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提高石油化工装置DCS控制系统运行周期方案探讨

提高石油化工装置DCS控制系统运行周期方案探讨

时间:2022-03-20 09:01: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前大部分石油化工生产装置采用DCS系统控制,提高DCS系统无故障运行周期是提高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安稳运行的前提。文章从管理、技术、维护保养与DCS系统发展等几个方面对DCS系统长周期运行提出了对策,通过实施,在本单位生产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DCS系统;长周期运行;管理;技术;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28-0121-03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petrochemical plants are controlled by DCS system. It is the premise to improve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petrochemical plants to improve the fault-free operation period of DCS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long period operation of DCS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CS system, which has played an obvious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unit.

Keywords: DCS system; long-term oper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maintenance

目前絕大部分石油化工装置的控制系统均为DCS,提高控制系统的运行周期是保证生产装置安稳运行的前提。根据DCS系统的特点,结合全员设备管理理论,对DCS系统实行全员设备管理。全员设备管理是指以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为目标,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由设备的规划研究、使用、维修等各部门以及从企业领导人到一线工人都参加的,强调生产维修、保养的班组自主管理的设备管理方法。全员设备管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全员参加,即企业内部所有与设备有关的人员都来参与设备管理。

1 健全设备综合管理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一套有力的保证体系是开展全员设备管理的关键和组织保证,这不仅依靠专业部门的保证,更要依靠网络化的体系保证。

1.1 建立从上到下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根据公司设备界面的划分,DCS系统的运行主要由仪表专业负责的原则。仪表作业部成立了应对DCS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小组,同时应急小组也是DCS系统的管理小组。应急小组由作业部主任担任组长,技术、设备和生产副主任担任副组长,作业部技术组成员和维护班组的班长、技术员担任小组成员。其目的在于对DCS系统的管理形成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并同时担负快速处理DCS等装置紧急事件的任务。主要由班组技术员负责DCS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班组其他职工负责对DCS系统的日常巡检和对巡检情况进行记录。通过这种形式,形成了一套从作业部主任到班组职工人人参与的DCS管理网络。

1.2 建立从下到上的汇报机制

班组职工在巡检过程中如发现DCS系统出现故障会在第一时间通报给班长或技术员,班组能够及时处理的由班组组织力量来解决问题,并将问题和处理方法以及处理结果通报给作业部技术组。遇到班组不能处理或出现威胁到装置安稳运行的DCS系统故障时,由班长或技术员联系作业部技术组,技术组会立即向作业部领导汇报。作业部会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到现场协助班组解决问题,直到联系厂家工程师到现场做技术支持。

通过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和汇报机制,形成了一套有力的DCS系统管理网络。可以保障DCS系统运行的平稳性、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并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DCS系统出现的各类故障。

2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设备综合管理的保证因素。根据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制定的各项关于DCS及相关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仪表作业部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分解和细化,对形成了一套适合作业部特点的DCS管理制度及办法。

作业部通过对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的分解、细化先后制定了《机柜间管理办法》《DCS管理制度》和《五定期维护保养制度》等与DCS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规定。作业部还明确要求进入DCS机柜间必须关闭手机,并按照《机柜间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建立了《机房盘后出入登记表》,要求除班组外的其他人员进入DCS机柜间必须登记并出示有效证件。班组建立了《DCS台帐》,台帐中包含DCS系统的基本资料、厂家型号、控制站参数表和操作站参数表等信息。还建立了《DCS故障处理及组态变更台帐》,台帐中包括了DCS系统中的所有组态更改信息。对于DCS系统的所有维修记录在该台帐中也进行了详细的记录。通过该台帐,可以清楚的了解班组对DCS系统进行了哪些维修和组态变更,能够及时掌握DCS系统故障的类型和故障点存在的部位,为DCS主动维修和备件储备以及系统的技术改造提供了依据。

在贯彻执行DCS设备综合管理工作中,遇到管理问题,就按规章制度办,解决技术问题,就按技术规范和标准办。由于建立了DCS系统管理规章制度和有效的指挥管理体系,使DCS系统的计算机系统利用率、硬件完好率和软件投用率一直在100%;硬件故障率为零,为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 强化DCS设备维护维修管理

班组对DCS系统采取系统化的维修方法和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实行以日常检查、定期维护保养和计划维修为基本内容的预防维修;发生故障时,针对故障发生的原因采取“改善维修”,以防止同类故障再次发生。

3.1 严格巡回检查制度,发现DCS系统故障及时处理

班组严格按巡回检查制度对DCS系统例行每天3次巡检,时间分别为8:00、14:00和20:00。巡检内容包括机柜间的温度、湿度是否符合要求;DCS操作站、控制站机柜的各个散热风扇工作是否正常;DCS控制器及I/O卡件、电源模块和通信网络等设备的状态是否良好;同时检查与DCS系统相关机柜的工作情况。每次巡检后,都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相关的记录本中。通过落实巡检制度,能够及时发现DCS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如对于控制器或冗余I/O卡件发生故障后,操作人员从操作画面中不能发现,必须通过对卡件的检查才能发现问题。班组职工在巡检过程中已经发现过此类故障,并及时、稳妥的排除了故障。

