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延胡索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 方法 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以喷雾粉出粉量、延胡索乙素含量和水分为检测指标,考察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浸膏相对密度对延胡索浸膏喷雾干燥的影响,优化喷雾干燥技术。 结果 优选喷雾干燥工艺为:进风口温度180℃,出风口温度80℃,浸膏相对密度1.15。 结论 该工艺合理、可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试验性基础依据。
[关键词] 正交试验;喷雾干燥;延胡索;延胡索乙素
[中图分类号] R2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b)-0105-03
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延胡索具有镇痛镇静、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解痉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等作用[2]。延胡索甲素、乙素等叔胺生物碱和去氢紫堇碱、巴马亭等季胺生物碱是其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本课题组在研究含延胡索新复方中药的制备工艺中,发现延胡索浸膏中延胡索乙素等叔胺生物碱的含量受温度、湿度、空气等因素影响很大,会变成相应的季胺生物碱和其他结构的生物碱。文献[3-4]也报道延胡索乙素等生物碱在高温时发生热降解反应,含量会降低很多。延胡索浸膏的干燥工艺是含延胡索新复方中药制备工艺中的一个环节。中药浸膏干燥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真空干燥、冷冻干燥、流化床干燥、喷雾干燥等。其中,喷雾干燥具有干燥时间短、干燥面积大、有效成分破坏少等优点,是用于中药液态物料干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迄今,未见有延胡索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的报道。所以,本课题组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正交方法,以喷雾粉水分和延胡索乙素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喷雾干燥的3个主要因素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浸膏相对密度进行考察,以确定延胡索浸膏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现将试验报道如下:
1 仪器与材料
SODA-12型雾干燥机(上海大川原干燥设备有限公司);98-1-B型电热套(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PP-05卫生级蠕动泵(常州城合卫生设备厂);Agilent 11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Sartorious BP211电子天平 (美国赛多利斯公司);比重计(北京华科电子仪器开发中心)。
延胡索浸膏(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604);延胡索乙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26-200208);95%乙醇(药用规格);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延胡索提取工艺
延胡索提取工艺为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溶剂用量8倍[5]。真空减压浓缩,得延胡索浸膏。
2.2 延胡索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5-7] 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0.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为6.4)(52∶48);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 μL。理论塔板数按延胡索乙素峰计算不低于3 000。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超声溶解,补足甲醇,制成1 mL含46.3 μg的溶液,即得。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正交试验样品0.02 g,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乙醇溶解,上中性氧化铝柱,30 mL乙醇洗脱,流出液及洗脱液收集至50 mL量瓶中,乙醇定容至刻度;精密吸取10 mL,加乙醇稀释至50 mL,摇匀,测定。定容后,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溶液,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溶液2.0、4.0、6.0、8.0、10.0 μL,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试验,测定吸收峰面积。以延胡索乙素含量(X)为横坐标,吸收峰面积为纵坐标(Y)做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 = 36.425X+0.28,r = 0.999 4。由此可知,延胡索乙素的进样量在0.432 8~2.164 0 μg范围内,其峰面积与质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5 精密度实验 取浓度为46.3 μg/mL的对照品溶液,按“2.2.1”项下条件操作,每次进样2.0 μL,测定峰面积,计算RSD=0.37%(n = 7)。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6 稳定性试验 取浓度为46.3 μg/mL的对照品溶液,按“2.2.1”项下条件操作,在0,6,12,18,24 h时分别进样,测定峰面积,结果RSD=2.3%,说明溶液24 h内稳定。
2.2.7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延胡索浸膏粉6份,约0.02 g/份,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依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0.37%,RSD=1.43%。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2.8 加样回收率考察 精密称取已知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延胡索浸膏粉末6份,约0.02 g,分别置于6个10 m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浓度为46.3 μg/mL延胡索乙素溶液1 mL,加甲醇摇匀定容,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计算延胡索乙素回收率为102.1%,RSD=2.48%。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2.3 水分测定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Ⅸ H水分测定法项下第一法测定。
2.4 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的确定
在预试验和参考文献[8-12]的基础上,根据影响喷雾干燥的3个主要因素:进风口温度(A)、出风口温度(B)、浸膏相对密度(C),分别选取以下3个水平进行考察,以延胡索乙素含量和喷雾粉水分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进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取浸膏,等分成9份,用电热套边搅拌,边浓缩成表1中的相对密度,然后每份再等分成2份,按表1进行实验,相同实验条件所得结果取平均值进行计算。
2.4.1 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与结果 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操作,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 μL,进样,测定吸收峰面积并计算结果,见表2。
2.4.2 水分测定与结果 见表2。
2.4.3 方差分析 分别对出粉量、延胡索乙素含量以及水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4、5。由表3、4、5可知,各因素对出粉量影响大小顺序为C > A> B,浸膏相对密度对出粉量有显著性影响;各因素对延胡索乙素含量影响大小顺序为C > B > A,无显著性影响;各因素对水分的影响依次为A > B > C,进风口温度对水分有显著性影响。综合评价,优选工艺为A3B2C3,即进风口温度180℃,出风口温度80℃,浸膏相对密度1.15。
2.5 优选工艺验证试验
利用同一批浸膏按优选工艺进行3批验证试验,结果见表6。由结果可以看出,该工艺比较稳定,重现性比较好。
3 讨论
试验研究中发现,延胡索浸膏在喷雾干燥进料时选择相对密度为1.05~1.15为宜,相对密度过高,黏稠度大,容易阻塞管路,药粉易粘壁;如果相对密度过低,蒸发的水量增加,能耗大,效率低,药粉颗粒太细。
延胡索浸膏喷雾干燥时进风口温度以180℃为宜。温度适中,可提高干燥效率,粉末含水量小。如果进风口温度过高则药粉末颜色会变得更深,化学成分含量也会降低;温度过低则料液容易粘壁;干燥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
本试验结果表明,以喷雾干燥方法制得的药粉在外观及有效成分含量上均优于其他干燥方法,且喷雾干燥过程快,有效地减少了工序造成的损失。在设备投资与操作运行费方面更为经济,适合于大生产。
[参考文献]
[1]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61.
[2] 马胜兴,陈可冀.延胡索研究概况[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12):758-760.
[3] 王浴铭,朱凤云,张君增,等.元胡产地醋制法的化学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9):531-533.
[4] 徐敏,付晓泰,朱正勇,等.中药浸膏中延胡索乙素的热稳定性的研究[J].中成药,2007,29(5):746-747.
[5] 吕子明,刘丹,刘文娟,等.正交试验优选延胡索碱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J].中国保健营养,2012,23(2):103-105.
[6] 吕子明,刘文娟,于向红,等.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延胡索总生物碱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0):109-112.
[7] 孙根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宝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4):287-288.
[8] 耿炤,陶建生.喷雾干燥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J].中成药,2004,26(1):66-28.
[9] 薛彦朝,李奉勤,史冬霞,等.正交设计法在中药喷雾干燥工艺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3):20-21.
[10] 刘起华,文谨,王菲,等.葛参丸提取和干燥工艺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0):19-21.
[11] 安富荣,崔岚,王勤,等.茵杖舒胆颗粒喷雾干燥工艺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7):55-57.
[12] 刘春泉,宋江峰,章英,等.甘薯叶提取物喷雾干燥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11,32(6):45-48.
(收稿日期:2012-04-05 本文编辑:卫 轲)
推荐访问: 延胡索 浸膏 正交 优选 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