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和行动的依据[5]。在‘双导师’制度下,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在共同指导学徒(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联系和沟通,专业教师在与师傅在长期交流合作后,能够积累生产实践教学案例,经过其积极的思维活动,弥补其实践经验的不足,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同时,企业师傅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教育教学方法及综合执教能力的培训,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与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其在专业建设、科研合作、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执教能力[6]。
四、体会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表明,其是一种可行且有效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明确的教师(师傅)与学生(学徒)的关系、合理的授课策略与技能以及教师为之进行的反思与改进都为有效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保障。当然仍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比如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使得学生、学校、企业各方的权益难以保障;又如校企间差异的作息制度,给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带来一定难度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与企业之间深化协调与沟通, 完善制度,增加激励,明确权责,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从而保障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实践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2]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综合版,2005(3).
[3]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11,(6).
[4]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吴涛,吴福培,包能胜.知识探究導向的层次化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46-153.
[6]李传伟,王燕妮,董先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状况分析与驱动力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6):64-67.
推荐访问: 学徒 教学实践 教师 研究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