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中药治疗硬皮病的文献分析

中药治疗硬皮病的文献分析

时间:2022-03-15 08:19:1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本文对近30年来中药治疗硬皮病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药治疗本病的用药特点,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症;中药治疗;文献分析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皮肤甚或内脏结缔组织纤维化或硬化为特征的疾病,又称硬皮病。现代研究认为,SS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胶原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免疫学异常、遗传和环境因素学说有关。因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或缓解病情的药物,西医常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纤维化、抗氧化药物治疗,副作用大,且疗效不明显,治疗棘手、预后不佳。临床报道显示,中药无论内服还是外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篇收集自1981年以来中药治疗硬皮病的相关文献,并对其所涉方药进统计分析,以期为中药治疗硬皮病提供思路与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检索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中1981年至2012年有关中医药治疗硬皮病的中文文献,收集中药治疗硬皮病的处方,对处方中所涉及到的中药的使用频率、功效分类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中药使用频率 本次共检索到有关中药治疗硬皮病的文献144篇,其中内治94篇,外治24篇,内外合治15篇,中西医结合治疗11篇。中药内治法,涉及治疗硬皮病的药物255种,其中使用频率和使用次数如下:使用频率≥70的为黄芪,78次;使用频率60~69的为当归,69次;使用频率在50~59的为桂枝,55次;使用频率在40~49的有5种,红花47次、甘草45次、川芎43次、丹参42次、熟地41次;使用频率在30~39的有5种,桃仁36次、淫羊藿35次、鸡血藤35次、附子35次、党参33次;使用频率在20~29的有7种,赤芍29次、白术26次、鹿角霜(胶)25次、白芍23次、麻黄22次、白芥子21次、细辛20次;使用频率10~19的有20种,肉桂19次、生地18次、茯苓18次、穿山甲17次、牛膝16次、地龙14次、巴戟天13次、土鳖虫13次、全蝎13次、威灵仙12次、水蛭12次、丹皮11次、僵蚕11次、没药11次、蜈蚣11次、生姜堰11次、山药10次、牡蛎10次、干姜10次、柴胡10次。

中药外治法中涉及药物80种,使用频度≥8的为红花,9次,使用频率在4~7的有12种,透骨草7次、桂枝7次、当归7次、艾叶7次、草乌5次、细辛4次、威灵仙4次、伸筋藤4次、肉桂4次、羌活4次、黄芪4次、川乌4次;使用频率≥2的有16种,苏木3次、刘寄奴3次、川芎3次、白芷3次、茯苓3次、桃仁2次、丹参2次、大黄2次、地骨皮2次、独活2次、鸡血藤2次、花椒2次、马钱子2次、桃仁2次、乳香2次、土茯苓2次。

2.2 药物功效分类 按现行《中药学》教材[1]中药分类划分,内服法共涉及255种中药,其中使用频率较多的40种中药的功效分类,见表1;外治法涉及中药80种,其中使用频率较多的29种中药的功效分类,见表2。

3 讨 论

硬皮病属于“痹证”范畴。巢元方曰:“风湿痹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疼痛,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日久不愈入经络,搏于阳经,亦变全身手足不遂”。其病机可以概括为气血不足,外感寒湿风邪,致使寒凝肌腠,日久耗伤精血,脏腑虚损,气血瘀滞,实质为本虚标实之证。由上述药物使用频率及功效分类结果看,无论内服还是外治,活血化瘀药均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类药物,红花、丹参、川芎为其中突出代表。现代研究认为,微血管系统的病变是SSC发病的始动因素之一。血管受损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①内皮细胞被激活,释放内皮素-1和前列环素,导致收缩舒张血管因子平衡失调;②上调黏附分子;③组织缺氧,氧自由基释放加重血管闭塞。组织缺氧又导致β-转化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促进纤维化进程[2]。中医的“血瘀”证候多与血小板高聚状态、血液循环障碍及血栓形成有关。在组织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等过程中,自由基反应加剧血液循环障碍。这一血管起因学说为活血化瘀中药在治疗SSC的应用中提供了理论依据。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抗炎等功效[3],单独或联合使用能不同程度地改善SSC患者症状,主要表现在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皮肤硬化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其次,温经散寒、补益类药物使用频率也颇高。《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皮则寒。”硬皮病早期出现血管病变累及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致管腔狭窄、血流瘀滞,血管数量减少。因此,硬皮病患者常合并雷诺氏征,表现肢端怕冷,遇寒加重。因此,外治法中常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络宣痹类药物。统计结果显示,其使用率达79.48%,以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为主。久病入络,邪气迁延,损及脏腑功能,致正虚邪恋,本虚标实,所以内服法多以扶正祛邪为主。体外实验也证实温阳补肾类药物对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5]。内服法中补益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以期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这是内服外治选用药物的不同之处。

此外,内服法以复方中药治疗为主的文献,有71篇,单味中药治疗9篇,中药单体治疗8篇;治疗剂型以汤剂为主,汤剂62种,注射剂8种,丸剂4种,胶囊剂2种,片剂2种,冲剂1种;外治法中针刺、艾灸及拔罐治疗13篇,雾化、熏洗治疗11篇。由此可见,中药复方内服治疗远多于外治法,可能与中药汤剂易吸收、辨证配伍更为精确有关。外治法中针刺报道近年来少见,可能与硬皮病常合并皮肤硬化、缺血坏死、溃疡等针刺禁忌症而难以开展有关;中药外敷、熏蒸、泡洗等非创伤性疗法可通过药物和热力共同作用于皮肤,疏经通络、改善血液循环而取得较好的疗效,方法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故临床报道有所增多。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SSC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和补益类药物为主,活血化瘀贯穿内服外治法之中,标本兼治,扶正以固本、驱邪以治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的副毒反应,扶正固本,增强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1.

[2]Hinchclif M,Varga J.Novel paradigm for treating vasculopathy in systemic sclerosis 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and statins[J].Current Rheumatology Reports,2007,9(1):1-3.

[3]徐大鹏.活血化瘀中药之药理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2,21(15):358.

[4]陈冬冬,屠文震,张凌.益气活血方熏蒸法与口服法

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2):79-80.

[5]李明,王强,胡东艳,等.温阳补肾中药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2):106-107.

推荐访问: 文献 中药治疗 分析 硬皮病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