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我国电子政务的信息服务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的信息服务研究

时间:2022-03-22 09:32:5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互联网的应用带动了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我国政府在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电子政务的内容、特点的基础之上,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政府网站

[中图分类号]F724.6;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7)06-0072-03

电子政务建设的日趋务实,带动了政府向服务型转变。政府的网站也从最初的“形象展示”窗口,转变为政府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和政务服务的门户。如何利用电子政务这个平台,开展好信息服务,成为电子政务研究的新的重点问题。

一、电子政务及其信息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即电子政府实际上是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电子政务履行信息服务职能的主要方式。一般认为,电子政务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来为社会提供3个方面的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一是内容服务。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有关政府政策、新闻、档案咨询等等,如相关文件、法规的发布、查询;各类公共服务性业务的信息发布和实施,如工商管理、税务管理、保险管理、城建管理等。二是功能服务。为公众提供许多过去需要本人亲自到场才能完成的服务项目,面向社会的各类项目申报、申请,如办理证件、身份认证、申请执照、缴纳税款和罚单。三是电子商务。主要涉及政府的各种项目招标、采购等等。

从服务对象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对居民和对企业的服务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政府对政府(G to G),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服务,如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等;政府对居民(G to C),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如政府的法规、办事程序及各种关于社区公安和水、火、天灾等与公共安全有关的信息。政府对企业(G to B),实质上是政府向企业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如构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加入国际竞争,以及提供各种各样政府信息的服务。

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连接通道,直接体现了政府信息服务的水平。当前政府网站可以分为5种类型,从最基础的网页型、网站型到服务型。把它们比拟为“名片型”、“企业简介型”、“产品介绍型”、“独立服务型”、“综合服务型”五大类。“名片型”很简单,几个页面,这是某个政府,坐落在那里,是谁做领导,联系电话等,其他功能就没有了。“企业简介型”比“名片型”主要是信息丰富些,其中包括多少部门、各自职能、工作成绩、联系办法,甚至还有电子邮件等信息,通过它能够基本上了解这个政府情况。“产品介绍型”可能就具体介绍到政府的服务层面,包括各个性质职能提供的具体服务,每个行政部门可能都有自己的电子邮件,甚至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来回答访问者提出的问题,相关信息更多,包括各种经济数据和政策信息。“独立服务型”是指基于某个部门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的服务,如交通部门在自己的职权内开展网上汽车年检服务。“综合服务型”,就是将各种职能综合起来,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一网式的互动的服务。目前这5种类型我国都出现过,而且在很长时间内还会存在。

二、电子政务中信息服务的特点

所谓的信息服务是将采集、加工、处理、存储的信息资源和开发的信息产品提供给信息用户, 以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过程。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服务,是政府部门将政府所掌握的信息资源经过加工、 分析和处理,提供给社会,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利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

1. 信息内容属稀缺资源

长期以来, 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着社会信息资源中绝大部分的有价值的信息, 以及几千个信息数据库,但其中大部分数据库都还是死库, 形成的是一个又一个“信息孤岛”,信息没有在市场流动中发挥出应有的增值作用。这种局面导致政府部门的职能无法得以快速、高效行使,而企业与个人不断增加的信息需求,也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

2. 信息用户来源广泛又相对集中

电子政务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网络上实现行政、服务、内部管理等功能。而网络是开放的,电子政务使政府面向全世界,面向全社会,政府的服务对象不再是局限于特定的一部分人,而是所有人。同时,具有相应职能的政府各个部门,现在把大量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网络来实施, 经常访问网站的仍然是与其职能有关联的组织和个人, 这使得电子政务的信息用户又相对集中。

3. 信息服务方式网络化

因为信息用户的来源广泛,他们的社会背景、文化水平、 个人偏好等的差异可能非常大, 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能力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为广大的信息用户提供尽可能完善又方便使用的交互界面和服务模式。

三、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在信息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 国情的制约

一是中国行政区域非常广阔,呈现出典型大国特征,而且目前许多机构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二是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同机构的职能差异也很大,服务对象也千差万别,明显具有多样性。三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还很不平衡,突山反映在地区间、城乡间、行业间。四是目前我国社会还处于转型过程中,必然导致政府职能、管理方式、部门设置和组织架构方式变化很大。五是人口素质参差不齐,数字鸿沟日益扩大。六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据统计,中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实现度为22.6%,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无论是信息的实用性和完整性,还是实质性的电子政务功能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2. 信息服务功能差

