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微生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实践探讨

微生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实践探讨

时间:2022-03-11 08:35:4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合格人才的培养。文章以微生物学中的病毒为例,通过领略科学家在病毒研究中的突出贡献,激发大学生的科研态度、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病毒;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041-03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培养能服务全社会发展的有理想和有抱负的人才。但是,在如今多数应试教育方式的影响下,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严重分割,人才培养堪忧,例如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服务国家和集体的意识淡薄、缺乏民族自信、不愿谈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容易受不良现象影响、唯利是图,甚至有些高校学生以出卖国家利益的方式获取自身私利等,面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改进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高等教育也是国家系统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环节加强思政教育对于输出合格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微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健康、生活、工农业生产等密切相关,微生物主要包括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病毒三大类,其中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病毒。

一、病毒的寄生繁殖特点决定了病毒研究的重要性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生物,主要由外壳蛋白和遗传物质(RNA或DNA)组成,病毒包括真病毒和亚病毒因子,其中,亚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核酸或蛋白质侵染因子的不完整病毒[2]。病毒根据寄主分为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等。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增殖,这个特性决定了病毒必将对寄主产生危害。在人类历史上,病毒一直如影随形,肆无忌惮,不断地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而人类却无法认知它,不知道它在哪里,又去了哪里,人们与病毒的斗争一直处在不对等的地位。例如,在1918—1920年期间,一种名为“西班牙流感”的病毒横扫美洲、欧洲、亚洲,夺去了全世界约1亿人的生命,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的人数。有人认为,二战结束于原子弹,一战结束于流感病毒,病毒改变了人类历史[3]。可见,病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超乎想象,并以难以置信的威力干预和影响著人类文明的进程。

微生物学的任务就是从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认识和掌握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从而发掘、利用、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那么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呢?本文将以病毒为例,通过介绍三位杰出人物的贡献和事迹,围绕病毒危害、病毒发现、病毒控制等内容,结合微生物学的特点,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将这些人物的科研态度、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传递到学生的热血中,让这些优良品质在大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二、病毒在环境中的分布

病毒分布非常广,从陆地到海洋,从病毒内的病毒到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病毒;从西伯利亚地区冻土中封存3万多年的动物尸骨上,例如西伯利亚阔口罐病毒,到公元前3000年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天花病毒,再到2017—2018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和亚洲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见,有生物的地方,都会有病毒的存在。

三、科学家与病毒斗争的动力源泉和高贵品质

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例如流感病毒、天花病毒、狂犬病病毒、埃博拉病毒、HIV病毒等,人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逐渐揭开了它们的面纱,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科学家为战胜病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1.爱德华·琴纳与天花病毒。天花病毒由双链DNA和蛋白外壳组成,方块形。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感染后会出现严重的毒血症状,患病者死亡率达30%。18世纪天花病毒仅在欧洲就夺走了1.5亿人的生命[4]。

在与天花斗争的过程中,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就是爱德华·琴纳,免疫学之父,1749年5月17日出生于英国[3]。在琴纳年少时,天花瘟疫正在整个欧洲蔓延。成千上万的人感染了这种病,无数个家庭正在失去亲人,琴纳目睹这场人间灾难,13岁开始就立志要成为医治天花的医生。通过大量调查,琴纳发现牛患牛痘长后,出脓包,再传染给挤奶女工,而这些女工则不会感染天花,于是琴纳围绕这个现象大胆猜想接种牛痘可让人产生免疫力,不再得天花。随后他沿着这个思路,用20多年的心血和努力,从牛身上获取牛痘脓浆,通过大量的动物和人体试验,证实了牛痘可预防天花瘟疫,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完成了“牛痘的起因与结果”一文。然而,英国皇家学会当时怎么会相信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能制服天花呢?他们把琴纳当作“骗子”。在这种情况下,琴纳从未放弃自己的追求,没有屈服于他人的嘲笑和排挤,他想着成千上万患上天花的孩子,不断地进行实验,甚至在自己儿子身上做实验。最终,在琴纳的不懈努力和贡献下,天花病毒于1979年被彻底消灭。琴纳为维护真理,一生勤奋不懈,敢于向权威挑战,这一切都源于他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人生宗旨。

2.巴斯德与狂犬病病毒。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到狂犬病的侵袭,约25亿人受到影响,感染后如果不迅速治疗,死亡率可达100%;它也能感染动物,堪称“死亡之灵”,其“罪魁祸首”就是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由单链RNA、蛋白和外膜组成,形状似子弹。早在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就发现被疯狗咬后会患狂犬病,但直到188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才找到了控制狂犬病的方法。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化学家、微生物学家,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近代疫苗之父,他是进入科学王国中最完美无缺的人[5]。他提出了细菌发酵理论,发明了巴氏消毒法,挽救了酿酒工业;发现了侵害蚕卵的细菌,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研制了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他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是一位科学巨人。

