医,2014,34(8):1500,1501.

[7]陆曦,李智文.12例脑鸣患者MRA的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6,4:47.

[8]董延芬,李秋燕.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鸣患者12例[J],陕西中医,2004,25(11):1023

[9]曹德峰,赫冬琳,许元丰.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鸣28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 2012,32(11):1136,1160.

[10]胡昱,仝桂兰.针刺治疗脑鸣18例临床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43,44.

[11]吴祥林.针刺治疗脑鸣3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6):31.

[12]顾兆军.针刺治疗脑鸣一则[J],湖南中医杂志,2001,17(4):27.

[13]舒洪文.脑鸣针刺治验[J],上海针灸杂志,1994,13(6):283.

[14]师会,董雯.补肾活血法治疗脑鸣3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4,卷缺失(4):42

[15] 金华锋,单红梅,李锐朋,等. 补肾健脾法治疗脑鸣45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4, 46(4): 45-46.

[16]阳建平.建瓴汤治疗脑鸣17例[J],内蒙中医药,2009,10:5

[17]贾珍军.益气聪明汤治疗脑鸣患者3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2013,35(12);1812,1813.

[18]田俊清.中医辨治脑鸣40例[J],河南中医,2012,23(11):1475,1476.

推荐访问: 概况 治疗 研究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