有相当一部分的政府日常业务,还处于手工处理阶段,政府的办公自动化任务还十分艰巨。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大多是分散的、小型的,大多数政府网站只能提供一般情况介绍,不能提供在线服务,更不能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开展各类业务系统的综合应用和服务。

3. 信息资源有限,且利用率不高

一些地方政府只是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了网上,公开的信息量少,信息更新也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链接渠道很少,成为了“空站”、“孤站”甚至“死站”。这样的政府网站缺乏与用户的交流沟通,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

4. 信息安全己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严重问题

一方面,由于得不到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某些部门甚至不敢使用互联网;另一方面,如何在保护国家机密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难题。

四、我国电子政务加强信息服务可采取的措施

1. 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和共享的机制

政府要解除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大力释放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进一步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以及其他领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集中掌握信息资源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集中决策的需要,现在我国已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政府由经济的指挥者变成经济的服务者。而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决策主体,各类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掌握的大量非保密性的信息,原则上应无偿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具体的做法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用法律的形式规定政府在提供信息方面的职能,以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和发布行为规范。在政府统计和调查渠道以外,还可以建立民间的统计和信息调查渠道,一些特殊的信息可由这些信息调查渠道来完成, 政府也可节约开支和编制。

2. 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

政府作为主要的信息收集和发布者,要提高政府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层次。政府各部门要注重通过信息资源的加工、分析、处理,形成反映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信息产品,并将这些信息产品推向市场。市场经济下,政府部门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研究社会中信息需求的热点,以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开发对象,扩展联系,转换思路,挖掘内核,进而产生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信息产品,加速信息流动,使信息内容本身释放潜能,为政府、企业、民众的各类活动服务,以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 建立标准化和统一化的服务平台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进作用,更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各级政府要突破“以我为主,自成体系”的旧机制,打破部门限制、地方分割,充分整合、利用、发挥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实现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统一的交换平台和标准接口,实现平行各部门的互连互通和垂直各部门的上联下通,促进各级政府机构的协调运转。针对政府安全的特殊考虑,将政府内部办公局域网、政府部门专网和对外提供网络服务的政府网站进行物理隔离,以实现“内外网一体,内外网隔离”。

4. 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

把企业和公众真正作为客户,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工作,对其进行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建设不能简单地将政府电子化和网络化,而是不断在实际政务工作中捕捉和发掘政府机关办公业务和领导科学决策的需求,并通过系统应用的成果不断推进系统建设的深入发展。

5. 提高政府公务员信息素养

电子政务的建设,特别是信息服务职能的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工作人员不但要熟悉自身业务, 还要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并具有很好的信息素养。人的信息素养,包括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交流活动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工作中获取、加工、传递、吸收和利用信息的潜在能力。应当肯定的是,从整体上来说, 公务员是一个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但不可否认,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有一大部分公务员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不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缺乏信息意识,信息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为了加强政府信息服务职能,就需要公务员不断更新知识,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6. 建立各级政府信息管理机构

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要有一个专人负责的信息管理机构来负责各级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开发的规划、制造、发布、服务等项工作,拥有信息收发整理和技术支持职能,也拥有信息管理和技术管理职能。开发信息主管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将负责信息处理管理创新,主要管理内部的信息流内外信息流的交换,确保信息在需要时能及时获得,信息在内部能实时共享,不断推动信息的增值。

面对我国目前电子政府信息服务中的现实问题,政府部门应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在思想认识、机构人员、制度规范、技术设施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同时出击,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只有这样,信息服务才能在深度、广度和速度上有所突破,从而提高电子政府的行政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 齐虹. 论政府信息服务中的正反馈机制[J]. 档案学通讯,2006,(2).

[2] 王谦. 电子政务期待加强信息资源建设[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8).

[3] 李冠军. 电子政务在政府公众服务创新中的作用[J]. 中国行政管理,2005,(9).

[4] 盖爽. 论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服务[J]. 江苏商论,2004,(8).

[5] 胡冉.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

推荐访问: 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 我国 研究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