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近视眼单元—循证整合中西医防治系统之研究

近视眼单元—循证整合中西医防治系统之研究

时间:2022-03-13 08:09: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眼近视防治自建国迄今已59年,近视发生率却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试从现代和传统医学有机整合,组建中国特色的近视单元,把现代最先进的近视治疗运用meta分析法对10篇中医、中西医治疗眼近视文献,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防治近视眼充分显示了比其它单一或数个组合治法更强大的整体效应,远远大于各方法效果的总和。揭示了中西医防治眼近视的效应规律—承制调平与系统效应,近视眼单元的提出和由此启动的循环整合防治系统。

关键词:循证 整合 近视眼单元 中西医防治 系统 效应

中图分类号:R276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4-0058-04

1 近视眼中西理论之整合

把一切有利于防治眼近视的各种理论,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形成适合于指导和完善有利于防治眼近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独具特色的理论,是一种整合过程。

循证眼科学的本质是寻求,应用证据的医学,强调证据是EBO的灵魂,一有临床证据,二有临床经验,三考虑患者需求,三者综合最佳治疗方案才能使治疗近视达到最佳状态。而在循证医学基础上,通过系统科学霍尔三维结构提出眼近视防治系统工程,其中7个步骤是指导和完善理论的关键,即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组织行为学为循证眼医学和系统工程提供了最优化、最高绩效的团队,保证了最佳治疗方案的实施。循证眼科学、系统科学、组织行为学、临床经济学为现代防治眼近视的基础理论,四者的有机整合将使眼近视防治迈上更高的阶梯。

传统中医眼科学的五轮学说、八廓学说、内外障学说是中医防治眼近视的之基本学说,五轮提出眼与脏腑相应的标本关系,八廓论述眼与全身脏腑功能对应部位,相适应的特点,内外障更是在二者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眼病的阴阳理论。符合中医整体观和现代生物个体的新整体观。

精神学说和气血学说更是注重眼与形神之间的关系,符合中医天人合一观点,进一步丰富了辨证施治观,养生学说以三大眼基本学说为框架,在精神学说和气血学说中医生理病理的基础上,通过逐步的经验积累,达到了最高境界。突出了理论特色为治未病观。中医整体观、天人合一观、辨证施治观、治未病观,都是恒动,系统的,这为现代理论和传统防治近视理论的整合提高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循证眼科学所寻求和应用的证据。更多的来源于光学原理和屈光学,大量先进的眼近视检查法和仪器的出现为随机、双盲、大样本制作提供了客观依据。而中医的五轮八廓内外障学说从这一点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循证眼科学所需的临床经验确与中医眼近视的治疗不谋而合,中医防治眼近视有千年的历史,治法繁多,经验丰富,如何把丰富的经验在遵循循证眼科学的基础上,筛选、优化、组合、形成一整合有机的治疗数据系统,眼科学的考虑患者需求也和中医养生学说不谋而合,中医养生注重形神合一,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为患者提供了涵养精神和御养形体两大法门,其中涵养精神包含了清静养神、适度用神、节欲守神、顺时调神、怡情畅神诸多内容,御养形体更是从起居有常、饮食调养、顺应日时、劳逸适度、安于居处,动静结合诸方面来防治眼病。“以人为本”治未病思想是中医传统医学思想的精髓,近年来的循证眼科学研究表明:“现代生物医学不仅不能治愈近视,甚至难以有效抑制其进展”,其主要原因是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

研究表明:幼年直至青春期的动物包括灵长类动物戴凹透镜可以诱导近视;由于近视后戴凸镜视远模糊,以凸透镜防治近视的最佳作用时期是在近视发生之前的未病期,为中医治未病理论提供了现代实验依据。

现代和传统理论相辅相成,有共同的需求和目的,有机整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近视眼单元应运而生了。

2 近视眼中西病因病理之整合

近视眼和遗传因素有关,已被遗传学所验证,这和中医先天禀赋不足观点基本吻合。近视眼又和环境因素有关,也被动物实验所证明,这和中医后天精气失养观点基本吻合,中医认为,所谓禀赋主要是指遗传因素,《灵枢·天年》载“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盾?…..以母为基,以父为盾”,说明人的初生,都是父母遗传而来,目经大成有一句名言,“双睛近视是生来”和现代近视眼病因的遗传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故视觉与中医肾脏有密切关系,而近视眼是由于眼屈光系统的后主焦点,与眼的感光层(视网膜)两者之间的相互位置,没有安排适当所造成,。肾虚是造成近视眼的原因之本。保存先天,是整合后防治近视眼的重要法则。

脾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脏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消化系统。微量元素的缺乏,营养成分的失调都和中医的脾脏有关,而这是因素都会诱发和加重近视眼。先天生后天,后天充先天,要想防治近视眼,也要调养后天,调养脾脏。

