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对高效物理教育教学的思考

对高效物理教育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3-12 08:46:5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高效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呢?本文从两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效;物理;教育;思考

高效教育主要包括品德高效、智能高效、身体高效和专业美感高效,高效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高效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高效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高效和科学文化高效的目的。本文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如何进行物理学科的创造教育

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立足21世纪的需要。创新教育是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在物理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培养创造意识

马瑾院士在20世纪70年代,她率先开展了构造变形与地震成因机制及地震前兆的实验研究,这一研究在我国地震构造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意义,以此为基础的研究成果,如构造控震作用与地震迁移的准则和类型、水库地震类型与断层类型的关系、地震前兆和后效的概念、地震前兆类型与构造类型的关系等,都是有创新性的研究;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她对缝块系统变形特征、物理场演化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等问题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被国内外学者誉为独具特色的研究;关于断层宏观力学性状与断层物质微观变形机制的实验研究,是国内高温高压岩石摩擦及实验岩石变形显微构造方面最早的研究成果。

(二)培养创造观察

达尔文是科学和思想史上数一数二的巨人,名字出现在所有“有史以来世界十大伟人”的名单中,甚至在生前就已被视为可与牛顿比肩的伟人,拥有丰富的思想和无穷的魅力,他的发现对人类社会有极其广泛、深远的影响。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三)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王世绩是中国科学院院士。60年代初,王世绩在前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研制含镉大液体中子闪烁探测器,实现共振中子裂变参数较高精度测量。60年代中在核试验测试中,创造性地采用优化设计的气体契仑科夫探测器,实现高本低下高能γ射线测量,并据此确定热核反应时间过程。

(四)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要求个人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也正为如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组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多更快。一个组织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它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创新,而创新则来自于知识,知识则来源于人。

二、物理高效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根据这种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的实施,尽管苦了学生,但可能升学率暂时上升。这一教学上的短期行为反馈给社会、家长和学生,又使这套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得以强化。于是,不少学校心安理得地沿着这条斜坡走下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在教改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多悟少”和“学少悟多”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宁可喜欢那些老实听话、循规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喜欢那些淘气、顽皮的“低分高能”的学生。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把知识硬灌给学生,不如培养学生自己去领悟的能力。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与其把知识嚼细了吐给学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在咀嚼的过程中去体味知识的甘甜。只要学生养成了悟的习惯,具备了悟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智商”与“情商”

智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像、思考、判断等。也有学者指出,智商(IQ)表示智力年龄(即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间的关系。智力年龄又叫智龄,某一年龄儿童的智龄,根据对一定数量同龄儿童进行测验的平均成绩确定。智龄越过实足年龄越多,智力发展水平越高。我国古代提倡“忍”、“制怒”、“三思而后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知,宁静志远”以及我们现在的快乐教学,成功教育都包含有情商培养的因素。

以上从两个方面谈了物理高效教育的问题,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今后还需要努力地探讨,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全面高效的人才,使高效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推荐访问: 高效 教育教学 物理 思考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