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核病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国内外结核病流行的状况,以及我省所采取的主要行政与技术措施,在实施规划、政府承诺、行政干预、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治疗管理与项目规范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 结核病流行与控制 规划 患者发现 化学治疗
一 结核病流行状况
结核病是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多个世纪以来,结核病一直是人类的灾难。结核病几乎与人类历史同样久远,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中,结核病曾经造成了多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欧州工业革命拥挤的年代里,结核病夺走了更多人的生命,以至于当时人们把结核病称为“白色瘟疫”。在我国结核病称之为“痨病”,曾有“十痨九死”,“谈痨色变”之说。据统计从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发现结核杆菌以来,已有2亿人死于结核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各地“死灰复燃”,人们再一次感觉到结核病对人类的危机。
结核病目前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1993年4月23日,WHO在伦敦召开46届世界卫生大会,a会上通过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要求世界各国采取紧急措施,积极与结核病危机作斗争。1998年再次指出“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要求各国政府加强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领导和经费投入,全面推行符合成本-效益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1.2]。针对结核病流行的严重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于2001年10月批准、印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国务院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06年召开全国结核病防治电视电话会议;增加中央专项经费投入;将结核病防治工作作为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并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防治主要目标:2005年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100%,新涂阳病人发现率70%、治愈率85%。
(一)全球结核病疫情据WHO估计,目前全球大约有1/3的人感染了结核杆菌,95%的结核病人及98%的结核病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每年约新发结核病900万人,而且死于结核病达300万人[3],与艾滋病、疟疾成为三大传染病死因,所致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由于艾滋病在非洲国家迅速蔓延流行,使得结核病发病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至2005年全球将发生1020万新结核病人,而印度、中国的结核病人数居世界首位。导致肺结核疫情严重恶化的原因是艾滋病的蔓延和流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加速流动;大量耐多药结核菌株的迅速蔓延;控制结核病在全球公共卫生政策中被忽视。这些因素使全球结核病处于一种非常严重的状态。
(二)全国结核病疫情我国属全球22个高负担国家之一,居世界第二位,据调查[4]全国结核菌感染者近5.5亿人,现有肺结核患者450余万人,每年新发传染性结核病200万人,死于结核病达13万人,为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从1979年-2000年我国对结核病进行四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5],结果显示:全国肺结核患病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活动性与涂阳病人仍然居高不下。其流行趋势及特点为“五多一高”:感染人数多;现患病人多;死亡人数多;耐药病人多;农村病人多;疫情居高不下。
(三)福建省结核病疫情
1.历次流调患病率及动态 1979年我省第一次结核病流调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917/10万,涂阳患病率312/10万,0-14岁儿童结核年感染1.51%,结核病死亡率52.37/10万;1985年全省第二次流调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700/10万,涂阳患病率246/10万,0-14岁儿童结核年感染1.03%,死亡率为25.6/10万,分别较前下降了23.7%、21.2%、31.8%、51.5%;1990年全省第三次流调活动性肺结核病患病率352/10万,涂阳患病率132/10万,0-14岁儿童结核年感染0.82%,死亡率为22.9/10万,分别较1985年下降了49.7%、46.3%、20.4%、10.5%;2000年全省第四次流调仅为7个调查点,患病率237.1/10万,涂阳患病率97/10万(仅供参考)。据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估算我省现有活动性肺结核10万例,传染性肺结核5万例。我省少数民族人口50多万人,其中畲族占37万人,据2000年畲族6个点调查,畲族群众肺结核患病率达429/10万,涂阳患病率达237/10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2.结核病流行特征 四次流调显示,我省结核病疫情农村高于城镇、沿海高于山区;肺结核病人中75%为15-54岁青壮年。
二 福建省结核病控制工作进展
1993-2001年,我省先后开展了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WHO西太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福建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实行抗结核病药物减、免治疗。199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对我省结核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我们的卫生工作始终要贯彻执行以防为主的方针,防看来也要花一些钱,但比治的钱要节约很多。防就要防得早,以免蔓延,这就要有及时而准确的信息。在这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要误大事,要承担历史和法律的责任。现在结核病在全世界又有蔓延趋势,要高度重视。”时任省委书记及省长也相继作了重要批示,从此全省、全国各级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给以空前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防治经费,迎来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春天。2002年以来我省实施世行贷款和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对可疑症状者实行免费检查,对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免费提供抗结核病药物治疗;2005年国家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又对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免费提供抗结核病药物治疗。1991-2005年期间,全省共登记肺结核病人21.92万例,其中涂阳病人8.93万例,涂阳新登记率从7.2/10万逐步提高到2005年的43.3/10万,平均治愈率达86.5%。其中“九五”期间全省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0094例,涂阳病人17238例,治愈传染性病人10000例;“十五”期间我省利用项目资金带动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发展,2001-2005年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12898,其中涂阳病人61425例,治愈传染性病人46077例,与“九五”相比,多发现活动性病人52804例,其中涂阳病人44187例,多治愈传染性病人36077例,比增分别为87.9%、256.3%、356.2%。200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覆盖率达100%,新涂阳病人发现率达74.6%,治愈率达90.0%。
三 “十五”期间我省采取的主要措施
1、政府承诺,落实结防工作经费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2年制定下发了《福建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各市、县也相就下发了十年规划,并成立多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及项目办公室。9个市及86个县(市、区)中有93个成立规划与项目领导小组,其中有92个是以政府领导任组长。 卫生厅制定下发了5年工作实施计划,卫十项目工作计划及归口管理等文件,加强了结核病防治工作。