中医注重环境因素,其病因学说更早地指出造成近视的诸多原因,和现代近视眼环境因素大多吻合。

3 近视眼中西治则治法整合

在以整体、辨证、系统恒动为突出特色的中医治疗思想的“承制调平”法则中,并呈现出复杂系统特征性改变—系统效应。

3.1 承是机体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内稳调控机制,保持脉络通畅,气血流通,脏腑功能正常,体现了复杂系统自适应、自调节、自稳态能力。

3.2 制是病程状态下机体自我代偿机制,产生各类保护性因子抑制损害因子,是复杂系统自适应、自调节、自稳定能力在病理状态下的代偿。

3.3 调是祛除病理损伤因素,提高机体自适应、自调节、自修复能力。中医治疗效应的重要机制便是“神应”,即机体对治疗的反应状态,在治疗干预下机体稳定调控机制的积极反应,亦即人体视觉系统存在的自然治愈机制的激活。

3.4 平是通过“调”调动机体自稳调控能力,达到不同层次的动态平衡状态。“平”者“阴平阳秘”,阴阳动态平衡,气血通畅冲和,五脏功能协调,调节和集合平衡,动态屈光和静态屈光平衡,视觉系统平衡,那么近视则无由而生,因此“平”被中医看作治疗的终极效应目标。同时基于整体系统思维的中医学在强调人体自向阴阳平和的同时还需达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

3.5 系统效应: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特征改变—提高机体自适应、自调节、自修复、自稳态能力,将之称为系统效应,它与传统中医的“承制调平”的整合调节殊途同归。

4 近视眼单元概念的提出

4.1 应近视眼流行病学的要求而提出

高患病率和致盲率呼唤更加科学、专业、有效、省钱的近视眼防治体系。

4.2 应近视眼现今防治体系不能应付和不健全的结果而提出

近50多年的现状是:①缺乏协调一致的近视眼防治组织体系。②缺乏全面系统的资料和数据。③缺乏防近的资金投入。

4.3 应循征眼科学迅速发展的需要而提出

近视眼单元的建立将给循证眼科学带来更大的科研证据。

4.4 应中西医防治近视整合理论的应用而提出

①理论整合:在中医养生学说指导下更好地扩展到各级近视眼单元防治体系。②病因病机整合:深入认识到防近的各个层面,在近视眼单元的启动中,更加准确、科学地避免多致病因素的危害。③治则治法整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近视眼单元,使预防原则和治疗原则得到全面贯彻,使各种治法应用所长,力避所短,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系统效应所表现出的承制调平,使中西疗效发挥到极致。

近视眼单元的提出是当今社会近视患者的需要,是循证眼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现今防治体系急需完善健全的需要,是中西医防治整合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5 什么是近视眼单元

近视眼单元是指为近视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视力训练,近视康复,近视配镜,近视手术,心理健康,和健康教育,改善门诊近视病人的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因此,近视眼单元的核心人员包括:临床眼科医师、专业眼科护士、视力训练师、验光师、营养医师、心理医师、临床经济师、针灸推拿医师、中西药师和社会教育工作者。

循证整合中西医防治近视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近视眼单元的建立为该系统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和实践至完善的空间,该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每人都应享有理想的屈光,理想的视觉。

6 运用Meta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近视眼显效率的10个临床实验系统评价

统计学方法: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总有效率,总显效率的分析资料Meta分析。首先对个研究作同质性检验,若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05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2.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近视眼显效率10项研究同质性检验 =10.3945,自由度为9,P=0.3195>0.05,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合并的OR值:ORP=0.512 56

合并的OR 95%置信区间:=(0.363 09,0.723 55)

ORP的检验: =14.4374,自由度为1,P<0.01,10项研究的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既平均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近视眼的无效风险比对照组降低48.744%,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近视眼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1.2中西医结合治疗近视眼显效率9项研究的同质性检验 =7.7979,自由度为8,P>0.05,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见表2)

7 结论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是防治近视眼根本出路;近视眼单元的提出和建立是我国近视防治体系的最佳选择。建立和完善循证整合中西医防治系统是我国今后近视防治工作的重点。运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中西医防治近视循证整合充分显示了比其它单元或数个组合治法的更强大的整体效应,揭示了中西医防治近视眼的客观效应规律承制调平与系统效应。

参考文献

[1] 徐丹,吕帆,瞿佳不同阅读距离的调节反应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表达[J].眼科研究2006,3:33

[2] 张顺华.美国临床实践规范—近视进展的预防[J].近视屈光手术篇.2004,5:10.

[3] 李光春等学生近视眼屈光阈值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0,5:6

[4] 母国光.基于眼波前像差的视觉矫正及超视觉的光学研究中国科学专辑[J]. 2007,5.

[5] 于志强等.病理性近视的农系研究[J].遗传学报,2006,6:8

[6] 郑荣领.近视防治研究以人为本[J].中国眼科医生网,2005,4.22.

[7] 郑荣领.青少年学生近视早期干预探讨[J].中国眼科医生网 2005,4.22

[8] 郑荣领.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治战略亟待创新 眼镜产业.

[9] 郑荣领等.中西医结合能够为近视眼防治做出重大贡献[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7: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 近视眼 中西医 单元 防治 整合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