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六安市粮食干燥机械化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粮食干燥机械;发展;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S2266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5.016
六安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全市粮食的晾晒储藏成生产中的大问题,特别是2016年的午秋两季的阴雨天气给粮食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粮食烘干机械化成为政府部门和种粮大户非常关切的问题。
1我市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现状
我市的粮食机械化烘干起步已有近十年时间,2016年以来有了一个爆发的增长趋势,截止目前全市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为1111台,单批次粮食干燥能力近1.7万t。
目前,全市粮食机械化烘干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2016年之前全市粮食烘干机械保有量为538台,2016年新增573台,同时发展主体逐步由原有的以粮食生产企业为主发展为种粮大户发展为主,由单机作业向大规模化发展。由自产自用为主向代烘干作业发展,同时出现了专门从事粮食干燥机械化作业的专业组织,由以烘干水稻为主向小麦等其他作物延伸发展。
1.2政府重视程度高
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干燥机械发展进程,2016年6月14日,副市长高斌率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前往市经济技術开发区参观粮食干燥机械制造企业——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并召开座谈会,针对当前我市粮食生产中对干燥机械的实际需求,探讨如何加快全市粮食干燥机械化发展以及如何支持本地粮食干燥农业机械生产企业。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粮食干燥机械化发展,由六安市农业委员会、六安市经开区管委会主办,六安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智领先‘机’物联未来政企联创共促三农暨‘创机网’O2O农机商城上线启动仪式”于8月9日在六安市举办,省农机局局长胡刚、六安市副市长高斌到会并致辞,市政府专项投入416万元专题用粮食干燥机械的兜底补贴。
1.3粮食干燥机械企业发展迅速
全市拥有干燥机械生产企业8家,全市年生产销售干燥机械近3000台,为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辰宇和正阳两家粮食干燥机械生产厂家生产销售能力均突破了1000台大关,年产值突破2个亿。
2当前粮食干燥机械化的必要性紧迫性
随着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土地流转的加快,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小型仓储企业的增加,粮食烘干机械的推广势在必行。
2.1发展粮食烘干机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粮食因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而造成的霉变、发芽等损失约5%。2016年我市遭受长时间连续阴雨天气,由于粮食机械烘干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不足,粮食因无法及时干燥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减少和避免损失的有效办法就是加快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其对于粮食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粮食机械化干燥,加速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损失,确保丰产丰收,已是粮食生产的当务之急。
2.2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可有效提升粮食品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广大人民对粮食的口感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靠传统的场地翻晒和马路晾晒无法保证粮食干燥质量。采用粮食烘干机烘干粮食,可达到保证粮食品质的要求。
2.3发展粮食烘干机械是粮食规模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作为转型方向,力促加快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规模种粮户数量逐年增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366家,家庭农场5557家,规模经营50亩以上种粮大户6159家,承包流转、种植面积、户均经营面积等都有较大增长。因此,对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技术装备有迫切需求,加快发展粮食烘干机械成为粮食规模化经营的一种必然要求。
3发展粮食干燥机械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3.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问题是政府关注头等大事,保障粮食丰产丰收也是当前粮食生产的关键问题, 粮食干燥是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的最后一道关键环节,在灾害性天气做好粮食机械化干燥工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增强粮食生产综合保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从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加快推进粮食干燥机械化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举措。
3.2烘干机械重要意义开始被广泛认识
发展农业产业化离不开机械干燥这一重要环节,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对机械干燥具有较强的愿望和要求;联合收割机广泛使用和跨区作业的模式,使大量谷物需要及时、快速的干燥,机械干燥能避免损失,防御自然灾害,防止场地翻晒增加谷物含杂和马路晒谷妨碍交通安全, 以及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等,发展谷物烘干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一个共识。
3.3粮食生产企业推动作用
粮食干燥机械的市场潜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干燥机械化制造,为市场提高有可供选择推广的实用新型机械和技术服务支撑。
4粮食烘干机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4.1投资问题
