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好、用好、修好和改造好企业现有设备,不仅是厂长的一项责无旁贷的职责,而且也是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厂长,必须首先义不容辞的承担管好设备,尽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同时各级领导重视和加强对企业设备管理和宏观指导。
关键词:
1 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强化培训
每个森工企业还要形成一个有效、完整的设备管理体系。建立企业的厂长、总工、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车间主任、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组成的成员管理网络,从而结合企业总目标对设备管理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列入局、厂长及二级模拟法人代表的任期目标责任制之中。除上述管理内容外,在设备管理工作上还要协调做好,诸如严格执行各项设备管理制度,机械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严格执行机械设备保养,保证检修质量,搞好后勤工作,保证机械零配件供应,积极开展设备管理评优活动和红旗设备竞赛活动,奖优罚劣,激发设备管理的潜能等等工作也是必要的。要注重智力投资和智力开发,提高技术培训工作水平,提高设备管理队伍素质。这是提高企业生产率,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这一点是在转换经营机制当中也是不可偏废、至关重要的,是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主体。
2 以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强化设备管理
长期以来,森林工业企业设备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例如设备更新缓慢,设备失修,设备陈旧、老化、设备资产流失等问题,关键在于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不仅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要像战士爱护武器一样爱护设备,保证设备完好、有效、保护好生产力。”要用法规、政策建立良好设备管理秩序。设备管理是对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门的管理,是企业结合生产经营运行中有关方面的预测、监测和分析,制定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设备管理行为,激励企业自我约束搞好设备管理。抓住时机,积极改善,提高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设备主管部门还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设备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把“要我管好”变成为“我要管好”,使企业的生产技术装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设备资产的有效、完好。
3 加强综合管理,合理使用折旧和大修基金
设备管理部门要本着以获得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益最高的目标管理。设备的综合管理是实现两个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要做好设备综合管理,企业必须做好从设备的选型,要做到货比三家,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全过程的管理。对设备选型要做到技术经济论证,确保购置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合理使用“两金”,力求做好以节能降耗为主的老旧设备更新改造,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积极进行技术改造、眼睛向内,立足于在企业内部挖潜,少花钱,多办实事,使一些老旧的设备焕发青春,从而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
4 加强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直接为目标管理提供可靠资料和数据。因此,要认真地做好设备的技术资料的积累、统计、筛选、汇总、分析,全面建立设备档案、设备台帐、卡片及各项原始记录。力求采用微机管理,将设备的类型、数量、技术状态等设备资料,编好程序,输入微机,为企业对设备管理的重大决策,准确、快速、完整地提供信息。
5 应采取的对策
5.1 提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摆正设备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设备是工业发达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目标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除管理体制的改革外,更重要的还是靠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而产品质量的提高与设备性能的发挥和状态好坏是分不开的。企业的各级领导者,必须认识到管理好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是提高产品质量,建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后劲的重要条件,要下大力气抓设备的管理工作,通过发挥设备和效能来提高经济效益。
5.2 完善承包制。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技术进步考核手段,强化企业承包人的设备管理意识,严格的监督承包人正确使用和维修设备。
5.3 健全设备管理机构,落实目标责任制。目前,大中型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职能是比较健全的。但一些小型企业,尤其是一些乡镇企业,设备管理仍然是无人问津,这样的企业,应配齐专门的管理机构,做到设备有专人管理。生产企业在落实年度经济指标时,还必须对设备管理部门落实设备管理目标责任制,制订严密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把设备管理纳入企业整体管理的轨道。
5.4 推行全员管理方式,促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全员管理,即企业领导、机电部门、生产财务部门以及与设备管理有关的(维修、使用)人员都来参加设备的管理工作。实现全员管理,除企业设置的专门职能机构负责设备管理外,还应有专门的领导者负责主持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设备管理现状进行综合评价。设备使用人员要具备双重职能,既是使用者,又是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要以管理者的角度为出发点,精心使用,精心看护设备,发现保障与维修人员密切配合,及时处理,防止设备带病作业。维修人员要熟悉掌握设备的构造、性能、精度等有关技术参数。维修中保证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精度。
5.5 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因素,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关键是要充分的发挥人的积极因素。除对职工加强教育引导,提高职工的管理意识外,还要努力的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一是文化素质。当今社会,高新技术不断得到开发应用,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加工行业中,设备管理者需要提高文化素质,方能掌握这些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知识。二是技术素质。任何一种设备效力的发挥,都离不开合理的操作和精的养护,这就要求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既要掌握设备的技术参数,还要掌握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5.6 引进设备做到决策科学性,既要注重硬件,又不能忽视管理软件引进。引进先进的设备,要充分的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广泛的听取他们的意识,通过详尽的市场调查,进行严格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防止引进设备盲目性。在引进设备的同时要有专人学习掌握国外先进的设备管理手段,防止先进的设备、落后的管理方式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齐冰,宋彩平.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森工企业信息系统模型的构建[J].森林工程,2009,(03):96-98.
[2]刘汉章,薛伟.东北林区森工企业虚拟经营模式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0,(03):72-77.
[3]朱永林.森工企业原木产品物流管理的研究[J].森林工程,2006,(02):70-72.
[4]王晓松,吴燕.生产加工型森工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建[J].森林工程,2007,(02):87-90.
[5]杨学春,牛瑞萍.国有森工企业引入BOT融资模式探讨[J].森林工程,2007,(02):94-96.
[6]王越芬.国有森工企业文化管理探析[J].森林工程,2007,(03):88-90.
[7]马永波.作业成本法在森工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初探[J].森林工程,2012,(04):77-80.
[8]蔡志伟,吴强,曾国容.漳州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森林工程,2005,(03):8-10.
[9]朱洪前,刘长生,桂卫华,邓 涯,胡志坤.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森工企业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2005,(05):70-72.
[10]王巍.绩效评价在黑龙江省森工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森林工程,2005,(06):60-62.
推荐访问: 设备管理 思考 生产 森工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