2006年3月份,省卫生厅制定并下发《2006年福建省结核病控制工作计划》及《福建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2006-2010工作实施计划》。各设区市根据省级《5年工作实施计划》及《2006年工作计划》制定并下发了相应的实施计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2001-2005年,我省结防工作经费计划 6503.06万元,落实6286.83万元,其中中央经费508.43万元,省级经费2220.4万元,市级经费586.07万元,县级经费475.04万元,全球基金经费591.15万元,世行贷款经费1902.49万元。
福建省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总投资人民币8906万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5295万元,财政配套人民币3611万元。在配套资金中,省级财政承担总额的80%,其余的20%由福州、厦门、泉州3市、县级财政承担(其中福州、厦门市由市级财政承担、泉州市由市、县两级共同承担)。
2、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至2005年底,全省有80个结防机构是隶属于CDC独立科室,有14个是隶属CDC与其他科室合并,有2个是与综合医院合并。其中省市级10个结防机构都是隶属CDC独立科室。2001年全省共有防治人员为483名,项目启动后至2005年底全省结防人员700名。
3、定期召开例会,协调解决问题
从2002年4月份项目启动以来,由省卫生厅计财处、疾控处、省级结防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的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分析近期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从2005年起卫生厅定期组织召开艾滋病/结核病工作例会,协调解决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间合作,提高病人发现率与治愈率等问题。市、县级根据省级的要求每月召开项目例会,协调解决病人发现与管理问题。
4、加强综合医院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病人的发现水平,省卫生厅制订和下发《福建省结核病归口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各类医疗单位应及时将可疑肺结核病人转诊至辖区内结防机构就诊。2006年初,省卫生厅发文《关于明确为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治疗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各级综合医院如对项目病人收费,按乱收费处理,进一步规范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
5、制定有关技术规范文件,规范病例发现、治疗与资料收集工作
省级组织人员编写了《县、乡、村结防人员工作手册》、《三种登记本、病案记录等资料填写规范》,《结核病暴发流行与预防接种反应应急处理意见》,《关于重申结核病诊断治疗管理技术规范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及《结核病诊断治疗管理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文件,对三种登记本、病历本、用药记录卡的填写,初诊病人接诊、病例确诊、化疗与督导管理程序与方法,规定了接诊医生、放射、痰检、药品管理人员、督导员等各自的分工、职责。规定初、复治涂阳病人均采用国家统一短程化疗方案[6],全疗程6-8个月,其中强化期2个月,继续期初治涂阳4个月、复治涂阳6个月。明确了病例发现以因症就诊为主[7],凡初诊病人均应痰检,治管1例病人必须收集的有关资料,以及结核病预防与接种反应应急处理等作了详细规定。
6、实行分片包干、专项督导,增加督导频度,提高督导质量
省、市级每季度督导一次,县对所有乡(镇)每月督导一次,乡(镇)对每例涂阳病人全疗程随访4次。对无病人发现的卫生所采取不定期督导。省、市级结防机构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各市县具体督导工作。每次督导前防治人员共同讨论,提出须解决的问题,拟好督导提纲,有针对性地进行督导检查。在常规督导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了对后进县、山区贫困县,项目病例资料真实性、药品管理等专项督导,每次督导报告以省项目办或省CDC文件形式下发督导反馈结果,使各级行政部门及结防机构都能了解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7、加强能力资源建设,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
省卫生厅明确规定各级结防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经省、市级专业培训,每期培训班都对培训人员进行业务考核。2002年省卫生厅拨款90万元用于改善省结防所培训中心场所与设施及福州结核病防治院临床诊疗培训基地的设施,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各级结防人员的短期培训在省结防培训中心培训,市县级结防业务骨干、门诊医生的临床诊疗技术培训(3个月)在福州结核病院培训,以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近年来共举办5期培训班,培训212名结防业务骨干。我省还对监狱、铁路、民航的有关医生举办了结防、痰检等培训班。
8、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结核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全社会的参与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坚持“四个面向”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即:(1)面向领导;(2)面向医务人员;(3)面向群众;(4)面向患者。
卫生厅、项目办每年都下发了关于做好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坚持日常宣传与“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相结合,个体宣传与群体宣传相结合,利用各种可能的渠道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和防病知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及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提高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强防病治病意识。5年来全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结核病知识宣传活动:省、市级编制防痨信息分发到各级有关领导、医疗卫生单位等;在学校、工厂等地宣传;在报刊、网站举办有奖知识竞赛活动;深入居委会及老人院举办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中邮广告;印制各类宣传物品;开展以“海峡西岸行”为主题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三下乡活动,深入流动人口聚集的工厂、街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结核病宣传活动;项目县统一制作永久性的县政府《公告》及病人接诊程序牌匾等。
9、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网络化的结核病管理模式
2002年我省研制开发《福建省结核病防治信息系统》,到2004年全省启用了结核病网络直报和专报,改变了以往手工报表不及时,容易出错,信息无法共享的落后状况,对结核病病人防治情况实行管理和远程监督,对实现我省结核病防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我省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可持续发展及使用《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WHO.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Programmes. 2nd ed [S]. 1997,15-16.
[2]龚幼龙、万利亚、武桂英、结核病控制经济与管理学评价[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43-51.
[3]王撷秀.积极发现治愈肺结核病人[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4):213.
[4]屠德华.适应新形势,力争新成绩[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4):212.
[5]全国结核病流调技术指导组、办公室.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65-107.
[6]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7-798.544-547.
[7]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0-84.
课题组成员:
1.陈求扬: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主任医师,福建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
2.郑金凤: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
3.吴能健: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
推荐访问: 福建省 结核病 防治 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