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基本理论研究

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基本理论研究

时间:2022-03-18 08:09:30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归纳并阐述了通信基础设施投资的基本理论,包括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影响因素、方式与渠道;通信的成本构成及其经济评价特点;通信基础设施寿命及损耗与补偿。揭示了通信基础设施投资的一些内在影响因素,为通信投资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关键词:通信基础设施;损耗与补偿;通信投资

国际电联(ITU)的报告中,将“通信投资”定义为是公众通信运营商获得用于提供通信服务的资产和设备所有权而投入的年度费用,包括土地和建筑物的费用[1]。对通信的投资主要是用于各种通信网、生产房屋、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资[2-4]。通信基础设施是实现通信过程的物质基础。因此,在这里本文所指的投资主要是针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而没有考虑通信服务等其他方面的投资。

一、通信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因素

1.利率

利率的变动对投资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利率与投资反方向变动,即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对于通信而言,基础设施投资所需资金大部分是靠借贷来支付的,如发行有价债券或向银行借款,而为这种贷款支付的利息就是投资的成本。即便使用自有资金投资,利率也十分重要,因为可以把自有资金放弃的利息作为投资的机会成本。

2.政府税收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影响投资水平。如果政府对通信企业用于追加投资的利润实行增加税收,利率会下降,同样也会刺激通信企业投资。

图1用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利率的上升,投资需求不断下降。

3.托宾的q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提出,企业根据股票的市场价值对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来决定投资额,它是一种来自财政信号惯用的市场基础的投资规则,这一比率被称为托宾的q:

其中,资本的重置成本是指企业在市场上重新购置资本支付的价格,相当于资本的当前价格与资产数量的乘积。股票的市场价值是指由股票市场决定的资本价值,它等于债务的市场价值与股本的市场价值之和。

托賓的q作为资产替换成本的企业的市场价值的比率,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投资函数的方法:企业的净投资取决于q的大小,当q>1时,企业发行的股票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因此企业经营者购置新的资本能够提高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会进行新的投资。

4.融资约束

通信企业往往面临融资约束,即通信企业有借款的意愿却无法筹集到资金。融资约束限制了通信企业的投资活动。它意味着通信企业的投资决策不仅受资本使用成本(如实际利率)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它们过去收入中用于储蓄的资金和当前利润的影响。

对于能够在金融市场筹集到资金的通信企业而言,衰退对投资的影响很小。但是如果通信企业面临融资约束,衰退引起的通信企业当期利润下降就会限制它们进行投资的能力,使其无力投资于未来能获利的投资项目。融资约束使投资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敏感性增强。

二、通信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与渠道

通信特点决定了其投资需要有巨额资金。随着通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以及融资工具的多样化,使得通信的融资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国家预算拨款与企业自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通信基础设施投资的主渠道是国家预算拨款,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对通信发展的大投入和政策上的倾斜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数据也显示出国家对通信投资额呈较快的递减趋势,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通信投资总额中自筹投资急剧上升。通信企业可经国家授权部门批准,通过发行各种有价证券自行筹集资金。主要是发行债券、股票、吸收股份资金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筹集到巨额可集中使用的建设资金,也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2002年中国联通实现A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筹集资金115亿元。

充分利用外商投资。目前国内利用外资规模增长迅速,现已成为信息新技术投资资金来源的第二大渠道,其主要形式是通过借入他国政府的低息贷款以及引进成套设备及一些先进技术;而国内银行贷款经过投资高涨阶段后,开始下跌,已成为通信业投资来源最小的渠道。从1997年以后,随着国内经济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外商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突出表现是外商投资的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

风险投资。由于通信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风险投资也构成了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对其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助于解决通信业的资金瓶颈。

一般,通信企业可从以下三种风险资本的来源上扩大融资渠道:一是政府资助,这也是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大约占到风险资金总额的70%-80%;二是大公司资本,这种形式目前在我国还不是主流,但它有利于投资主体的调整和资金流向的合理化;三是风险投资公司和各种风险投资机构,其资金额大约占到我国风险资金总额的8%。

除上述投资方式外,通信企业还通过联营吸收其他企业投入资金、或联合出资建立新的合资经营企业来筹集资金。同时,还可以进行技术、劳动力、土地、资源等多种生产要素的联合,从而增加通信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准确地说,我国通信市场由国家独家垄断的局面已初步打破。

