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正反转的PLC控制

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正反转的PLC控制

时间:2022-03-21 08:28:5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PLC系统编程近年来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从本质上来讲PLC编程在输入与输出部分与继电控制器系统相似,因此能够通过对其进行程序改编达到各种类型功能控制的目的。本文主要对电路控制及原理进行具体介绍,论述PLC控制程序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正反转;PLC控制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能够通过机电控制器实现,长期实践证明也可以通过PLC控制系统实现,但是与传统的电器控制系统相比,操作更加简单,且灵活性较好。PLC控制系统从整体上来看与继电器控制系统基本相同,但是在其内部使用可编程的PLC系统,通过改变程序实现各种功能控制。下面对PLC程序控制的正反转控制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1 电路控制过程及原理

1.1 典型电路

继电接触式控制的典型电路主要包括五个,分别是SB1-停止按钮、SB2-正启动按钮、SB3-反启动按钮、KM1-正转接触器、KM2-反转接觸器。

1.2 工作原理

该电路工作原理主要依靠合上开关QS,当正转时,按下SB2→KM1线圈得电→KM1主触头闭合→电机开始正转;→KM1自锁触头闭合自锁;→KM1联锁触头断开,对KM2联锁;反转时按下SB3→KM2线圈得电→KM2主触头闭合,电机反转;→KM2自锁触头闭合自锁;→KM2联锁触头断开,对KM1联锁。当电机停止时,按下SB1→电机停转。

1.3 电气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

为防止在操作中,操作人员将两个启动按钮同时按下,或者在电动机工作过程中将正反按钮选择错误。导致KM1和KM2两组触点同时接通造成短路现象,通常在控制电路中,要保持一条支路通电,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改变电动机的转向,使其经过停车过渡。当电路停止时,要按下停止按钮,SB1→KM1线圈失点→KM主触头。常开的辅助触头断电→电动机M断电停止运转。当控制电路反转时,要改变电源相序,通常由KM2完成。

2 PLC程序控制的实现

在实现PLC编程时,通过长期实践证明,需要使用某STEP7-Micro/WINV4.0编程软件。并且在编程中,对系统的控制回路,操作人员要对各个控制点之间的关系足够了解。通常输入控制点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停止电钮SB1、正转启动按钮SB2、反转按钮SB3;输出控制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交流接触点的常开辅助点KM1和KM2,另一部分是常闭辅助触点KM1和KM2和KM1和KM2的线圈。在对各个控制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足够了解后,完成控制要求,先对其进行地址分配,之后按照外部接线将各电路的连接点连接起来,由操作人员编写梯形图程序,程序编写好之后,进行编译、下载、修改等工作,最后完成对应的PLC要求控制要求。

2.1 地址分配表

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控制有其对应的地址分配表,如表1所示:

2.2 设计接线图

在设计接线图的过程中有关于操作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所有的热继电器都必须连接在外部电路中。另一方面是,一般情况下,因为PLC内部程序使与继电器的常开和常闭触点需要同时操作,会导致接触器的KM1与KM2在转换时需要的时间较短,从而使电路发生电源短路的现象,因此操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要在外部接互锁。

2.3 PLC控制优势

通过长期实践证明,PLC控制与其他类型的电路相比具有功能强、抗干扰性强的优点。并且在操作人员对其进行安装时,也更加方便。且操作性比较简单,通常电气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对计算机编程方法不是很熟悉,也可以用梯形图编程将与其对应电路的PLC控制编程写出。

3 总结

综上所述,PLC控制程序与继电器控制程序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在其内部安装可编程,因此通过对其电路进行编程能够实现其他类型的控制功能。因此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相比,PLC控制系统的正反转电路可靠性更高一些。并且在操作人员的实践中发现,利用PLC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逻辑运算、数值运算以及其它过程控制等更加复杂的功能,在较大程度上实现PLC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祥,余建波.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生产工序质量改善研究[J].机械制造,2017(12):12-16.

[2]郭浩宇.用PLC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方法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1):82.

[3]赵丽.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正反转的PLC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1):54-55.

[4]张政军.PLC编程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仿真实验[N].电子报,2015-03-11(011).

推荐访问: 相异 反转 控制 交流电动机 PLC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