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热回收与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试验及性能研究

热回收与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试验及性能研究

时间:2022-03-26 08:11:42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馞omNu E׀?tmwm׭u~xӟv^TfzζzZ.֟km<ӿ=Mumw=#Gii_]uiәofM8e?M@RUw᭵Eu~9Ca5=-GMu]M5M4I4BR�:ߍ评价参数

式中:Q为热泵有效输出热量,kW;Wh为热泵的消耗功率,kW;M为干燥系统的除水量,kg;Ws为干燥系统输入能量,对于太阳能热泵和热回收热泵联合干燥系统,热泵消耗功率等于干燥系统输入能量,即为压缩机和风机耗电量,kW·h。

3 性能分析

3.1 干燥介质焓值分布

对系统性能进行试验测试,图3为2014年4月9日气象参数,其中最高气温T0为25.2 ℃,最低气温为18.5 ℃,平均气温为23.3 ℃,10:30之前和14:30之后为阴天,辐照强度较低,10:30—14:30之间为晴天,辐照强度良好,最大辐照强度H为917 W/m2,单日平均辐照强度为 625 W/m2。

由试验测试系统可知,试验时沿干燥介质流程共布置6个测点。由图4可见,同一时刻下,干燥空气(新风)经过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加热后,空气焓值(一级和二级等湿升温)明显增加,除湿能力大大增强,保证了干燥的速率和效果,进入干燥室后快速吸收物料水分成为高湿空气,空气焓值(降温增湿)进一步增加达到最高值,然后高湿空气经过干燥室出口凝结式热泵蒸发器回收大部分能量后直排,此时干燥废气焓值(降温减湿)显著下降。其次,干燥室内空气和排风焓值在试验过程中先迅速上升,而后逐步提高,在干燥最后阶段,由于物料已经充分干燥,室内空气和排风焓值基本趋于稳定。

图5进一步给出了3个不同时刻的干燥过程空气焓湿图,表1给出了图5中关键空气状态点的参数值。图中数字1、1′、1″分别代表09:30、12:30、15:30时刻的空气状态点(具体位置参考图1),其余状态点同理。由图5可见,在09:30时,干燥空气焓湿过程:1→2为空气的一级等湿加热过程,环境空气经热回收热泵加热后,温度上升,相对湿度降低,焓值增加,热回收热泵贡献率在60%左右;2→3为空气的二级等湿加热过程,一级加热后的中温热空气再经太阳能热泵加热,温度进一步提升,相对湿度进一步降低,太阳能热泵贡献率在40%左右;3→4为热干空气在干燥室中和物料接触换热的过程,室内空气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加,含湿量增加,物料温度上升,水分蒸发加快,经干燥室回风口排出的是含湿量较大的中温空气;4→5是温湿空气的冷却除湿过程,回风口排出的含湿量较大的中温空气经过热回收热泵蒸发器,遇低温低压制冷剂管路温度急剧下降,温湿空气达到其露点温度(26.1 ℃),发生结露排出水分,状态过程沿等相对湿度线变化,空气进一步降温,回收干燥废气潜热和显热,完成一个空气循环。其他时刻空气状态变化规律与09:30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由于环境空气(新风)温度增加和辐照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干燥系统送风温度(3、3′、3″)、太阳能热泵的贡献率等也随辐照强度变化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而干燥空气排风温度(4、4′、4″)则保持增加,基本不受辐照强度变化影响,热回收热泵贡献率基本不变。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15:30过程4″→5″中,状态空气温度高于状态的露点温度,所以不发生结露过程。

3.2 热泵分系统COP分析

由图6可以看出,热回收热泵制热功率一直保持在 3.4 kW 以上,制热COP基本保持在4.5左右,显示出热回收热泵工作的稳定性,这与图5中热回收热泵的贡献率基本不变的结论一致。排风(废气)温湿度高、焓能大,通过热回收可有效减少废热排放,有利于提高热泵蒸发温度进而提高制热功率和系统COP,对新风进行一级加热。由图7可见,冷凝器制热和集热蒸发器制热功率和热泵COP总体变化趋势与太阳辐照强度变化相似(参考图3),表现为先缓慢增加,再基本不变,最后缓慢降低。在 09:00—10:30之间和14:30以后,太阳辐照强度很弱,蒸发温度很低,制冷剂的汽化吸热量很少,造成COP很低,只有 2.2~3.0左右;在10:30—14:30期间,随着太阳辐照强度显著增加,蒸发温度越来越高,制冷剂汽化吸热量逐渐增大,制热量增大,COP逐渐变大,最大接近3.5;太阳能热泵平均COP保持在3左右。

3.3 系统干燥性能分析

通过干燥室回风口和送风口空气含湿量的增量可得到除水量M和单位时间除湿量MER。由图8-a可见,物料質量Mw随干燥进行,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下降。MER在干燥初期由于太阳辐照强度较弱,MER在350 g/h左右;当 10:30 之后辐照强度增强时,MER迅速上升,并稳定在 450 g/h 附近,随着干燥的进行,MER也逐步下降,此时样品干基含水率和湿基含水率逐步下降,在最后阶段,如图8-b所示,由于湿基含水率已低于10%,干燥速率大幅下降,至此干燥基本完成。

