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力技术与科学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潮流中,新型电力设施应运而生。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与需求量逐步扩大,怎样确保电力设施在实际生产中顺利运作成为目前电力集团企业较重视的话题之一。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变电检修能够直接对电力设施产生优质效果,这项措施对于确保电力设施的正常工作存在巨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在35KV及以下进行变电检修,对变电设施正常运作的影响意义,同时对实际中变电检修产生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法和策略,从而保证电力设施能够顺利地运作,实现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
前言
我国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工作在近年来我国电网领域的不断发展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确保我国电网的正常供电的同时,提高了我国电网的供电质量,然而现目前我国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因此,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应当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状态检修方法,并注重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人员的变电检修培训,不断提高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质量。
1变电检修的主要内容
在电力系统的管理中,变电检修是电力系统管理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它与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有效的运行有很大的关系。而变电检修则是指对电网中的各种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巡查、修复等,以保证其能够正常安全有效的工作。一般来讲,在变电检修中主要会涉及到包括变电站在内的所有的高压设备,比如说,电力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加热器等等。对于这些设备进行日常以及定期的检修,以此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供电的可靠性。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像很多的机器设备一样,在电力系统中只要出现电力系统,那么电力设备的检修也就运用而生。电力检修的发展过程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的施工检修与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预防性检修。
2变电检修的主要模式
随着工业用电的增加,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电检修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变电检修通常是指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对电网的所有高压电器设备进行检查、试验、修复。变电检修工作中检修的对象主要包括电力变压器、电杭器、断路器以及传感器等。变电检修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所有电器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
2.1传统的检修模式
变电检修进程中早期由于受到设备种类有限,设备构造比较简单的影响,使得电力系统的检修模式中,传统的检修模式主要采用随机事件检修方法对于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有程序的检查、试验、修复。这种传统的检修模式可以很好地节约资源,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传统的检修模式在检修的过程中往往要对设备进行彻底的人工拆卸和组装,这样极易导致出现维修故障,从而使得变电检修工作效率低下。现代的检修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以预防检修代替传统的随机检修,从问题的源头预防杜绝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这种检修模式是定期的,这虽然可以提高检修质量,但是也带来了较多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2状态检修模式
电力系统的设备状态检修建立在电力系统设备状态检测与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力设备运行的当前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考察相应的过往故障情况,以及经常出现的异常情况。组织相应的技术专家对当前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后,再对变电检修工作进行安排。通过状态检修我们可以比较系统地对电力系统的当前运行状况做一个全方位、全性能、优质的运行保障体系,使得电力系统长时间的、无故障的安全运行得到保证。状态检修不仅可以节约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还可以节约成本维修费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状态检修将会是未来电力设备检修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国的电力检修系统仍处在初级阶段,很多检修系统有机单元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状态检修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并且发展空间将随着技术的提高进一步扩大。
3 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的发展现状
3.1变电检修人员技术水平低下
随着新型设备与先进化技术的投入使用,变电检修工作对技术含量与文化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变电检修人员对于电力系统以及电力设施的专业知识较为模糊,无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对新型设备的使用技术陌生,当遇到突发状况时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这会直接阻碍到在实际中对电力设备的操控与运行工作。同时,检修人员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安全意识。因为电力行业存在较高的危险性,从业人员只有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与安全意识才能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临危不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人员无法控制好工作生活中出现的个人因素,他们会带着情绪进行工作,从而拖延了工作进度并对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3.2检修准备工作不充分
与其它检修工作不同,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工作要求严谨,尽量避免出现任何纰漏,因此在进行检修工作之前要准备充分。就我国变电检修工作而言,一些检修人员态度随意散漫,没有履行自己工作职责的责任感与意识,对于检修工作的重要性放任不管,所以他们无法做好工作前准备,最终导致在检修过程中出现漏项、缺项或是设备材料没有准备齐全,这些状况会严重影响到检修的正常运作与人员的安全性。如果在设备检修时,由于变电检修人员的操作失误或是疏忽大意,出现缺项、漏项的状况,就会使电力系统与电力设施具有一定的安全问题。而且某些检修人员只做表面工作,没有按照检修的标准工作流程进行,无法从实质上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检修的成果。此外,检修人员在35KV变电检修时,没有考虑成本方面的问题,无法准确规划同种电力设施、项目的检修工作,出现反复作业的状况,从而使检修成本上涨。若在以往的工作中没有做好电力设备的检修工作,将会为突发事故创造隐性条件,最终使变电检修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下降。
3.3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外,检修工作还会出现工作记录缺乏真实性、维修电力设备的成本价格过高、在每个供电局进行交流时没有全面的同类设备检修报告等问题。在先进化、科学化的新型电力设施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设施的工作量也随之升高,定期检修工作已经无法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变电检修工作的智能化与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相同事故的发生。
4 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的改进方法
4.1加强对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推动管理的制度化
变电检测修理工作的实施是一个繁杂的工程,对从业者的专业技术和心理素养有较高要求,所以增强对从业者的技术培训是不可缺少的,唯有在实际操作上对技术人员的执业指标进行严格要求培养其安全理念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才可以有力保证变电检测修理工作的顺畅实施。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增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让其在对变电设施实施定期的检测修理时精确地记载所有设施的运行情况。
4.2编定严密的工作计划日程报表,推动检修的先进化
变电检测修理工作的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检修者在实践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失误,所以利用规划化的管控流积来约束变电检测修理工作,让检修者主动完成总体工作过程中的事前准备和事后维护工作,基于此,持续修正变电检测修理方法,结合过去的变电检查方法,主动探究,同时运用状态检测修理,使两者都发挥自己的功能,以便在降低工作费用的同时保障设施的平稳运行。在35KV及以下变电检测修理工作中,应当在提升工作者素养的同时提升检测修理的技术,科学地使用先进的状态检测修理,使变电检测修理在检测和诊断整体剖析的前提下高效实施,进而保障整个电力体系的平稳运行。
4.3对变电站的检修方法加以改进
目前,我国的输电公司中,有部分老的输电设施和许多变电站的设施已经快达到使用期限,并且对于设施的修理和升级投入的资金愈来愈多,而对设施实施状态检测修理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检修成本。可是,因为国内许多电力公司拥有的资金并不充足,其在实施状态检修过程中,还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要积极地对变电站的检修方式进行改进,让检测和诊断进入规划的设计中,同时,在实际的检修工作中,要对检修技术进行衡量,对其可靠性、有效性与经济性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另外,在一些故障率较低的变电站中,对故障进行预防,只需要安装一此简单的检测与诊断的设备即可。
5结语
总之,采用35KV及以下变电检修方式来进行电力设施的检修工作,能够取得优质成效,对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以及安全运作具有极高的价值。根据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的形势而言,许多变电企业仍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与事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加强先进检修技术的实施力度,推广状态检修方式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从而提高35KV及以下电力体系的运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少南,何捷.基于35KV以下变电检修的研究[J].科技风,2012(20)
[2]莫干意.刍议35KV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J].科学与财富,2010(8)
[3]王向伟.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和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2)
推荐访问: 检修 探讨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