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法制教育课件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法制教育课件

时间:2022-03-17 00:27: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法制教育课件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法制教育课件

目录

•简介

•入法程序

•矫正对象

•实施办法

•国外规定

•法律价值

•社会意义

•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简介

•社区矫正,英文Community correction,有的国家称之为“社区矫治”,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

社区矫正-矫正对象

•包括:

•1、被判处3个月以上,3年以下管制刑,不需要羁押的罪犯。

•2、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期执行的罪犯。•3、判处有期徒刑,在监狱服刑一定时期后,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4、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5、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因怀孕、严重疾病被暂予监外执行罪犯。

•其中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女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是重点对象。

•不包括:

•社区矫正是罪犯服刑的一种方式。未经法院判决有罪的人,不能成为社区矫正的对象。

•经法院判决有罪,服刑期已满的人不能成为社区矫正的对象。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社区矫正具体实施办法参见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摘录:

•第一条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社区矫正-入法进程

•社区矫正是一个外来语,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其理念正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过去中国没有使用社区矫正的名称,但是,中国的刑罚制度中,包含了社区矫正的有关内容,例如,管制、缓刑、假释等。

•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社区矫正写入刑法。2012年1月10日,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发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通知。

社区矫正-国外规定

•美国

•美国法律中社区矫正的规定贯穿于整个刑事司法活动过程中。刑事案件审理前,一部分被告通过保释、监督释放、监督劳动释放等途径交由社区矫正机构监管,而不再进入刑事审判;一部分被告通过调解、延迟起诉和处理街头犯罪的替代措施等方式进行转处,亦交由社区矫正机构监管。

被判缓刑的犯人在缓刑监督官员的矫治与监管下在社区内或社区矫正机构内接受缓刑监督。被判监禁刑的犯人,服满一定刑期,可因有条件或到期释放、赦免、减刑、假释或参加重返社会活动等不同方式得以释放,而在释放前,犯人一般都要参加释前训练、劳动释放、教育释放、归假和社区扶助等不同内容的社区矫正项目。

•德国

•德国法律有关社区矫正的规定有:缓刑考验帮助、余刑的缓刑(假释)、赦免缓刑、保安处分中的行为监督、针对青少年的社区矫正措施等。其中,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社区矫正规定包括:一是非刑罚性质的教育处分和惩戒措施;二是刑罚意义上的缓刑、缓科和余刑缓刑。

•日本

•日本法律中的社区矫正(社区处遇)主要包括缓刑、假释、罚金、社区服务令、损害赔偿令、保护观察、恩赦等。作为一个单一制的国家,日本对犯罪者实行全国统一的社区处遇管理,同时在具体管理中又能够采取灵活且切实可行的策略。日本的社区矫正奉行“官民协作、以民为主”的原则,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广泛参与。日本政府认为,国家如同公民的父亲,应对孩子负养护教育之责。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之下,日本形成了以犯罪人为中心的矫正和保护观察制度。

•法国

•法国法律规定社区矫正的核心内容是缓刑和假释。法律允许法官对“因缺乏辨别能力”而犯罪的未成年人,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适用“再教育措施”,并且直至该少年达到成年年龄之前,均可对这种措施进行变更。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审查范围设置了执行法官,在执行刑罚过程中以及执行刑罚后,仍可采用更为灵活的措施,安排监护制度与救助制度。法律还设立了“附考验期的缓刑制度”,对“考验监督委员会”制定了规则,规定了有关假释的措施以及有关禁止拘留的措施等。

社区矫正-法律价值•社区矫正作为一

种全新的刑罚执

行方式,蕴涵着

刑罚的惩罚性和

恢复性双重价值。

•首先,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一种刑事制裁措施,而刑罚的制裁性决定了社区矫正措施的惩罚性。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活动,自然要严格落实具体的惩罚性措施,以实现刑罚的惩罚性。社区矫正对象作为罪犯,应当就其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承担惩罚性后果,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惩罚社区矫正对象也是国家实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公正的客观要求。现代刑事法出于保护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双重目的,即使是在惩罚罪犯的过程中,也必须同时将如何促使罪犯重新回归社会列为目标之一。

•其次,社区矫正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使服刑人员得到有效监管,使人们改变对服刑人员的“标签”式看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另一方面,社区矫正通过弱化监狱的封闭性、放宽罪犯自由度、增加罪犯与社会的联系,促使罪犯掌握生活技能与相关社会知识、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最终促成罪犯回归社会,摆脱犯罪“标签”的影响,使他(她)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可见,社区矫正不仅体现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满足了罪犯再社会化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

社区矫正-社会意义•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有利于落

实党的改造罪犯政策,提高教育改

造工作质量,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更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

基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推行社

区矫正工作,是依法治国,以德治

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

义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

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举

措,是充分运用社会机制,整合社

会资源,加强对缓刑、管制、剥夺

政治权利、假释及监外执行等各类

对象管理和改造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步法”——社区矫正新模式

推荐访问: 社区矫正法制教育课件 矫正 标签 社区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