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地方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运行模式探讨

地方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运行模式探讨

时间:2022-03-22 09:24:5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现状,提出地方高校应该采取集中投资、集中建设的模式将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建设成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计算机服务中心、基于网络的考试中心以及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基地。并从采用先进的基于网络的管理模式、构建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验室,集中模式,教学资源,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6-0545-04

地方普通高校的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大都是由原来的计算中心演变发展而来的,其承担的主要工作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为全校提供开放式上机服务。随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变得日益重要,以及计算机和网络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用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运行模式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1回归集中运行模式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前身,即传统的计算中心,由于当时计算机资源的稀缺,通常采用集中式运行模式,即把学校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资源集中起来,为全校提供服务。但是,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中心的地位似乎越来越不重要,各个院系、单位几乎都有自己的计算机室,而且这些新购置的计算机的配置都比较高,性能比较优越。这些计算机室拥有的机器数量不太多,一般在50台左右,这对于各个院系自己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及开展其他活动提供了方便。相反,计算中心逐渐演变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由此,整个学校的计算机资源演变为分散模式。在这个时期,由于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仅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验,缺乏较高的技术含量,在学校中的地位明显下降,导致学校的投入不足,机器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发展。

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各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复杂程度明显增加,计算机资源的分散运行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有的应用需求。面对这种变化,应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学校将计算机资源回归到集中运行模式,进行重点投资,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其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逐渐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① 基于网络的应用迅速普及,导致计算机基础实验室需要建立自己的应用服务器,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而要提供基于网络的应用,由于人员和技术力量的欠缺,一般普通的小型计算机实验室并不能很好地提供;② 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升级换代的频率很快,不同用户的需求差异较大,如果简单地全部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重新安装软件的工作量很大,同样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③ 网络上病毒泛滥,需要有专门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来预防病毒;

2)集中建设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① 微型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很快(一般3至5年换代一次),分散模式使得学校的投资压力加大。如果集中建设,可以使得在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同时共存不同年代和档次的计算机,应用于不同的实验项目,可以避免一次性大规模更新计算机设备;② 学校内小型的计算机实验室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很多实验室安装了不同的应用软件,就标称为某种专业实验室。例如,安装了一些CAD软件,就称为“CAD实验室”;安装了一些建模软件,就称为“建模实验室”等等。实际上,这样的所谓专业实验室就是在同一个操作系统平台上安装了不同的应用软件而已,本质上和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并无二致。这种建立专业实验室的做法,在大型的重点高校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普通地方高校,则显得奢侈和浪费,因为它们的使用效率通常比较低。实际上这些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只要在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平台的多分区中使用一个分区安装相应的专业应用软件即可实现;③ 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小规模的计算机室不能很好地产生效益。由于目前的招生规模较大,在小型的计算机实验室安排实验教学任务通常同一门课程要安排2批次,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得很多教师不愿意使用小型的机房实验,这样使得小型实验室机器的使用效率反而不够高。同时,目前基本上所有高校都举办校、省和国家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水平考试),由于目前报考的规模都是千人以上,所以只有大规模的计算机房才能满足要求,才能比较顺利、高效地完成考试任务。另外,随着计算机在其他课程中应用的普及,很多课程逐渐也将采用基于计算机的考试(例如,大学英语考试),所以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具备了类似计算机考试中心这样的角色和地位;

3)集中建设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① 管理手段的更新导致分散模式缺乏生命力。由于计算机房需要长时间对学生开放,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则需要很多人力,并且效率很低。目前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一般都采用基于网络的自动管理模式,即学生刷卡,然后由管理系统自动开启计算机,学生使用完毕,刷卡下机,管理系统自动关闭计算机。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200台计算机,在正常情况下,只需要1个工作人员。并且这种管理手段,可以避免机房设备、配件的损坏和丢失;② 由于地方高校的财力一般不是特别雄厚,规模也不是十分巨大,一般的办学规模在1万学生左右,教学工作在整个学校的工作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如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基础设施及服务,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比较紧缺,技术力量相对较弱。特别是在计算机专业领域,由于年轻人具有天生的优势,地方高校由于编制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经常有新生力量加入;③ 分散模式导致每个小型的计算机实验室只有一个专门的技术人员,有些甚至只有兼职人员。这种缺乏团队的实验室建设管理队伍一方面导致了服务水平的低下,另一方面对于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相反,集中模式由于可以配备系统硬件工程师、系统软件工程师这样的重要的技术职位,起到一个带头人的作用,可以带领一个团队在实验室的技术和管理方面不断的进步和提高。

2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

2.1建立网络化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必须建立网络化的管理信息平台。该管理平台应该包括用户管理、机房管理、机时预定、帐务管理以及相关汇总、查询等各项管理功能,实现开放机房的自动收费及科学管理。其具体的功能包括:

1)用户管理:①上机卡的发放、挂失和注销;②用户信息查询等功能;

2)机房管理:①用户上机时凭上机证刷卡上机,由管理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例如按班级,或机器顺序号)指定机器;②用户下机刷卡后自动关闭计算机时,收取上机费(有必要时);③允许用户在上机过程中调换机位;④系统自动控制各台机器电源的开/关,并提供管理员手动开/关电源功能;⑤管理员可根据各台机器状况设置机器状态;

3)机时预定:①增加、删除、修改机时预定状况;②当机时预定控制开启状况下,只有事先预定的用户才可进入相应机房上机;③提供单独或全部清场功能,在预定开始和结束,管理员可根据情况组织清场;

