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进了自己喜欢的、自己有能力的、刚刚开始发展以后会有很大发展的领域,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杨振宁
杨振宁,生于1922年10月1日。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理论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中学时代的杨振宁数学非常好,他认真地对任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教授的父亲杨武之说:“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尔奖!”杨武之热情地鼓励儿子:“好好学吧!”
1938年夏天,教育部宣布所有学生不需文凭,均可报考大学。当时刚上高二的杨振宁也报名考试,并以出色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杨振宁在高中时只读过化学,所以报考的是化学系。入学后他发现自己对物理更有兴趣,就转到了物理学系。西南联大的人们都知道杨振宁想获得诺贝尔奖,就戏言:“杨武之的儿子数学很好,为什么不子从父业?因为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
16岁的杨振宁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那时的西南联大,学生宿舍是土墙茅草房或土墙铁皮房,教室是铁皮顶的房子,下雨时会叮叮咚咚响个不停。教室的地面是泥土地,没过多久就变得坑坑洼洼。窗户没有玻璃,刮风时必须用东西把窗户纸压住,否则会被吹掉下来。但师生们苦中作乐,幽默地称吃的掺杂着谷子、沙子的糙米饭是“八宝饭”,穿漏底的鞋是“脚踏实地”,前后都破洞的鞋是“空前绝后”。
1939年至1941年底,联大师生三天两头就要跑警报,有时一天要跑两次。1940年9月30日,日机又来轰炸昆明,杨家被炸得徒有四壁,少得可怜的家当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万幸的是,家人此时都躲进了防空洞。几天后,杨振宁拿了把铁锹回去,翻挖半天,才从废墟里挖出几本满是尘土的书,他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杨振宁周末从联大回来,邻居家的孩子都喜欢聚集到杨家,听杨振宁讲《金银岛》等故事。更有趣的是,杨振宁还同清华园里的玩伴、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之子熊秉明合作,熊秉明画连环画,杨振宁在旧饼干筒圆口上装一个放大镜,筒内安装一只灯泡,让连环画从放大镜前抽过,在墙上形成移动的人物,制成反映飞机轰炸的“身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等土电影,给难得有机会看电影的孩子们开开眼界。
杨振宁还有一个特点是爱唱歌。不论是在校园里走路,或者是在家里做功课,他总爱大声地唱中文歌、英语歌,尤其爱唱《中国男儿》,“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双手撑天空……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所以,在联大,杨振宁是一个唱出了点“名气”的学生。有一次,一个杨振宁的朋友问一个同学,“你认不认识杨振宁?”那位同学竟然回答道:“是不是那个唱歌唱得很难听的人?”
(余冉冉改写)
推荐访问: 小不点儿 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