种粮大户一般多为经济实力不强,经营水平不高,而且种粮的经济效益低下,加上粮食烘干经营投资大,因此,种粮大户的购买力达不到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的能力。现有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较大,但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不多,而且大部分合作社也是由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合作创办,投资烘干机械的难度也很大。干燥机械的投入不仅仅是机械投入,还包含厂房、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装载、传送设备的投入,机械投入还未到总投入的一半。
4.2用地问题
粮食烘干设施建设无“地”可建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一组烘干机(按3台套),需要占地1000 m2左右,虽然国家干燥机械用地纳入了农业设施用地范畴,但是其转化手续繁杂,同时对于用地的比例指标有所限制,造成了粮食干燥机械设施的用地成为老大难问题。
4.3土地流转问题
由于承包种粮的土地流转价格低,农民不愿意签订较长时间的流转协议,一般为一年一签,指望来年能提高流转价格,造成种粮大户承包面积的不稳定。土地流转承包期与面积的不稳定性,给规模大户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带来了较大影响。
4.4效益问题
机械烘干粮食的作业量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天气的变化。如果在收割季节天气晴好,农民适当延迟收割时间,粮食的含水率基本能达到收购标准,烘干的作业量将大幅减少,烘干机组的作用和效益也明显下降。因此,天气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效益好坏也是影响投资烘干机械的重要原因。
4.5粮食干燥机械的生产问题
粮食干燥机械相对来讲其基本原理和生产技术含量较低,加之当前市场的巨大潜力,造成生产企业一哄而上、相互抄袭仿造现象严重,同时机型庞杂,制造质量差,机械化和自动控制水平低,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强,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5发展粮食干燥机械化对策和建议
发展粮食干燥机械化要坚持市场主导、行政推动,发挥市场在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生产研发与推广应用方面的基础和主导作用,加强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坚持降低成本、节能高效、合理利用、提高效率,降低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的投资和使用成本,提高粮食生产与经营效益;坚持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创建粮食干燥机械化示范基地,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
5.1政府重视是关键
发展粮食干燥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加快推进粮食干燥机械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加快推进粮食干燥机械化具体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加快推进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生产研发与推广工作的合力。同时要加強各地推进粮食干燥机械化发展的督导工作,纳入到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考核中。
5.2示范推广是手段
通过培训提高各级政府和农户对粮食干燥机械化的认识。根据不同地区粮食种植情况和经济状况,采用召开现场会和观摩会等方式,做好干燥机械设备的选型和示范,推广适合当地粮食干燥需求的装备设施。同时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干燥机械化示范基地。通过宣传引导,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粮食干燥机械化技术,提供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典型和样板。把粮食干燥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制订培训规划,落实培训内容和人员。农机部门对粮食干燥机械操作人员开展免费培训,全面提高粮食干燥机械化技术操作和使用水平。
5.3政策扶持是基础
落实粮食干燥机械设备购置补贴政策。把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纳入到作为农机购置补贴敞开补贴机具,对于符合条件的粮食干燥机具做到应补尽补。积极开展粮食干燥机械金融贷款试点。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农业新型组织采取以干燥机械抵押、农户联保或质押等其他方式进行贷款,解决购机户融资难的问题。积极探索灾害天气下粮食机烘作业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建立一套灾害性天气下粮食机烘作业应急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粮食烘干机的批烘干能力,特别是充分挖掘合作社的粮食烘干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补齐合作社与粮食购销公司等享受烘粮政策补贴企业之间的烘干成本价差,让合作社发挥出更好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服务周边规模种粮户。同时要支持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发展。有关部门要对市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企业科技创新和研发提供支持和帮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干燥机械设备名牌产品。保障粮食干燥机械设备建设用地,国土部门要落实对农业用地的相关政策,对购买安装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用地纳入到设施农业用地范畴,加快审批进度,依法、依规提供建设所需用地。积极盘活农业存量土地,充分利用废弃学校、粮站、办公场所等场地建设粮食干燥机械设施;要鼓励粮食收储企业以入股、租赁方式与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合作建设粮食干燥设施。
5.4推进社会化服务是方向
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农业新经营主体建立粮食干燥合作组织,实行订单干燥,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其他社会资本投资经营粮食干燥业务,开展粮食干燥社会化服务;粮食部门要整合国有粮库干燥机械设备资源,积极为粮农提供服务;农机部门做好各类干燥机械设备登记造册,充分发挥干燥机械设备资源的战略储备作用;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项目资金,在符合规定前提下,优先用于粮食干燥环节,加快粮食机械化干燥进程。同时科学规划粮食干燥机械化的发展。探索粮食干燥最佳服务半径,根据粮食种植面积和农民需求,农机部门协同农业、国土和建设部门做好粮食干燥市场调查,科学规划,合理布点,防止一哄而上,造成粮食干燥机械设备闲置浪费。
(05)
推荐访问: 机械化 干燥 发展现状 粮食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