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最新)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四年级上学期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四年传统文化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笃学善思”“博文约礼”“交友之道”“修身养德”四个单元。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阅读名人故事、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1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古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工艺,古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2
第一单元笃学善思
1熟读精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朱熹的《读书之要》和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2、通过读文,了解读书的方法。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之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读书的方法:就是要由易到难,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反复的阅读仔细的思考。
古代的典籍值得读很多遍,读的多了,仔细思考过,你自然而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方以智好学勤记》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忆事思辨。
3
出示课本第4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里面的人物行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
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郭沫若的故事《读书如走路切莫贪坦途》。交流该故事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六、学以致用。
1、同学们读了古今名人对学与思的理解和相关故事,你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问题?赶快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今后应当如何去做。
七、课后作业
自读资料卡,了解“二十四史”书目,选取自己喜欢的读一读。
教学反思:
4
2、敏以求之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述而》和《子张》篇中节选内容意思,能
够熟练背诵原文。
3、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想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子张》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学,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程门立雪》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9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下列情境中的人物,你该怎么做?
5
全班交流。
八、博学研思。
自读贾思勰的故事《贾思勰养羊》。交流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九、学以致用。
请收集一些类似的事例,制作几张卡片,和大家一起分享。(课本11页卡片)
十、课后作业
自读资料卡,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选择感兴趣的读一读。
教学反思:
3、见贤思齐
6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卫灵公》和《学而》篇中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1、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展子虔和董伯仁》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7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14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下列情境中的人物,你该怎么做?
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唐伯虎的故事《唐寅学画》。交流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8
4、专心致志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告子上》和《荀子》的《劝学》篇中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2、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
德育目标:学习要专心致志,勤学苦练,集中精力。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下围棋是一种技艺,且是一种简单二校的技艺,不专心学习,就学不好。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
9
而听清楚。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老者捕蝉》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19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下列情境中的人物,你该怎么做?
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董仲舒的故事《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交流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六、学以致用
了解专心致志的学习方法和故事。
10
第二单元博文约礼
5、三省吾身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学而》和《荀子》的《劝学》篇中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1、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
11
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万斯同闭门苦读》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25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下列情境中的人物,你该怎么做?
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谦虚学书》。交流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六、学以致用
想一想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到三省吾身?
教学反思:
12
6、择善而从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泰伯》和《左传》的《昭公二十八年》篇中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1、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们要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曾子说:“自己才能高,去问才能低于他的人。自己知道多,去问比他知道少的人。有了像没有,充实像空虚。别人无理犯我,我能不计较。以前我的朋友曾在这上面下过工夫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不耻下问》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13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30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下列情境中的人物,你该怎么做?
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故事《鲍叔牙荐管仲》。交流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六、学以致用
想一想自己在故事中学到了哪些道理?
教学反思:
14
7、勿施于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公治长》和《中庸》以及《颜氏家训.风操》篇中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1、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们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不要改变他人的意志。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江南人事不获已,须言阀阅,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不愿意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不愿把它强加在别人身上.”
江南一带的人除非不得已,在谈及家世的时候都以书信往来,很少有人当面谈论。北方人哪怕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想跟你说说话,也
15
会上门拜访。像面谈家世这种事情,不能强加给别人。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介子推与寒食节》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35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下列情境中的人物,你该怎么做?
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故事《以邻为壑》。交流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六、学以致用
想一想自己在故事中学到了哪些道理?在自己以后的生活中怎么宽容别人?
教学反思:
16
8、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颜渊》和《孟子》的《公孙丑上》篇中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1、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
德育目标:教育发学生们善待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於人以为善。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子路听到人家把他哪里出了过错告诉他,就会很高兴。禹听到劝导向善的话就向别人拜谢。舜胸有大志,善于和别人求同,放弃自己的意见而听从别人,认为从别人那里获取建议是高兴的事和好事。
子贡问交友之道。先生说:“朋友有不是处,该尽忠直告,又须善为劝说,若不听从,则该暂时停止不言,莫要为此自受耻辱。”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17
三、学文立志。
读《郑板桥教子》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40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下列情境中的人物,你该怎么做?
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故事《苏轼爱民》。交流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六、学以致用
想一想自己怎样才能做到与人为善?并记录下来。
18
推荐访问: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 传统文化 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