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粮食流通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粮食流通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13 00:07:4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粮食流通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粮食流通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

报告

一、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

对企业的现状认识不清。在基层企业“三老”问题基本解决后,“企业改革已基本结束”、“不需改”、“不想改”的意识和畏难情绪在一些干部职工中仍较为严重,这给基层粮食企业下一步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其实,对现今的绝大多数国有独资、控股粮食企业而言,改革并不能说已经结束,许多合并、重组的企业购销体制、财务体制改了,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还没有改,或没有实质上改,企业新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改革的目的还没有达到,目标还没有完成。

(二)经营理念差、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差、管理方法陈旧

1、经营理念差。企业领导人的经营意识还没有市场化、效益化我们的企业领导普遍还习惯于把收购当作任务来完成,重数量轻质量,重数量轻效益;部分企业领导片面认为粮食购销价格紧跟着市场走就是市场化意识,收购时以收得进为订价依据,销售时以销得出为订价依据,而不善于依据市场趋势适时、适价、适量购销。

2、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差。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不仅改变了

粮食市场环境,改变了粮食交易规则,也改变了市场主体间的关系。企业自身的某些先天条件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

发展之路。粮食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在八十年代中期较为完备,

曾通过附营业务有过一段繁荣,可惜没有保持和发展,近年来经

历几次改革之后,粮食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几乎完全丧失。由于国

有粮食加工业全部破产,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有粮食加工和食品

生产能力,企业在粮食经营上盈利能力低,在一些有民营粮食加

工企业的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十分困难,在竞争中处于劣

势。

3、管理方法陈旧。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基层粮食企业

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应该享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但政企不分的

现象并没有根除;企业的出资人是国家,但在粮食企业国有资产

管理上,常常是企业越位,出资人不到位;粮食国有资产管理的

主体模糊,管理措施和力度不够,不善于资本运作。二是对企业

管理层的管理上,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激励不到位,约束也

不到位。对基层职工的全量化考核,造成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全量

化关系,而非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加上粮食经营有量大收购时间

集中、散装不易盘存的特点,管理又不到位,极易出现问题。三

是国有粮食企业的核算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导致经营成本、管理成本较高,既不能与成熟的现代大型企业竞争,也不能适应

与简单、低成本、短平快、少层次的民营、个体经营模式的竞

争。

(三)市场空间缩小

粮食流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受宏观因素影响外,微观层

面上的因素对企业的影口向更具体、更直接。农村粮食消耗增加,商品粮的比例日益减少,粮食企业获得粮食资源相应减少,同业

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不用说还有许多不同经济成分的经营主

体不断进入粮食流通领域。政策性业务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

越来越少,已不足以维持一个企业的正常生存。由此看出,单就

粮食购销业务而言,市场空间在缩小。

(四)人才流失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目前的国有粮食

流通企业吸引人才的亮点很少,外面的高素质人才很难青睐这个

行业,而许多原企业培养的,正当而立之年,又与企业有一定感

情的人才却大量流失,一方面是企业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职工

下岗失业。因此,留住现有人才,使人才有充分发挥的机会,并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便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五)企业文化缺失

一是企业外部形象受损,“国有粮食企业已经垮了”的传言

快要变为公众的普遍认知。二是企业现有人员(包括管理层)对企

业的生存和发展普遍缺乏信心。三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无序,且

缺乏活力,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

二、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许多国有粮食企业经历了多次改革,但始终没有触动企业的

产权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吃“两个大锅饭”的现象依然没有根除。这些只能说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一些旧的思想观念仍然

有市场,必然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市

场观念、企业运作机制等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解

放思想、更新观念又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绝不能一劳永逸。

要在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保持思想的不断进步,改革才能向深层

次推进。

(二)因地制宜、因企施策

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能以减代改、以卖代改,而是要

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优势企业,应当在卸下包袱的同时,优先进行资金注入、优化和延长产业链,支持企业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对资质比较好,但经营规模比较小,业务单一的企业,可以采取企业职工内部竞买,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联营参股、

管理层收购等途径,实现产权分散或转让,降低国有产权比重,

改变企业产权性质和结构,引进和激活企业机制;对资质较差、

资产不良、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应当全部退出国有资产,实

行民营化改造。

(三)体制转变与转换经营机制有机结合

体制与机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企业体制改革要以产权

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企业实施深层次改革的同时,积极把工作重

点放在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上,达到标本兼治,既有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新体制,又有灵活的内部工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紧密地

把职工与企业利益捆在一起。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企业

管理,调动职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企业.内在的发展

潜力。在体制转变的同时,要积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起新的经营管理机制,并加以不断完善,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的新机制。

(四)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有机结合

(1)在县级粮食局下组建一个带有资产管理性质的国有独资公司,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政策性粮食经营,接受政府委托负责

国有资产的运营与管理,对独资、控股、参股企业行使国有出资

人职能,确保债务不悬空,国有资产不流失。(2)对原有国有粮食

企业进行涉

及产权制度的撤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新组建公司制

企业,建立比较到位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3)明确产权性质,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措施,实行风险抵押、租赁经营或净

资产租赁经营。(4)对非产业用途的资产、闲置和对外租赁的资产、残破资产、产权手续不完善的资产实行集中管理,通过出售、转让、拍卖、变更合同主体等方式理顺产权关系,加强资产管理。

(五)构建企业文化,打牢发展后劲

基层粮食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重点,一是重建企业精神,包含两个层面,内核是企业团队精神,外壳是企业社会形象;二是修复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与员工应该结为利益共同体,企业的整体素质与利益共同体的是否建立有很密切的关联,它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构建有特色、有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对企业的经营起着全方位的协调、规范作用,是提高企业内在素质的关键。

推荐访问: 粮食流通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企业改革 基层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