巴斯德的座右铭是“不要在已成事业上逗留”,在狂犬病疫苗研制之前,巴斯德的成就已经享誉全球,但是为了治疗狂犬病,拯救千万人的生命,他又开始了狂犬病病毒的研究。由于疯狗咬人后会患狂犬病,他认为狗的唾液中可能存在某种致病的生物,但是一直苦于找不到狂犬病的致病因子,為了获得更多的唾液,他不顾危险,亲自用吸管从疯狗嘴里吸取唾液,经过5年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防治狂犬病的减毒病毒,并成功用于狂犬病的防治[6]。

巴斯德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科研工作,他在化学、农业,尤其是医学上的贡献使全人类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永久受益。巴斯德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句名言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思想与科学贡献一样,还将激励每一个青年学生砥砺前行,继续开创追寻真理的伟大事业。

3.斯坦利·普鲁辛纳与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核酸、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感染性蛋白因子,是由细胞正常朊蛋白转变而成的异常形式,朊病毒对高温、甲醛、强碱、紫外线、γ射线都表现出很强的抵抗力。它可引起羊瘙痒症、克-雅病、库鲁病、疯牛病等,一旦感染发病后就与狂犬病一样,病死率100%[7]。人类对朊病毒的认识与美国科学家普鲁辛纳的艰辛付出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医生,目睹吃了疯牛病牛肉的病人以及被海绵状脑血管病夺去生命的病人,普鲁辛纳就下定决心,全身心地投入羊搔痒病原体的提取工作。但是,由于这病原体是一种前所未知的、不含遗传物质的生物,与经典病毒学不同,也与权威性的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相左,因此,开展这项研究,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念,还需要不断地去说服团队,最后他们用了约25万只小鼠提取到这种病原体。这种致病因子用灭活核酸的方法可降低致病性,但经过蛋白质变性剂处理可导致症状消失,从而证明了该病原体的本质是蛋白质,不含核酸。这些发现使得普鲁辛纳于1997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奖,以表彰他在揭示疯牛病和克-雅病等生物学机制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也为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医疗策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8]。普鲁辛纳的成功在于他具有科学研究的创新精神,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对公认科学提出质疑和挑战,同时还能够抵御来自反对者的声音,具有坚持不懈的品质。

4.与病毒的斗争远未结束,需要更多青年前赴后继。如今投入病毒学研究的科学家越来越多,但是仍有很多病毒至今难以找出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例如,艾滋病毒(HIV),这种病毒会将自身的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整合在人体T4淋巴细胞核的长链DNA上,造成免疫防御敌我难分,从而彻底摧毁人的免疫系统;埃博拉病毒堪称当代“天花”,单股负链RNA病毒,发病时间比天花更短、死亡率更高,它的可怕之处在于没有人知道它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又从何处再次爆发;另外,还有马尔堡病毒、登革热病毒、汉坦病毒、朊病毒等。由于病毒的遗传物质简单,易发生突变,很快会形成不同的病毒株,让人类防不胜防。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远古病毒再次出现,例如存在于3万多年动物尸骨上的西伯利亚阔口罐病毒,它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仍然不知道。因此,想彻底战胜病毒,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的人付出努力,甚至生命。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前赴后继,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寻找战胜病毒的新武器。

四、引导学生始终树立“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中锤炼自我

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病毒的历程和贡献,目的是让学生从DNA病毒、RNA病毒、朊病毒的研究中认识病毒的危害,体会科学家在病毒研究中的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领略科学伟人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时展现出来的敢于打破教条、坚守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科研精神和高尚品质教育大家无论是在科研还是生活中,始终要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地发现问题、关注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对人民影响最大、生产需求最紧迫的重要问题,无论问题有多难,都要勇于面对,敢于挑战,从而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锤炼自己,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心系国家和人民

对于巴斯德来说,无论做什么或者做出了什么,他一直将祖国摆在首位,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归功于祖国,都是为祖国争光,他说一个人首先要是一个爱国者,其次才是一个科学家,科学家应该以自己的成就为祖国增光添彩[5]。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科学家和一个爱国者的完美统一。无论什么时候,每一个国家都要依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开展教育,例如美国和英国,他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服务于资本主义国家[9]。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习近平明确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全程贯穿,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以优秀的人物事例启发学生,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地把握新时代爱国奋斗的精神内涵,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建功立业的热情和动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样,思政教育还需从教育的践行者方面考虑,加强阵地管理,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个人魅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去。

总之,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结合起来,不断地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心系家国和祖国人民的高贵品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柳逸青,王鑫,刘晓,郑芬.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剖析与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8,(06).

[2]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M].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刘欢.病毒与人类世界的时空风暴[M].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6.

[4]张秀丽.与人共舞:展现细菌的秘密生活[M].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5]魏屹东.巴斯德:科学王国里一位最完美的人物[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04).

[6]杨正时,房海.巴斯德开启预防医学的大门——纪念路易斯·巴斯德发明狂犬病疫苗130周年[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7]任衍钢,宋玉奇.普鲁辛纳与朊病毒的发现[J].生物学通报,2011,(09).

[8]管泽强.朊病毒的发现者——斯坦利·普鲁西纳——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官方报告[J].世界科学,1997,(11).

[9]罗嘉文.英美两国高校德育途径比较及启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8).

推荐访问: 教育 微生物 探讨 实践 思政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