图9进一步给出了不同时刻下整个联合干燥系统的COP和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的变化曲线,以及COP与SMER之间的关系曲线。由图9-a可见,系统总的COP在3以上,平均在3.89左右,而传统空气源热泵COP只有2~3。SMER在0.6~2.1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65 kg/(kW·h),高于传统干燥器理论值1.596 kg/(kW·h)。图9-b为热泵COP与除湿能耗SMER关系曲线,其中理论关系曲线参考Brundrett的计算公式[19],其中htg为100 ℃下水蒸气汽化潜热。多级联合干燥系统试验COP值随SMER的增加而增加, 且高于理论计算值。这主要是因为Brundrett计算式忽略了空气显热变化,同时,由于采用双级热泵系统,降低了各级热泵的冷凝器温度,显著提高了系统总COP。

4 结论

综上所述,太阳能热泵采用集热蒸发器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和空气(太阳能热泵蒸发温度低于环境温度)作为热源,多级热泵串联的加热方式显著提高了系统各级热泵和系统总的COP和干燥除湿SMER,完全满足干燥的需求,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1)凝结式热回收热泵回收干燥室排气废热,实现了干燥废气的降温除湿和干燥介质一级等湿升温,有效减少了干燥过程对环境的热湿污染,热泵系统COP高且稳定。

(2)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实现了干燥介质的二次等湿升温,有效利用了太阳能,热泵系统COP变化规律与太阳辐照强度相似,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干燥介质(新风)的多级加热,根据不同干燥物料以及相同干燥物料的不同干燥阶段,后期优化可设置为4~6级加热,进一步有效降低了各级热泵的冷凝温度,提高系统COP。

(4)在试验条件下,系统平均COP可达3.89,平均除湿能耗SMER达1.65 kg/(kW·h),高于传统干燥器理论值 1.595 kg/(kW·h),完全满足中低温干燥需求。

参考文献:

[1]Hawlader M N A,Rahman S M A,Jahangeer K A . Performance of evaporator-collector and air collector in solar assisted heat pump dryer[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8,49(6):1612-1619.

[2]Sporn P,Ambrose E R. The Heat Pump and Solar Energy[C]. Processding of the World Symposium on Appiled Solar Energy.Phoenix,1955.

[3]Helmer W A,Chen P Y S. Computer simulation of a new method to dry lumber using solar and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J]. Wood and Fiber Science,1985,17(4):464-476.

[4]Othman M,Sopian K,Yatim B,et al.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solar assisted drying systems[J]. Renewable Energy,2006,31(5):703-709.

[5]Trillat-Berdal V,Souyri B,Fraisse G.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combined with thermal solar collectors[J]. Energy and Buildings,2006,38(12):1477-1484.

[6]Aktas M,Ceylan I,Yilmaz S. Determination of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apples in a heat pump and solar dryer[J]. Desalination,2009,239(1):266-275.

[7]赵忠信. 一种值得推荐的物料干燥方法太阳能加热——热泵除湿联合干燥法[J]. 能源,1988,11(1):31-32.

[8]TRCW课题组. 太阳能-热泵除湿机-微计算机监控联合干燥系统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3(3):29-35.

[9]李海雁,刘祖明. 太阳能-热泵木材干燥系统[J]. 太阳能,2000,20(1):17.

[10]许彩霞,张璧光,伊松林,等. 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木材特性的实验研究[J]. 干燥技术与设备,2008,6(4):184-189.

[11]邵维进,陈慧娟. 太阳能和热泵联合供热在肉制品干燥中的应用[J]. 太阳能,2008,29(4):32-33,20.

[12]康跃宾. 太阳能——热泵除湿(PK1570)干燥系统的应用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02,22(1):73-77.

[13]Chau K J,Chou S K,Ho J C,et a1. Heat pump drying: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trends[J]. Drying Technology,2002,20(8),1579-1610.

[14]Ho J C,Chou S K,Mujumdar A S,et a1. An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drying of heat sensitive products[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1,21(17):1779-1798.

[15]张绪坤,李华栋,徐 刚,等. 熱泵干燥系统性能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4):94-98.

[16]向 飞,王 立,岳献芳,等. 半封闭热泵干燥系统的热力学分析与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240-245.

[17]Slim R,Zoughaib A,Clodic D. Modeling of a solar and heat pump sludge drying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2008,31(7):1156-1168.

[18]张璧光.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木材的实验研究[J]. 太阳能学报,2007,28(8):870-873.

[19]Brundrett G W. Handbook of Dehumidification Technology[M]. London:Butterworths,1987:138.

推荐访问: 太阳能 干燥 热泵 回收 试验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