三、通信基础设施的成本构成及其经济评价特点

1.通信基础设施的成本构成特点

通信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其生产和成本较为特殊,具有行业特点。与其他行业企业成本相比,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具体通信业务成本可以归纳为通信企业生产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通常按照通信企业工资支出总额的14%计提)、折旧费、维修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支付通信生产用的各项业务费等和一定的期间费用。

在通信企业总成本支出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达80%-90%,远远高于可变成本支出。因此,通信具有较高的盈亏平衡点,必须具备较大的规模才能有效地分摊固定成本支出。而具有一定容量规模的通信主体网络建成后,其每年提取的折旧费用、相应的网络运营维护费用都是一定的,即只要网络运行着,这部分费用的支出就不会减少。用户使用通信网络带来业务量的增加,只要在网络容量所能提供通信能力范围内,就不会对固定成本的大小造成很大的影响。

通信企业在进行信息新技术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投资的必要性;如何不断增加业务量、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水平;何时投资能增加价值并带来回报和竞争优势等问题。对于通信企业来说,需要投入的成本大小、结构特点关系到通信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

2.通信基础设施的经济评价特点

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通信基础设施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通信部门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对它的投资要有一个较长的回报期限。通信业不生产实物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投资的特殊性。它只为社会提供通信服务,这种服务是由几个企业和线路联合作业共同完成的。因此,通信基础设施的经济评价,应考虑通信通信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和不生产实物形态产品的特点,从整个通信网络系统的角度计算基础设施的效益和费用。专用通信通信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应纳入专业工程项目联合体内统一计算。

通信通信的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国民经济评价一般采用无对比法和最小费用法。财务评价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通过计算静态和动态指标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由于通信通信业务量的增长速度和资费的变动对通信通信项目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在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四、通信基础设施的寿命

通信基础设施的寿命因划分角度和依据不同,可分为自然寿命、技术寿命、折旧寿命与经济寿命。

自然寿命:又称物理寿命,是指通信基础设施从全新状态开始到不能再修、再用而予以报废所持续的全部时间过程。自然寿命是通信基础设施服务期限的极限,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有形损耗的速度,与基础设施使用时间的长短及维修保养有关。

技术寿命:是指通信基礎设施能够维持其使用价值的时间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基础设施或固定资产所体现的技术会逐渐陈旧与落后。技术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通信基础设施无形损耗的速度,与技术进步有关。

折旧寿命:又称折旧年限,是指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通信基础设施计提折旧费的年限。设备折旧寿命一般介于技术寿命与自然寿命之间。折旧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国家的折旧政策。

经济寿命:从经济角度看,即通信基础设施的最合理使用期限。它是由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共同决定的。是指通信基础设施平均年使用费用(或平均年使用成本)最低的使用期限。在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它是按通信基础设施使用的经济合理性来确定其寿命的,故称为经济寿命。

由于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年平均分摊额是随其使用寿命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的,而其维修运转费则是使用寿命的延长而逐步增加的(通信基础设施的物质磨损越厉害,维修运转费用越大),所以可断定,通信基础设施存在一个平均年使用费用最低的期限,这个期限就是通信基础设施的经济寿命。在通信基础设施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中,其经济寿命是确定通信基础设施更新时机的主要依据。

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或更新,是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技术进一步提高的必然要求。但是在通信基础设施的后期,花费过多的维修费用可能得不偿失,因而要考虑是否需要更新,这种以经营费用为标准而确定的设备寿命就是经济寿命。在经济寿命期内平均每年的使用成本最低,一般来说它就是通信基础设施的最佳更新周期。

综上对通信投资方式与渠道的分析,可以看出资金在通信投资中起着重要作用。通信企业能否对投资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投资决策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通信企业未来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产出。未来的通信业投资主体应由过去单一的由国家投资改变为多行业、多渠道、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共同投资。投资来源也应逐渐地方化、民间化、资本化,实现中央、地方、国有资产与民间资本共同投资的新局面。同时,技术进步和通信基础设施的损耗以及退废率,对通信投资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基于通信企业成本的特点和正确的评价体系,他们将决定投资的时机和投资的重点。

作者单位:董志良,石家庄经济学院;白翠玲,石家庄经济学院;索扬,北京外事学校

参考文献:

[1]李俭伟 高英姿.对我国电信超前消费现象的探讨[J].世界电信.2002,3:3-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编.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2002年)[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69.

[3] 薛蓉娜.电信投资的比较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11:68.

[4] 张爱华 杨俊.我国电信投资规模与通信能力发展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1998,5:38-39.

推荐访问: 理论研究 基础设施 通信 投资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