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科室强化对护理人员预防知识的培训 护理人员对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严重影响着标准预防的执行情况,护理部应该将标准预防知识纳入教育的范围内,定期进行组织学习,并进行针对性的应急护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查科室质控管理的情况,要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钩,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
1.2.2 加强手卫生护理 护理人员的手接触病患,手术器械较为频繁,是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手的防护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该勤洗手,严格按照科学的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在洗手池旁要贴标语,七步洗手的方法和步骤,随时提醒护理人员,科室内要配备感应水龙头,洗手消毒液等,另外,定期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手细菌培养[3]。
1.2.3 严格消毒使用器械 要严格按照消毒要求对各种器械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的消毒灭菌,尤其是对不同种类的器械要进行分类处理,可重复使用器械和设备必须进行灭菌和消毒处理。例如,需要进行高温灭菌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进行操作,进行浸泡消毒的也要规范化,要及时清理台面上的医疗垃圾,及时清理椅位消毒椅位,治疗椅位每天用“8.4”消毒液搽拭两次 操作台面每天要进行消毒灭菌[4]。
1.2.4 做好自我防护 正确的使用手套,要培养戴手套的习惯,脱手套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手套可以阻止病原性微生物在医护病人之间的相互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必须换手套,而且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戴面罩,护目镜和口罩,穿封领口的工作服,穿工作裤和工作鞋。防止唾液和血液飞溅污染口鼻和眼睛。一次性利器应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护理人员常常会有针刺伤,要及时处理及时上报。严格四手操作,严格口腔操作感染管理流程,预防了交叉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
1.2.5 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自我防护 口腔患者因为发生病变的部位较为敏感,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诊疗前做好口腔卫生,漱口,有条件的还可以刷牙,必要时还做好清洁洁治,保证患者的口腔干净,阻止疾病发生感染[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工作情况和院内感染率,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率,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情况和诊疗器械合格率,通过医院护理部对门诊口腔科的护理工作情况优良率进行评估,满分为100,≥90为优秀,60~90为合格,≤60为不合格;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率,通过抽查数,执行数进行比较;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情况,观察合格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软件SPSS11.0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P<0.05时表示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数中护理工作情况和院内感染率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指数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率,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情况和院内感染率
两组分别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情况得到较大的提高,院内感染率也达到降低,详细内容见表1。
2.2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率和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情况
采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分析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率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比较,看起实施效果,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诊疗器械合格率
观察组患者的诊疗器械合格96例,合格率96%(96/100),不合格4例,不合格率4%(4/100);对照组患者的诊疗器械合格82例(82/100),合格率82%,不合格18例,不合格率18%(18/100)。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诊疗器械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院是感染菌聚集较多的地方,护理人员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角色,严重影响着院内感染的发率率。目前,医院感染成为国内外医学界高度重视的医疗问题,在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院内感染也不断增加,较大地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甚至给许多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7-8]。口腔科门诊作为医院易发感染的重要科室之一,影响着医院的感染率,因此,为进行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加强口腔门诊科室的护理管理,是较为重要的工作[9-10]。
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采取标准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具有较多的优点,对于护理人员,加深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业务知识水平,加强了护理实践能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工作质量,加强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促进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了医患矛盾的发生;增强护理人员积极服务意识,强化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防控意识,从根本上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切断传播途径;注重防护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10-11]。对于患者,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护理的相关技巧,并及时的做好自我防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快病情的恢复,减轻了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较快地投身于社会,服务社会[12]。这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情况(96.13±3.97)高于对照组(86.78±4.21),院内感染率(2.11±1.14)低于对照组(5.22±1.23),手卫生执行率高于对照组,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诊疗器械合格率9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采取标准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手部卫生执行率,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合格率和诊疗器械合格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参考文献]
[1] 郑士楠.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天津护理,2013,21(4):371-372.
[2] 陈义珊,刁连娣,黄晓芬,等.浅谈标准预防措施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4):116-117.
[3] 尹文新.口腔科门诊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5):92.
[4] 张丽,皇晓坤,韩淑惠,等.浅谈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z1):157.
[5] 武瑞艳,翟玉莲.医院门诊口腔科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09.
[6] 张丽,皇晓坤,韩淑惠,等.浅谈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5):157.
[7] 沈琦.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89-190.
[9] 李红梅,李颖超.老年人拔牙情况及术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102-103.
[10] 郭晓华.口腔科门诊老年患者的特点与治疗护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305-306.
[11] 常晓杰.种植体周围炎原因及治疗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6,29(15):42-44.
[12] 刘彩云.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122.
(收稿日期:2016-09-04)
推荐访问: 预防措施 口腔科 探析 门诊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