4)帐务管理:①上机费用的收缴;②提供结帐功能,计算本期金额收支状况并对照机器收费数据;

5)查询及统计:①提供机房使用流水帐查询和统计;②提供机房使用状况统计;③按课程、班级或个人统计上机机时。

2.2实现真正的开放式运行

在网络化的管理信息平台支撑下,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应该对全校所有教师、各种类型的学生(全日制、函授、夜大等成人教育学生)全天开放,提供一周7天,每天14小时(上午8点到晚上10点)的全天候服务,这样可以极大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使得学校的投资效率极大化。

2.3提供多样化服务

作为全校性的公共开放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一方面要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完备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为各个专业院系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还要提供数字媒体采集、转换、输出服务。

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要提供多种服务(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应用的软件、不同的网络配置),不能简单地将各种软件系统直接安装。这是因为,一方面有些操作系统并不能简单地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而实现多启动,另一方面,在一个操作系统下安装过多的应用软件常常导致系统的冲突和运行速度的减慢。所以,计算机实验室应该采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来实现这种需求。目前比较好的方式是采用硬盘保护卡的多引导分区技术[1]

3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

3.1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建设

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设内容丰富,提供全文搜索的学习资源网站,可以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课程学习资源网站的主要内容包括:① 课程教学大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规定内容的电子版本,方便学生直接在网络查阅;② 教师的课堂讲稿。课堂讲稿包含了课程的精华,公开提供给学生可以使得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正确把握;③ 教学案例及素材。案例及素材可以使得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利于他们自己模仿和操作,对于提高实际技能有很好的作用。这些内容既有文字、图片,也有视频和动画演示。许多复杂的操作、难于理解的概念等应该用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给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④ 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展。可以包括网络上收集到的相关的学习资料、常用的软件、驱动程序等;

2)建设答疑交流系统。由于多种原因,一般地方普通高校很多都没有学校的BBS,即使有,也都不是很“红火”。实际上,学生对于这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网上交流是非常需要的,尤其是对于网络、计算机这样一个热门话题。所以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应该提供一个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具有专业性的答疑交流系统,以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课程学习的交流平台,学生和老师也可以在该平台上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改进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同时,在答疑交流系统中,应该提供网络调查和教学效果评价系统,使得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教学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革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3)建设个人BLOG系统。目前,BLOG已经悄然兴起,很多老师和学生已经在公众网站上申请了个人BLOG。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在管理人员和设备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尽量提供这种服务,学生可以记述自己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体会和经验,这样可以在实验室营造一种更加良好的信息氛围;

4)建设一个学生作业提交并进行网络展示的系统。计算机基础课程强调实践,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实践的成果往往是一个电子作品(如网页、FLASH动画、程序等),如果将他们的成果放置在网络上,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自己的作品产生自豪感和成功感。所以,为每个学生提供虚拟FTP目录和虚拟WEB目录以及网络存储空间,使之成为学生个性化成果展示的平台就非常有价值[2]

5)建设网络化的课程自动化测评系统。计算机课程的自动化练习/测评系统虽然还不是非常成熟,但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完全可以提供给学生自主练习,使得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批量阅卷的部分工作量(简单的可以自动评分,复杂的手工评分)。

3.2利用淘汰设备建设硬件教学资源

计算机发展速度迅猛,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目前大多数计算机基础实验室都有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已经淘汰报废的微型计算机及其配件和部分外部设备,可以做到“废物利用”。所以,把各个时期计算机发展的情况,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是计算机发展史的生动体现,也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生动教材。具体方法包括:

1)清理现有的废旧设备,并分类加上标签。主要设备类型包括:① 各种不同类型、档次、整套的计算机。包括苹果机、8086、XT、AT、80286、80386、80486、Pentium Ⅰ、Pentium Ⅱ、Pentium Ⅲ、Pentium Ⅳ等;② 各种不同类型的显示器、终端设备。包括:单显、CGA、EGA、VGA、SVGA;小型机上用的中英文终端等;③ 其他外部设备:包括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数字化仪等;④ 网络设备:包括HUB、REPEATER等;⑤ 其他板卡设备:包括主板、软盘驱动器、硬盘、各种卡、老的软盘等;

2)查找资料,进行“解说”。对应各种设备,查找资料,找到该种设备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有些还可以指出其发展方向;

3)制作“解说”,并进行布局陈列。将解说制作成统一格式的镜框,和实物一起布局、陈列。

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处在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应该努力把它建设成整个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计算机服务中心、基于网络的考试中心以及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基地,这对于有效提高学校的投资效率,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和全校的信息服务水平,具有很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宋亦兵.公用计算机开放实验室软件环境设计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5,(4).

2郭伟刚.Web和FTP虚拟目录快速生成方法的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21(8).

Research on the Running Mechanism of Fundamental Computer Labs of Local Universities

Guo Weigang Song Yibing Xie Jianqin

AbstractOn the base of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s of fundamental compute labs,it is proposed that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their money to invest the fundamental computer labs,and make the labs be the fundamental compute teaching center,computer service center,network-based exam center and the training bas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And,the ideas of how to construct the labs,such as adopting network-based monitor system,building network-bas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re suggested.

Key wordsfundamental compute labs,focus mode,teaching resources,network environment.

推荐访问: 实验室 探讨 运行 高校 模式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