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并寻求包装部门的支持。包装部门经过成本分析后发现,用于物流周转的木质托盘和塑料托盘综合成本较高,在寻找替代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全纸托盘在采购成本、运输成本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通过切换托盘物料,我公司最终实现了40%的成本降低。
4.从供应商资源中找创新
在包装材料研发方面,包装供应商一般比终端用户具有更多的资源和实力,同时其还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渠道获取很多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的包装新材料。因此,终端用户便可通过包装供应商的这些优势,帮助自身实现包装材料的创新应用。另外,包装设计方面创新也需要及时与包装供应商沟通,以满足制造工艺的实现,进一步优化包装方案。通过与包装供应商广泛建立包装创新技术的共享与合作,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终端用户的包装创新。
包装创新:更新、创造、改变
在消费方式日趋个性化、营销手段逐步多样化的今天,包装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超乎想象的价值,成为企业获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直以来,创新是我公司一直所推崇的包装设计理念。对于电子产品,在进行包装创新时,产品一定是主角,包装是为产品进入流通市场所服务的,包装的外在品质应与产品的内在品质相呼应。因此,我认为,在满足保护产品功能的前提下,包装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1.注重环境保护性
从环境保护与包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包装工程师和终端用户同时肩负着社会责任。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包装工程师应尽量采用可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如采用瓦楞纸箱、蜂窝纸板、纸浆模等替代木质、EPS、塑料等材料。目前,我公司已将采用木箱包装的产品(如天线)基本都换成了重型瓦楞纸箱。
2.合理进行包装设计
从结构上来讲,巧妙的包装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包装空间,还可以节约包装材料,更可以提高托盘的货运量。如缓冲结构应尽量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使用最少的材料满足缓冲条件,避免过度包装。不同的产品包装可能会有不同的包装结构设计方案,但包装结构设计时必须利于包装工艺的操作。此外,还应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将人体工程学融入到包装结构设计中,使包装利于消费者携带,并易于拆装。
从装潢上来讲,包装表面图案应设计得当,利于视觉传达。例如,苹果产品的包装具有一定的质感,装潢大方清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
3.采用物流新技术
在包装物流方面,应用RFID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还可以降低仓储时间。目前,将RFID技术应用到电子产品包装中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公司一些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包装采用了RFID技术,由于国外用工成本较高,而应用RFID技术不需要人工查看,只需查看进货条码便知产品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用工成本。此外,如果产品出现问题,也可以利用RFID技术进行追溯,联系到产品的相关负责人,这样处理起来也比较方便。RFID技术在国外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公司继续做好这项技术的信心,目前我公司正在积极地向国内外其他企业进行推广这一技术。
当然,每一次的包装创新还需要包装供应商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共同实现包装创新。
把握包装创新思路
在电子产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品的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的完善、完美用户体验的获取、研发周期的缩短,都在促使电子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作为保护产品、展示产品信息的重要手段,产品包装的创新研发和设计是企业最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之一。
对于电子产品而言,其包装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因此,各大电子产品企业对包装更是格外重视。我认为,在进行包装创新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以下4点创新思路。
1.包装表面装潢方式
大多数电子产品的外包装都是瓦楞纸箱或纸盒,其表面是向消费者展示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各种精美图案的设计以及印后加工方式在展示产品本身内涵和科技感的同时,应该能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产品信息。例如,覆PP膜、上光等方式能将设计者的创意体现得淋漓尽致,达到近乎完美的展示效果。
2.环保材料的使用
随着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EPS等材料已基本从包装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可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纸衬垫、纸浆模、EPE等环境友好型材料,这些材料既能达到保护产品的目的,又能兼顾包装的可持续性。例如,宏基等终端用户坚持将纸作为其包装的主要材料,以降低对石油化工材料的使用和依赖。而且,当消费者打开包装时,除了感受到新奇和产品本身的魅力之外,大量精美的纸质包装更能拉近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获得消费者的好感。
3.缓冲结构设计
对于电子产品包装,缓冲结构设计是包装设计的根本,优秀的缓冲结构设计在保护产品的同时,要有较好的结构外观效果,这不仅可以节省包装材料,还可以方便生产线操作。例如,华硕笔记本包装的纸衬垫大多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不仅节省了纸材料的使用量,还节约了折叠成型的时间和简化了工序,从而降低了包装的综合成本。
4.节约运输成本
压缩包装空间、节约运输成本也是包装工程师重点关注的环节。例如,东芝17寸笔记本包装通过内部缓冲结构、配件摆放方式的调整,每个托盘的笔记本堆叠台数从66台提高到96台,节约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运输成本。
推荐访问: 终端 创新 用户