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课程教学任务设置成一个问题,在讲授前先向学生提出,让同学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教学和分析问题同时进行,在分析解决的同时掌握到新的知识,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专业课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 任务驱动“液压元件”模块 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意义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整合成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学习,在任务完成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所要求掌握知识的学习。这一模式体现了“主导—主体”的教学设计原则,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任务驱动”教学流程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教师设计和布置任务;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和完成任务;三是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的总结。
二、教师设计和布置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首先,要正确理解任务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要求、是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任务是教学目标具体化,通过具体的任务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总教学目标之后,再把总目标细分为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由于任务是由学生完成的,所以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任务,并将总体目标层次化。对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对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下面以专业《液压传动》课程中的四个模块之一“液压元件”模块为例,简述如何设计教学任务。
1.分析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
本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分类、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液压泵的选用、液压缸的类型和特点,常用的活塞式、柱塞式液压缸的结构及组成、方向控制阀的功能、结构特点、职能符号、差别和应用,掌握换向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职能符号和应用。
本模块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并熟悉常用液压元件的基本原理、并了解其应用。
2.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任务
将理论教学内容和液压系统设计教学相穿插,设计一台双头车床,加工压缩机拖车长轴两端轴颈。由于零件较长,采用零件固定、刀具旋转和进给的加工方式。动作循环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要求各个车削头能单独调整。其最大切削力在导轨中心线方向为12000N,移动部件的总重量为15000,工作进给速度为20-1200mm/min范围内且可无极调速,快速进、退速度为4m/min,设计该液压传动系统
下图为该机床示意图,教师引入本模块主题,提出任务:
任务1.从计算工作载荷开始,根据工作载荷和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计算液压缸的面积、所需要的油液压力和流量。
任务2.计算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选择液压泵的规格,确定驱动电机的功率。
任务3.根据流经各元件油液的压力和流量,选择阀类元件,确定管道尺寸和油箱容量。
选择元件时应尽量选用标准件,有特殊要求时才自行设计专用元件。
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和完成任务
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它体现的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及投入,要形成师生间双向互动,并树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至此,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的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本例应用步骤:
1.教师在任务驱动中起辅助作用,可以提供些支持材料,便于学生展开思考,避免任务执行过程中发生死锁状态。比如一些多媒体教学技术动画、影音资料等等,本例的任务是核准液压缸的尺寸、选取电机及合理选择控制元件。
|2.这个任务必须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高度的兴趣。通过影像的应用,呈现学生脑中的认识与真实世界的相符,根据加工要求,刀具旋转采用机械传动,主轴头沿导轨中心线方向的“快进—工进—快退—停止”循环采用液压传动方式,选用液压缸做执行机构。考虑到车削进给系统传动功率不大,且要求低速稳定性好,粗加工时负载有较大变化,故拟选用调速阀、变量泵组成的容积节流阀调速方式
3.为实现上述工作循环,并保证零件的加工长度(本任务中并无过高精度要求),拟采用行程开关及电磁换向组成的行程控制顺序动作回路,实现顺序动作。
4.拟定液压系统的原理图。
5.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6.教师依据学生的讨论及学习表现,给予学生反馈建议,做出总结并对任务做详细解释
如表1:
最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构建
四、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小结
根据《液压传动》的课程教学需要,对学生在本节课中提出的完成任务的结果在全班进行讨论,或让学生在小组之间、同座之间进行讨论,对于学生有理有据的分析设计,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在讨论结束后,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五、结语
在“任务驱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认知与解读”的内容主要由教师讲授,“教”的重点在方法;“分析与思考”是将“认知与解读”的内容转化为问题,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学”的重点在规范;“操作与体验”则主要由学生动手操作,“做”的重点在规程。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归纳和总结,以解决“教、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任务驱动法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单向性、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学。
参考文献
⑴宋亚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模具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⑶陈冲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0 ■
推荐访问: 教学法 传动 液压 驱动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