3.2 坚持DCS系统的日常保养和维护

班组在日常工作中,深入贯彻执行《五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在每年的年初制定“五定期”计划,按月实施。班组职工每月对DCS的机柜和操作站机柜的过滤网进行清洗、更换,对DCS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并将维护、检查结果在“五定期”记录本上进行记录。通过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保证了DCS系统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减少系统发生故障几率。作业部管理人员会不定期对“五定期”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纳入作业部的一体化考核中进行奖惩。

3.3 利用生产装置大检修机会对DCS系统全面点检和系统维修

装置大检修期间,作业部与班组一同对DCS系统的所有I/O卡件做全面检查,对每块卡件的每个通道逐一加标准信号进行校验,对校验出有问题的卡件进行更换。对DCS的控制器、I/O卡件、电源模块和操作站进行清扫和除尘处理。对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发现有输出电压不符合要求的模块就进行维修、调压或者更换。

3.4 实行DCS设备的故障修理和改善修理

依据巡检和工艺人员反映的情况实行故障处理,哪个部位有问题就及时处理,不断的改善处理方法,并通过各种手段、措施避免故障重复出现。通过对DCS系统的研究,解决系统固有的缺陷,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长周期运行的稳定性。例如,班组技术人员通过对系统的全面了解并结合在同类DCS系统中发生的故障,发现了一个DCS系统的供电隐患。虽然系统对控制器和I/O卡件的供电采用冗余的方式,但由于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个电源模块发生故障后,强大的冲击电流会造成另一个电源模块的供电开关跳闸。而且从电源柜到DCS机柜的供电线路只有一路,一旦供电开关损坏,就会造成DCS系统掉电,从而引起生产装置非计划停车,后果非常严重。作业部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对DCS系统的供电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治理方案。通过与厂家公司工程师的沟通,改造方案得到了厂家的认可。即将原有的电源柜到DCS机柜一路供电改为双路供电,并分别对两个电源模块进行供电;将电源模块对控制器的供电改为每个模块分别对一台控制器供电。利用大检修的机会实施了改造计划。

通过实施对DCS系统的计划预防维修和设备的故障修理,建立了一种完善的维修与保养密切结合的维修管理体制。这种制度实施以来,减少了DCS系统的故障及维修次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

4 加快DCS系统技术改造和升级

通过对日常巡检发现的问题和《班DCS故障处理及组态变更台帐》记录的汇总,以及将在正常生产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全部集中在一起,全面掌握DCS系统在当前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利用检修机会进行彻底解决或进行系统技术改造。

由于DCS系统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操作站面临着操作系统落后,新机型不支持老的操作系统的问题,定期对DCS系统升级是必要的。通过升级,能够解决原系统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解决操作站老化、无备件,系统运行不稳定,历史记录不完整等问题;排除了困扰DCS系统长周期运行的技术难题;优化操作画面,解决了操作站有故障不能在新计算机上安装软件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做好全员教育和培训

为了更好的完成DCS系统维护的需要,必须对班组职工做好培訓工作,使职工在知识、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培训的方式有两大类: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

5.1 在职培训

DCS系统的培训工作,主要由班组技术员完成,不同职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对于新入班组的技术员采取师带徒的方法,由现任的班组技术员任师傅对其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DCS的相关知识、系统的硬件结构、DCS网络构成、系统组态、故障处理等。以便新技术员能尽快掌握DCS的系统维护和故障处理方法。作业部每季度对新技术员进行一次考核,与其进行培训方面的交流,掌握培训需求,在以后的培训中增加新内容。

对于班组老职工结合成年人的特点,贯彻成人学习原理。让班组职工边干边学,运用事例吸引其注意力,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班组每月进行两次讲课,内容包括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平时遇到DCS系统发生故障时,也会针对故障处理的方法进行讲解。对于班组职工的培训内容主要有:DCS的相关知识,系统结构和一些其本故障的处理方法。结合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开展培训工作,使班组职工对DCS系统不再有神秘感,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稳妥的进行处理。

5.2 脱产培训

作业部经常派出班组技术员和班组骨干参加作业部以外的DCS脱产学习。在脱产学习过程中,职工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DCS系统,可以对DCS系统有一个全面了解,掌握系统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对DCS进行组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为班组培养了DCS系统维护和故障处理的骨干力量,使DCS系统的维护工作不只是依靠技术员来完成。

通过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提高了班组职工的知识水平和DCS系统维护的工作能力,使班组形成了一个从系统组态、维护到故障处理都能够完成的强有力的工作团队,为班组能够维护好装置的DCS系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 结束语

通过对DCS系统实施全员设备管理,强化DCS系统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组织机构,开展了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使DCS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DCS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加强技术培训,造就了一支有力的DCS系统维护、维修力量。从而有力的保证DCS系统的长周期运行。该方法实施以来,DCS系统运行状态良好,从未发生一起因DCS故障影响工艺正常生产事件,为装置的长周期运转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石化仪表与控制系统[M].2009.

[2]孔凡才.自动控制系统[M].2011.

[3]CENTUM-CS3000用户手册[Z].2007.

[4]石油化工控制室设计规范[S].2012.

[5]石油化工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规范[S].2013.

推荐访问: 控制系统 石油化工 周期 装置 探讨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